奢靡之风盛行

2020-03-03 20:28: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奢靡之风盛行 首要危害是弱化党的凝聚力

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孙怀山

2010年10月21日11:00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秦、隋因骄奢淫逸而短促,汉、唐因励精图治而长久。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靠的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的日益富裕,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风尚还是党政风气,都弥漫着一种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气息。长此以往,国家的发展堪忧,民族的精神堪忧,党的凝聚力、形象和执政基础堪忧。

从社会风尚看,人们饮食不求节俭,浪费严重;穿戴崇尚名牌,相互攀比;住要豪华,行要排场,事事处处讲体面。大排量汽车越来越受青睐,豪华婚礼、豪华盛宴不断涌现,万元月饼、百万元宴席屡见不鲜。从党风政风看,一些地方办庆典、举盛会,一味求大求洋,事事无与伦比,件件美仑美奂。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城市高度不断刷新,豪华气派如“白宫”、“凯旋门”、“**”的机关办公楼不断进入公众视线。一些党员干部衣求奢、食求华、住求绰、车求阔,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灯红酒绿、见怪不怪。

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危害不可小觑。一是会弱化党自身的凝聚力,弱化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弱化整个民族的“精气神”。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强劲增长22%,跃居世界第二。在一些区域、一些阶层,难见“共克时艰”的精神。二是会进一步凸显贫富差距之悬殊,加剧社会情绪不满和对立。按去年确定的1196元贫困标准,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达4007万人;按联合国标准,我现有贫困人口达1.5亿人。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富人一席饭、穷人一年粮”,如此强烈的反差难道不值得思虑吗?三是会助长浮躁之风。奢靡浪费之风,会激发炫耀攀比之风;炫耀攀比之风,会进一步激发本已甚嚣尘上的浮躁之风。热钱涌动、投资短视、学术造假、选秀风行,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少了,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多了。一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追求表面政绩、不问民生疾苦,乐于迎来送往、无意深入群众,板凳尚未坐热、就想提拔晋级。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厚重的文化、稳健的气质、埋头苦干精神。

为什么奢靡、炫耀、浮躁之风会如此盛行?原因也不外乎两个方面:

从社会角度看,一是社会价值观、荣辱观扭曲。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豪华成为“时尚”,节俭成为“落伍”。身不着名牌,就“土气”;不奢靡、不铺张,就低人一头。二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陋习死灰复燃。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尽是精华,糟粕也不少,如争面子、讲排场、营华屋、建阴宅、纳娇妾等。新中国成立后,革除陋习卓有建树,但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裕,一些陋习卷土重来,腐蚀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为富者为官者似乎没有情人就不“时尚”,就迂腐得成了“另类”。三是心理失衡。过去穷,奢靡不了。现在富裕了,暴发户和土财主心态就显现了。有钱就张扬,富有就奢侈,以求得心理平衡和心态满足。四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低碳经济的观念未深入人心。当今人类面临气候变暖、环境危机,各国在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则在享受富裕后的奢华,这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我们这方面宣传教育欠缺。同时,公款消费未能作出榜样,老百姓也就无从效仿。

从党风政风角度看,一是淡忘了忧患意识。建国之初,旧政府因腐败而覆灭历历在目,我们励精图治,不敢懈怠,而长期、稳定执政让一些同志居功自傲,淡忘了忧患意识,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易形成骄奢淫逸的作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党员干部,更是缺少艰苦条件的锻炼,缺少对创业艰辛的直观感受以及政治生活的历练。二是有自满意识,淡忘了韬光养晦的策略。百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际地位有很大提升。此刻有些人开始骄傲自大、固步自封,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急于表现,忘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不张扬、不炫耀,继续埋头苦干。三是对新形势下艰苦

奋斗的内涵认识不清。有的人认为,艰苦奋斗就是“吃粗粮、打补丁”,今天我们生活富裕了,不需要这样了。有的人认为,展示成就、展示国力、展示形象,与艰苦奋斗相矛盾,“艰苦奋斗可休矣”。有的人认为,促进发展、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与艰苦奋斗相冲突,“奢靡浪费也是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种种错误认识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巨大障碍。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以党风带政风,矫正世风。

第一,党要旗帜鲜明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营造艰苦奋斗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要始终清醒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莫被胜利冲昏头脑,莫在成绩面前飘飘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恪守韬光养晦的策略,一鼓作气地推动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二是要始终清醒认识艰苦奋斗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牢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创业需要艰苦奋斗,守业需要艰苦奋斗,长期执政更需要艰苦奋斗!三是对富裕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内涵与形式要有新的认识。“艰苦奋斗”不仅是指以艰苦朴素的行为方式应对客观条件的约束,也包括以居安思危的态度应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还包括对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的艰苦探索。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也不多,任何时候都需要“艰苦奋斗”;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比任何历史时期少,攻坚任务不比任何时候弱;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亟需。新世纪新阶段,党倡导艰苦奋斗,不一定要如战争年代、贫乏时期那样勒紧裤带过日子,但必须有一种不懈

奋斗的意识和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风范和形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情怀。四是对艰苦奋斗与展示成就、展示国力的关系,要有正确认识。展示成就、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但不能因此而铺张浪费。办奥运、庆国庆等举世瞩目的大事,有利于凝聚力量、振奋人心、提高影响力,确需办好办漂亮,但其他一些运动会、庆典则应注重实效,注重节俭,严禁攀比。五是对艰苦奋斗与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关系也要有正确认识。“奢靡浪费”不等于“刺激消费”。真正的促进发展、刺激消费,应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支持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国家公共建设之中去,用于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增加大多数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艰苦奋斗。六是对传统文化中腐朽思想对党风、民风的危害要有清醒认识。要研究借鉴建国初期经验,继续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形成“以简朴为荣、以节约为美”的社会风尚,打造健康、从容的国民心态和厚重的国家形象,过富裕而不糜费、殷实而不铺张的生活。政府要勤俭行政、厉行节约,公职人员不得涉足豪华歌舞厅等高消费场所,以树立廉政形象。共产党员尤其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第二,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税收政策,促进艰苦奋斗作风的形成和巩固。一是对能够量化的艰苦奋斗标准,如领导干部每月深入基层的天数、与群众座谈的次数、接待群众来访的次数、解决问题的件数等,要予以量化。二是总结推广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各地

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的创新与实践,让“特殊党费”经常化,在党内建立倡廉基金,缩小党内贫富差距,救助弱势群体,并使绝大多数党员始终在经济上与大多数人民群众处于相近水平。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坚决遏制公款消费。四是对高收入者和高消费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

党政励精图治,民则艰苦奋斗!

奢靡之风整改措施

奢靡之风整改措施

奢靡之风[定稿]

力戒奢靡之风

抵制奢靡之风思想汇报

抵制奢靡之风4

奢靡之风的表现形式

奢靡之风的表现

奢靡之风支整改

奢靡之风典型案例

《奢靡之风盛行.doc》
奢靡之风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