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读《菜根谭》有感

2020-03-02 05:38: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平常心

——读《菜根谭》有感

岭院

《菜根谭》是明代思想家、学者、道士洪应明在万历年间,写的一部论及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文集。它糅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智慧,一条条警句教人在尘世中应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明朝,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对物质的追求亦是愈发明显。但是这种指导人们在喧嚣中安身立命的劝世之说《菜根谭》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波澜不惊,连《四库全书》的存目中都没有它的影子。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尖锐,《菜根谭》进入人们的视野。

记得军训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个排的教官跟他的学生说:“我要送你们一句话,是关于我最喜欢的《菜根谭》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当时我很惊讶,教官虽然是软件学院的国防生,却能够喜欢《菜根谭》这样一本古代经典。再反观自己虽然是文科生,却没真正读过几本好书。后来渐渐发现,真正的牛人都是可以文理兼修。

之前有了如此之深的印象,所以当看到这次思修读书报告的书目里有《菜根谭》,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本来以为这种古代的讲大道理的语录体书,是像《论语》般枯燥而且晦涩难懂的。但读了之后发现,发现白话文通俗易懂,语言十分精炼并且对仗工整。其中不乏“吉人”—“凶人”、“苦事者”—“平心者”、“施恩者”—“利物者”一类的对比,带着《论语》中小人与君子的对比的写法,更给人直击灵魂的触动,发人深省。虽然资料上说洪应明是一位归隐的道士,但他书中的观点也不单单只是某一学派的一家之言,是融汇了儒、释、道的修身养性的思想的警句。一句句深入浅出的道理,极为通俗,是脚踩实地的、我们随时可以在生活中践行的准则。

匆匆读完了全书的每一句箴言,虽来不及句句细嚼品味,但也感觉灵魂得到了洗濯,其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我想书能这样感染我,跟作者的人生经历也是密不可分的。

冯梦祯说作者洪应明是“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脱离官场后,洪应明在万历年间潜心著成这部《菜根谭》。他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字号里寄托了他返璞归真的愿望。洪应明真的是一位神秘的“思想家、学者、道士”,在百度百科上,对他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甚至其中还夹杂着一句“生卒年不详”。他的词条,大半还是对他的《菜根谭》和《仙佛奇踪》的介绍。可见洪应明真是一个隐士,给纷哗喧嚣的尘世,仅仅是留下他的思想。他自己,正如《菜根谭》“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境悬空,静躁两不相干”中,那不留恋山谷的孤云、不闻问世间的明月。心如古井,不起波澜,这是人生超然物外的化境。

而反观欧阳修,哪怕在《醉翁亭记》中说自己逍然山水之间,一再写“乐”,却还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真正旷达,需要借山水饮酒来排遣被贬的不悦。再看才子唐寅,虽然吟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郁郁寡欢呢?其实中国古代文人,写出了超脱的句子,实际上心中却还耿耿的不在少数。正如我们常说的,真的放下了,何必写出来呢?所以,洪应明倒真的是一位奇人。

看完洪应明那两三百字的记录,我马上想到另外一个人——陶渊明。当完了彭泽县令,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宣誓了他的解印辞官。吟唱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至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而熹微”,靖节先生走向了归隐,隐逸于世外桃源,煮酒著文,在浔阳柴桑间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同样的,追逐完一番功名后,洪应明也归隐山林,沉浸在儒释道中,与袁黄、冯梦祯等大家往来。

记得一节思修课的最后,老师放出ppt,跟我们说,不要今天因为得到了肯定,就骄傲得忘乎所以,也不要明天因为别人的否定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节课的前几天,刚刚受到过赞扬,也收到过批评,所以听到老师的话,特别有感触。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庄子在《逍遥游》里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逍遥的境界,如果能达到,便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可以省却现在的多少纠结和烦恼。可是要做到这样,放下所有对功名的追求,超然脱俗,需要我现在还远远不具备的勇气。能不让自己的心性受到外人的评价而变化,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又是需要何等的智慧。

或许这些人生的大智慧,是需要时间和阅历来肇基柱础的。一如陶渊明和洪应明,没有前半生在官场的羁绊,哪里能够大彻大悟,寻得他们自己人生的真谛,寻得一颗平常心,做自己。

达不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怀着一颗平常心,也能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操守。“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不管宦途是否畅顺,都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盈思缺,亏也要淡然。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那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你身处庙堂还是江湖,既然立志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以一颗平常心去践行。不管路途是否顺利,其中的磕磕碰碰也不应扰乱你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平常心。“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蔡琴有一首《菜根谭》同名的歌曲,我想作词人也是因为对《菜根谭》深有体会吧。里面有一句歌词:吃得菜根好福气\\不为五斗米\\只穿青步衣\\道理全在菜根里。菜根易见,道理常听。但不是每个人都嚼得出菜根的甜味,不是每个人都悟得出道理的真谛。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1000字

读《菜根谭》有感1500字

医生读《菜根谭》有感

《平常心——读《菜根谭》有感.doc》
平常心——读《菜根谭》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