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2020-03-02 10:54: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和访谈法,在研究丽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以及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体育旅游场域”概念。对当前丽江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组建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突出重点,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 场域理论;丽江;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1012104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sports tourism in Lijiang,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Lijiang sports tourism field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ports tourism field” based on Bourdieu’s field theory.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n Lijiang,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planning guidance,form sports tourism organizations,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increase investment,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urism infrastructure,introduce profeional talents,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an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and so on.

Keywords:field theory;Lijiang;sports tourism

收稿日期:20140919

基金项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Y515)。

作者简介:刘继忠(1965―),云南丽江人,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 674100

Lijiang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Lijiang 674100,China.随着旅游产业在全球的兴起及现代旅游大众化的形成,游客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体验旅游队多元化旅游转变,旅游的方式、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越发凸显。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时尚,也是人类“体验”的最佳方式之一,由此,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资源”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无准确、统

一、权威的表述和定论,然而对体育旅游和资源的分类研究越来越精细化,研究的内涵越发广泛。

丽江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的品牌,现今已成为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丽江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较低,与“丽江旅游”这一知名品牌相差甚远。为了丽江旅游的品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旅游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视角进行全面的研究。

本文运用布迪厄“场域”中的“场域自主化”理论及“资本”“惯习”等概念,对丽江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 关于“场域理论”

“场域”一词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在随后的社会发展中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认为“场域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库尔特?勒温认为“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勒温把场论作为一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而在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中,场域被定义为“位置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1]135。每个场域都是以一个市场为纽带,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

2 体育旅游场域

自20世纪70年代,从墨西哥村庄周末休闲度假为伊始,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陡然兴起,卷入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关系增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行动者之间的利益纷争,由此,社会成员按照旅游市场经济特定规律和要求共同建设的一个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旅游场域”已经形成。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旅游场域不断趋于成熟,产品的精细化分类程度越来越高,在大众化旅游背景下,体育旅游成为旅游的一种类型和形式,是现代人一种新的时尚和追求。体育旅游因其独具的体验性、参与性、探险性、观赏性、专业性等特点,必须具备特定的地理位置空间和与之匹配的场所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消费群体。根据布迪厄“社会空间中有各种各样的场域,场域的多样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的场域自主化理论分析得出,在丽江旅游中由旅游场域自主化过程中派生出的子场域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已悄然形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体育旅游场域”这一概念理解为:体育旅游场域是旅游精细化分类后,在旅游场域自主化过程中派生的,围绕体育旅游现象而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或构型,是旅游场域的子场域。由于不同地区的旅游场域以及它的成熟度不尽相同,体育旅游的资源、内容、形式和方法各具特点,形成的体育旅游场域也各有差异。

3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分析

3.1 体育旅游及其分类

体育旅游作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旅游方式,学者们从体育学、社会学和旅游等不同视角对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模式、功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吉布森1998年提出“旅游者在短时间内离开自己的驻地到异地去参与或观赏与体育有关的活动”[2]。韦德于2003年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提出“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是指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里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3]。

我国体育旅游以1985年西藏自治区体委成立为国内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旅游爱好者提供服务的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为标志,众多学者对体育旅游也做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闵健把“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当地的体育资源为基础,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健体、休闲娱乐、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4]。韩忠培把“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分支或作为一种专业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5]。毛永新把体育旅游分为“旅游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旅游”2种类型。

纵观对体育旅游的界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旅游作了不同的解释和定义,虽然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点,都强调体育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即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作为基础,在外出旅游过程中在限定空间内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体现出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等多重特性,验证了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旅游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体育的基本属性,是体育与旅游的“耦合”,丽江体育旅游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体育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作了不同的分类。金星火把“体育旅游资源分为冰雪体验类、户外赛事观赏类、湖泊河流类、民俗体育类和山地运动类5种类型”[6]。刘晓燕把“体育旅游资源按性能分为健身性、娱乐、休闲、探险和观光型资源,按照属性分为山地、水体、体育赛事和民族体育资源,按照开发的视觉分为参与型和观赏型2项主类型和水体类、地貌风景、都市体育、生态体育、民俗民族传统体育和赛事体育6项次类型资源”[7]。

3.2 丽江发展体育旅游的条件

3.2.1 地理区位

丽江地处北纬26.86°,东经100.25°,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这里有海拔5 596 m的高山,有著名的虎跳峡及东巴谷、高原湖泊泸沽湖,有至今尚未征服的处女峰玉龙雪山和离赤道最近的冰川公园,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这些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为户外体育如漂流、蹦极、攀岩、登山、徒步和探险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丽江城区海拔2 418 m,长年气温平均13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佳的高原训练地区之一,是目前国家田径队的训练基地。

3.2.2 民俗体育文化

丽江市境内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诸多的东巴跳、飞石索、拨拨拉、打秋千、打磨秋等民族传统体育中,有些项目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了演变,一些项目在现今民族节庆活动中仍然在流传,有些已发展成为体育旅游项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纳西族的“东巴跳”,“东巴”是丽江旅游的一张名片,东巴以其独具的原始性、唯一性引发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体育、人类学等不同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同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3.2.3 客源保障

1994年10月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香格里拉,带动怒江的目标,确立了丽江旅游发展的里程碑,经过丽江人民不懈的努力,先后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遗产和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欧洲人最喜欢的城市等殊荣,丽江的名声一炮打响,旅游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丽江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了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巨大的游客市场为丽江体育旅游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外在条件,当前丽江正在进行的“四创二申”工作,为丽江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3.3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分析

3.3.1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

“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由大量相对具有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而这些小世界具有的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逻辑和必然性”[1]152。丽江体育旅游场域是伴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而逐渐积累分化出来的。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和1999年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丽江分会场之后,丽江游客逐年倍增,为了满足游客在丽江的各种需求,政府新增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投资商兴建宾馆酒店、发展旅行社、开发旅游景区等硬件建设,同时组织动员景区周边的村民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投入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行列,如在玉龙雪山、泸沽湖、四方街、束河古镇等旅游景区及酒店宾馆、社区广场等组织“民族打跳”活动;用马作为旅游景区驮运游客的交通工具,同时也变为游客参与、体验骑马活动的重要内容;丽江至束河古镇的绿色环保骑行线路上,大批的游客在高原古镇间骑着自行车悠闲穿梭,体验着骑行的快乐,感受着别样的情趣……;白地和玉水寨两地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值得一提的是丽江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骑马”在业内已成为品牌,2012年经实地调研统计,到丽江游客总数的1/3(近500万人次)都参与了骑马活动,传统的“马文化”在丽江旅游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充分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体育旅游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质。

由于场域中活动的人(行动者)都是有知觉、有意识的,因此每个场域都有各自的“性情倾向”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布迪厄的惯习(或习性)理论,它在场域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惯习的概念包含了以下3个层面,一是布迪厄将惯习定义为“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二是惯习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三是惯习还包括了个人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在丽江体育旅游发展中,不同体育项目因其不同特性决定了对于各类旅游群体而言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倾向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旅游实践。比如作为客体的旅游目的地行动者每天在相应的时间、固定的位置进行“民族打跳”长久以往就会形成“惯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作为主体的游客由于潜意识的“感知”“体验”“参与”的需求,以及惯习具有的普遍性、实践性、迁移性和抵制性的作用下,大部分游客都会自觉地加入到当地的篝火打跳活动中来;而对于长江漂流及高端的体育项目如“雪域高尔夫”等特殊体育项目,由于其项目本身的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和高消费等特点,在现今以“旅游中的体育”为主体的丽江旅游中,游客自身还没有具备“惯习”形成的条件,在由于惯习所具有的抵制作用下,这些特殊的体育旅游项目在丽江体育旅游中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参与。

综上所述,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卷入到丽江体育旅游的各种社会关系增加,各种资本特别是经济资本转换频繁,形成了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络,形成了特殊的“丽江体育旅游场域”。

3.3.2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结构

“一个场域是由附着于某种权利(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1]17。旅游场域是依附于国家的“权利场域”而存在,在权利场域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则是依托于丽江旅游的平台发展起来的场域,可以界定为是丽江旅游场域的子场域,它的存在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旅游场域,丽江旅游场域一旦失存,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也将崩塌而不复存在。

在场域中最活跃的力量是 “资本”。布迪厄把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种类型,在后来的研究中又补充了象征资本。在分析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中,作为客体的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商、当地族群和作为主体的游客(体育旅游者)都同时具有3种资本,由于不同资本类型都可以由经济资本转换,因此经济资本是基础的资本。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中,社会资本的主要行动者即政府和职能部门拥有的社会资本(包括政治资本、权利资本)最多,他们制定规章制度,出台法律法规,控制着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资本的运行模式,影响着3种资本的相互转换,以实现经济资本在体育旅游场域中的重新分配,而获得经济利益;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主要行动者通过民族文化商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运行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获取政治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丽江荣获的3项世界遗产、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欧洲人最喜欢的城市等殊荣以及“纳西族东巴”等则成为丽江旅游的符号商品,也就是布迪厄资本概念中“象征资本”的典型代表。

3.3.3 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特点

当下体育旅游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分类形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分类,丽江体育旅游当前的主流是“旅游中的体育”,即“旅游+体育”模式,因而丽江体育旅游场域具备有丽江旅游场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即“时空性:作为旅游场域,它应该具有时间和空间2个基本维度;游离性:旅游场域的存在以客观关系为前提而不受制于任何具体的物理时空;互动性:指的是旅游场域的各个主题间存在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多项的;镜像性:指对旅游场域的分析要从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关系来思考旅游现象,旅游场域折射出了各种社会、经济、文化资本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经济性:指旅游主题间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第一准则”[8]。除了上述丽江旅游场域的基本特征之外,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还有以下的特征。

1)依附性。由于丽江体育旅游依托于丽江旅游的平台,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条件是丽江旅游场域的存在,因而丽江体育旅游场域自主性弱,一旦丽江旅游消退,旅游场域瓦解,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也将崩溃消亡。

2)参与性、健身性和愉悦性。这是由体育的功能所决定的。体育具有需要亲身投入到具体活动之中的特性,因而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促进身心健康。

3)普遍与特殊并存。由于丽江体育旅游主流是“旅游+体育”模式,游客在丽江的消费活动以旅游的6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为主,除此之外,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游客在旅游景点都能遇到民族打跳、篝火打跳、骑马、自行车等开展广泛、普及、易行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在游客游览观光过程中都能去体验,因此,游客的参与比例都比较高。另外,根据丽江地形地貌特点和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开展的专业性强、具有探险性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兴起,如高端体育旅游“雪域高尔夫”,具有探险性的虎跳峡徒步游、老君山徒步探险、探险登山、长江第一湾漂流,以及挑战性的西藏之行自驾游和体验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怒族、独龙族和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活的“溜索”,还有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户外乐园俱乐部”的越野车、卡丁车、弹力蹦极、帐篷露营、拓展训练、高空断桥、空中相恋、高空抓杆、真人cs、彩弹、真枪实弹等现代体育和户外运动休闲,也有少量相对应的客源,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为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4)传统与现代共存。在丽江体育旅游中,除了打跳、骑马、东巴跳等依托民族文化资本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外,现代体育的一些元素也涌入其中,前面提及的户外运动休闲、探险以及诸如在丽江举办过的“七星国际越野赛”“国际越野三项赛”“国际定向运动”“国际武术节”等,还有中国足协杯丽江赛区、丽江“加云昊”足球俱乐部乙级联赛等国际国内赛事,促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并行,拓展了丽江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

3.3.4 丽江体育旅游的现状

据丽江市统计局和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1990年丽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不到10万人次,到2013年游客量已达到2亿79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8亿7 000万元人民币。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如此巨大的游客市场,为丽江体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的机遇。经实地考察调研,丽江的游客是以旅游为目的而非体育,游客中参与骑马、民族打跳等活动的游客也占了相当的比重;但是游客参加这些活动的缘由是出于旅游多元化的需求,游客仅仅把这些活动当作旅游过程中的一些附加行为,而非主流活动,丽江体育旅游呈“旅游+体育”模式。丽江少数民族在民俗节庆活动中缺乏有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赛事,规模大、品质高、专业性强的体育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丽江体育旅游完全受制于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其自主性很低。

当前丽江体育旅游普遍存在着散、乱、低等现象,即项目的投资开发没有统筹的规划,各自为阵,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充分发挥丽江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收费标准、运行方式、管理混乱,尚未建立规范的体育旅游机制;运营者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低,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丽江体育旅游场域中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投资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资本转换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需要政府做好对体育旅游发展的统筹规划,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做好指导工作,为体育旅游投资商和当地居民搭建优越的平台,促进经济资本在体育旅游场域中科学、合理、高效地转换。

4 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组建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出台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彰显政治资本的功能,充分发挥政治资本在场域中的作用,为丽江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良性循环氛围。

首先,对“丽江体育旅游”现状进行科学的定论,当前丽江体育旅游以“旅游中的体育”为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打跳、古城至束河古镇的环保骑行等公益体育活动,使之形成丽江体育旅游的特色品牌,以带动丽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改进体育旅游项目内容、线路、价格、监管等方面普遍存在泛而不精、开发粗放、缺乏品牌等问题的基础上,遏制无序价格竞争上带来的恶性循环;第三,需要整合资源,提高体育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提高综合水平和实力,加快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第四,由于体育旅游资源自身存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的发展规律。因此,对于现实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对潜在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丽江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体育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投资商开发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体育旅游的投入,加强体育训练基地、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加大旅游景区基础建设和体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集户外运动、休闲、探险型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活动基础设施,改善周边外部环境条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保障经济资本科学合理的转换;其次,鼓励发展建设专业性强的“体育旅行社”,规范体育旅游市场。

3)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丽江体育旅游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群体需求的专项运动,这些运动专业性强,要求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保护,这些专业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体育、旅游、管理、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要求高。丽江长期以来都缺乏这一类相关的专业人员,通过引进人才、外出学习培训、组建组织机构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为创建高品质的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人才支持。

4)立足地方,突出重点,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丽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打造有规模、有影响力的赛事或表演活动,发挥地方民族文化资本优势,凸显地方民族特色,提升体育旅游的品位,通过现代科技的包装组合,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推进丽江体育旅游发展;同时利用丽江的地形地貌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集竞赛(主要是定向运动、越野赛等)、徒步、探险、登山、漂流等体育竞赛活动,利用丽江旅游品牌效应创建丽江体育旅游品牌,促进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成熟。

参考文献:

[1]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Gibson H J.Sport tour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uel[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3,205(17):121134.

[3] 郑建芝.黔东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

[4] 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1):46.

[5]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3941.

[6] 金星火.长白山体育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7] 刘晓燕.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8] 光映炯.旅游场域与东巴艺术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8130.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15.02.006

丽江旅游

丽江旅游计划

丽江旅游攻略

丽江旅游作文

丽江旅游攻略

丽江旅游大事件

丽江旅游导游词

丽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的丽江旅游攻略

丽江旅游攻略终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doc》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