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

2020-03-01 16:29: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2010年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

于滨

(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摘要] 植入式广告就是将具有代表产品和服务特征的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广告信息的方式受到众多广告主的青睐,他们纷纷选择影视作品、文艺娱乐节目等作为广告植入的切入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央视春晚这台备受十几亿观众瞩目的文化大餐。春晚中的植入式广告发挥了广告的传播品牌信息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央视春晚品牌传播

一.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

在当今经济竞争异常剧烈的环境下,各种新型媒介纷纷登场。各广告主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惜花费大笔资金通过各种媒介宣传自己的产品或者企业形象。但是现代市场中充斥着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短息等各种广告媒介,复杂的媒介环境使得受众每天都被包围在广告信息狂轰乱炸的环境中,也使受众对广告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具有优势的广告形式备受关注,即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因为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数量庞大,充斥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里的植入式广告也是广大受众接触最频繁的内容;接触质量高,隐藏在影视、文艺作品中的广告信息可以不受选择的充分展现在受众眼前;品牌渗透力强,植入式广告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产品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便达到了广告信息传播的效果。

二、央视春晚,品牌传播的圣地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文艺晚会”(简称“央视春晚”),目前已经在农历除夕夜连续播出了26年。作为全球十几亿华人除夕夜必备的文化大餐,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2010年央视春晚以其绚丽的舞台布景、灵活的场面调度、精湛的演员表演、高超的转播技术,将一台集视觉和听觉于一身的精神娱乐大宴呈现在十几亿华人面前。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夜的春节文艺晚会更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春晚作为春节的象征性符号在受众心中处于不可泯灭的神圣地位。随着央视春晚收视率的逐年增高,各广告主都想分一杯羹,广告资金投入力度也是逐年增强。在2010年的春晚上,植入式广告更是层出不穷:刘谦演绎魔术时用的道具是“汇源”果汁;小品《五十块钱》,包子铺两口子围裙上的“鲁花”商标;歌曲《拍拍拍》,活脱一部佳能相机的长版广告;小品《家有毕业生》以“土豆”为主题,时时凸显土豆网;赵本山的《捐助》中,搜狗、搜狐娱乐、国窖1573等等更是在各位演员口中频繁出现。

晚会直播过程中以及晚会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关于节目中尤其是语言类节目中的植入式广告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褒贬不一的各种声音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在强烈的舆论压力下,我们有必要对春晚的植入式广告进行理性思考,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一)2010年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的优势:

1.受众数量庞大可观

2010年央视春晚的节目收视率高达38.26%,收视份额高达81.74%。CCTV-

1、

4、

7、9等以及湖南卫视等23个上星频道进行同步直播。中国网络电视台、CCTV手机电视和IP电视直播,中国电视长城平台转播了晚会实况。在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有96.1%的家庭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直播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点击量为

2.46亿页次。如此之高的媒介覆盖率更是为植入式广告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

2.传播时间延续、持久

植入式广告不像转瞬即逝的流星将美好瞬间印记在受众脑海中,而是它会随着小品、相声和影视作品的重复播放在受众眼前不断呈现。每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的播放都会扩大受众面,将隐藏在欢笑声中的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起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定期的、间断性的提醒受众的作用,在受众的潜意识中逐渐形成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对于处于成熟期产品品牌来说具有不断巩固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作用。

3.凸显明星效应,关注度高

央视春晚的主要植入式广告集中于赵本山的小品和刘谦的魔术中。广告主也将目光主要集中在这些有大腕明星参与的语言类节目上。09年春晚之后,刘谦红遍大江南北走进起千家万户。而赵本山凭借自己独到的搞笑风格和卓越的演技早已成为春晚不可或缺的一道大餐。虎年春晚观众将焦点落在了刘谦和赵本山的节目上。选择明星参与的节目做植入式广告的做法稳固了受众的关注度,也保障了品牌传播过程中受众精力的集中和品牌信息的扩散。

(二)2010年央视春晚中植入式广告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1.深度说服,适得其反

植入式广告是将代表品牌特色的符号融入到节目形式中,是一种巧妙的将节目内容和广告信息融为一体的过程,但是它不适合做深度说服。而春晚中采用了不断重复的传播方式,如在小品《捐助》中,赵本山利用大量语言解释搜狗输入法,小沈阳也不停强调自己是搜狐视频“刨根问底儿”栏目组的主持人,这些语言的高重复率使观众很容易意识到这是在做广告。这种植入式广告会给人一种硬性广告的感觉,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也降低了广告的品牌传播效果。

2.违背常理,手法露骨

在2010年央视春晚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捐献》中的国窖1573。一个单身母亲为了感恩而带着礼品登门致谢无可厚非,但一个连儿子上学都需要捐助的贫困家庭,竟然去买价值3000元的国窖1573作为礼品,这与剧情表现的主题大相径庭,违背了常理。赵本山在《捐献》中郑重其事地把国窖酒摆正,还字正腔圆念叨一遍“国窖1573”。 在刘谦的近景魔术中,汇源果汁在长达七分钟的表演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摄像机的视野,并且刘谦还特意强调了“汇源果汁”。这种故意显露商品,将商品置于镜头摄录的明显位置的做法,更是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谴责和受众的反感。这样的表现方法着实让观众大跌眼镜,艺术形式的表演过程中掺杂了如此露骨的商业信息更是让受众大失所望。品牌信息的传播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它激起了受众的反感情绪,不仅使广告没有达到正面效果还给受众的品牌接受带来心理阴影。

3.生搬硬套,招惹厌倦

此次春晚的最佳广告奖非小品《家有毕业生》莫属。小品中,郭达强迫自己的儿子卖土豆创业,之所以选择土豆作为贯穿整个小品的关键线索,主要是为了给土豆网做软性植入广告。郭达等几个演员也确实很卖力地在为广告商着想,“有了土豆,一切皆有可能”都冒出来了。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抹杀了小品本身的艺术性,形成了将节目融入广告之中的怪圈,明显颠倒了是非,混淆了主次轻重。这种为广告而生的作品遭到了网友的强烈抨击,这中一心只为赚钱而诞生的作品不是为观众献上了年夜大餐,而是叫人心生厌恶和憎恨。

【参考文献】

1、马倩颖.湖南大学.《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与策略探析》.2009-7-24.2、周晓璐.武汉大学.《浅析植入式广告》[J].2009-15-243.

3、何修猛.《现代广告学》[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

央视春晚的植入广告分析

国外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定稿)

植入式广告的优势

植入式广告颁奖典礼策划

浅析植入式广告效果

微博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的信息

当“节目”遇到“广告”—从央视春晚看植入式广告传播策略

广告植入

《浅析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doc》
浅析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