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复习重点

2020-03-02 17:23: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第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

一、国家对企业统一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缺少应有的自主权;第

二、忽视商品生产、价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第

三、分配中平均主义2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严重;第

四、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 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第九章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归宿。 3.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督、参政议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据: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实行区域自治。 的。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农村村民委员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7.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阐述了依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8.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9.当前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9.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式。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10.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内容):个体经济、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外 12.社会主义初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因: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再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特点?第一,再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1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总任产要素, 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14.初级阶段在一定时期收入差距拉大的客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观必然性:(1)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出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现收入的差别。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3)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各民主党派都与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别。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体力劳动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差别。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5.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一是沿海地区第十章 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全这 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16.十七大关于当前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7.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 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18.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好又快发展。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19.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是坚持以信息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社会主义荣辱观。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4、什么是民族精神?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业化路子。 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实践中22.三农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题 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最集中的体现。再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主。 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24.当前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二,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的富于理想,勇于奉献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精神。三,发扬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艰苦奋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斗的精神。四,自强不息的精神。 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统一的原则。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第十四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新社会阶层的范围:●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3.“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实质在于调动一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切积极因素。“四个尊重”核心是尊重劳动 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的统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第十一章 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空前的广泛性。 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1.必须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工人阶级为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放。(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系。7.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人民军队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会共同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2.“一纲四目”中的“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3.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 : 行政立法权、独立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的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第一,创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必须加强新时一问题。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期党的建设。(323-324)第一,这是中国共产第三,体现了坚持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不良后果。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第三,这是进一步提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境。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要。 供了新的思路。 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5.“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 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3.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6.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7.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尽管两岸尚未统一,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本领。 8.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4、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第十三章 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1.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平与发展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 第一,题。 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

5、什么是“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在党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历住执政的考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叫、不躁的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考研政治:毛概论复习重点总结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法学概论重点复习

法学概论复习重点

《《毛概论》复习重点.doc》
《毛概论》复习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