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桂林山水

2020-03-02 07:04: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3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以学定教。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但语文基础薄弱,反应、理解能力相对欠缺。特别是朗读,由于低年级形成唱读、拖腔拉调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朗读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培养提高。本课文质兼具,有大量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成为本节课首要教学任务。

通过在读中感知,明确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独特之处,采用同桌互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参与讨论交流,发挥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词句的理解,展开想象,描绘画面,进行说话练习,更好的感受漓江,桂林的山水之美。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找、读、品等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词句。

2)通过导学第

2、3节,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景物。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的写法相同,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比和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学习本文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品、读、悟这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领悟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促使学生入境动情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引出课题。

出示: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描写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一碧千里 烟波浩淼 清澈见底(描写水)

2、简介桂林,激发兴趣。

出示:名人眼中的桂林(陈毅、尼克松游桂林)

3、视频欣赏,整体感知。

师:桂林的山水为何如此迷人?让我们看看文章中怎么说。

1)观、听朗读视频,找出作者引用赞颂桂林山水的诗句。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明确中心。

交流出示: 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理解“甲”的含义)

引用诗句——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与赞美。

(说明:文章语言浅显,篇幅短小,在品读之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与认识,解决“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篇、段、句、词,逐步深入文本。)

二、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初步认识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一读一找,整体感知。

师: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找出描写漓江的句子读正确。

1)交流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行,岸在后移。”

2、二读再找,抓住重点。

师: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其独特之处,请大家仔细找一找,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

1)男女分读,初步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说明: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能从分析文章如何表达的高度总结学习方法。)

3、三读品悟,背诵积累。

1)重点句细读,总结作者描写时的其它方法。

①排比--条理清楚,富有韵律(指导关注标点符号“;”分析写法)

②比喻--生动形象,突出特点(理解“无暇”,漓江的水绿得透亮、纯净)

2)比较句子,读出感情。(指导:抓住关键词“真”,读出作者的感

叹)

3)把握结构,熟读成诵。

师:漓江的水清、静、绿,是否烙印心中?

出示:漓江的水真______啊,______得______。(指导将静的特点说

全面)

(说明:在分析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词句,进一步明晰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解决“文章怎么写”的问题。)

师小结:合理运用修辞、词语,可以使表达更精彩。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学法,合作自学

师:桂林的水美,山也美,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1)交流学法。

出示:

一、读一读,整体感知。

二、找一找,桂林山的特点。

三、品一品,如何把特点写具体。

2)学生分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①桂林山的句子。

②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

③修辞:比喻、夸张

④抓关键词读出感情(比较书面语和口语表达的异同)

(说明:由扶到放,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总结学法,尝试运用相同的方法自学探究,加深感悟。)

2、巩固所学,拓展训练。

1)比较语段,明确重点写法。(写景的文章:运用各种修辞,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2)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美丽的校园。

写前指导:①抓住校园的哪些特点写?

②从什么角度具体写出校园的特点?

(说明:通过总结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写写,巩固所学,解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激发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1、诗朗诵:《游阳朔》

2、布置作业。

31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31桂林山水.doc》
31桂林山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