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123

2020-03-03 01:05: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开学之初学校派我出去学习、培训,作为一名刚来到包钢五小的年轻教师、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和培训也让我学了很多了解和认识了一些自己之前并不知道的东西,对教师、教学等方面也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自己在工作中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还很多。现将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总结如下,望各位老师予以指正。4月6日我去包钢实验二小听“昆区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示范课”4月7日有幸被学校派去呼市参加“全国中小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听王崧舟老师《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的讲座,学习内容和自己对学习和听课的感受、体会总结如下,望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在包钢二小听了两节语文教学能手的语文课,一节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节是《少年闰土》,课后刘建斌老师又进行了点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燕妮老师的是古诗教学,虽然我学的是语文,但是对于古诗教学却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也不了解的。首先,通过听课让我对故事的教学有了更准确地认识,原来古诗教学是这样的:古诗的教学更多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品读古诗、从不同角度来感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画面和意境。其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管你所教授的是什么样的文体,一方面需要老师把所将内容吃透,将课准备好,还有一方面需要老师全情的投入,在这节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投入进去感受古诗的美,带着感情来吟诵古诗、体味古诗的,引导和带动学生融入到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当中,让学生也带着情感来诵读古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是,尤其是这样的散文、或是古诗教学时一定要先感动自己、打动自己,让自己完全投入进去,才能带动学生投入课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所欠缺的,同时也是必须具备的。而上课期间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时,设计的很巧妙、很自然,既不显得生硬,而又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和效果,感觉特别好,使整堂课很生动、不死板。这一点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是需要注意和学习的。而刘建斌老师的点评中也结合了两位老师的课,强调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的三点,那就是1.文本的特点;如古诗,它的结构、它的韵味,教师必须

把握住特点,才能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教材;2.课标的落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年段目标,在备课、讲课时在哪一点上要落实年段目标,因此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课标;3.学生的起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清楚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是什么样的,学生学习之前是什么样的,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听了这三点,我想这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师而言,对于每个老师来说,在教学当中都是必须要注意的,而刘老师的话对于我这样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还没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具有指导性的。

下面再来谈一谈听王崧舟老师的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的感受和体会吧。

阅读活动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从审美的角度,我们把这“秘妙”称之为“美”。; “文本秘妙”,就是王国维所指出的“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语文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创意。即(这不正是我所想说的,但我写不出来) ; 或表现为某种精准、妥帖的语言形式,或表现为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精深的文化,或表现为语言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融合。

讲座初始,王老师从新的课程标准的改变入手,告诉我们新的语文课程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告诉我们文本的秘妙,秘即秘密,妙即巧妙精妙之处。而后王老师结合《长城》一课,认真的分析了它的优势所在,其中有很多写作教学中可以借鉴的东西。《长城》的文本秘妙,王老师从十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展开叙述,分别是:结构、章法、语言、基调、顺序、句法、长城、奇迹、图腾、主题。

1.结构:从整体上看,先写见闻(

1、2段),后写联想(

3、4段)。除了见闻,还是联想。据此课文分段可分为两段。

语文老师要有两只眼睛,一只是肉眼,看到文字本身,还要有一只天眼,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层结构,在字里行间,在空白处,在文字的倒影深处。语文老师要练就这样的天眼。

2.章法:按起承转合的套路谋篇布局。

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引出话题。)“开门见山”式

第二段:承。(近看长城,语式与前保持一致。)顺势而下,不改变话题,继续写长城

第三段:转(转折,改变方向)。(站在长城上,睹物思人,由物及人。第

1、2自然段从“物”的角度写;第3自然段从“人”的角度写) “睹物”为见闻,“思人”为联想。“转”是文章中最难写的部分,转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直上云霄。”转得不好,掉入泥坑,万劫不复。

第四段:合。(总结概括、提升) 从章法的角度课文分段可分为四段。

3.语言:平实、精确。如:站、踏、扶;很自然、单看等。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是最高境界。

朱光潜:写文章四字要诀“精确妥帖”,做到这一点乃是极不容易的,需要极敏锐的感觉,极艰苦的挣扎。

4.基调:全文不曾出现一下叹号,感情凝重、内敛。 长城就是凝重、沧桑、内敛的,风格统一。

不光汉字有声调,语言也有声调,陈述句阴平,祈使句阳平,疑问句上声,感叹句去声。而《长城》全文都是陈述句,因此《长城》所表现的情感基调是凝重、内敛的。

5.顺序:写见闻,由远及近;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 有章法,有条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6.句法:数据说明,还原比较。 用数据,精确,不夸张。

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不是作者目睹,而是通过想象还原的,为了和现在的科技作比较,感受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7.长城:长城之“长”,既是空间(一万三千多里)的,又是时间(古代)的。

纵横十万里,上下两千年。

8.奇迹:体现在“气魄雄伟、构造精巧、施工艰难、工程浩大”等方面。 “奇迹”是中心论点,后面为证据。

按这个逻辑分段,课文可分为两段,1~3为一段,4为一段。 9.图腾:长龙喻长城,既是形似,更是神似,同为民族的精神基因。 10.主题:怀古与文学传统。

通过王崧舟老师层层的分析下来,让我们不禁为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所折服。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第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功底,要有意识积累各个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对于语文教师对于你要讲的教材内容一定要吃透、一定要有所把握;第三,作为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的内容——阅读,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教师要花很多心思来进行分析和把握;第四,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新老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和课堂教学细节的留意和把握,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总结;第五,新老师要特别注重对于常态课的,在平时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丰富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总之,只有学习才能提高,只有不断听到好课,才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通过听课和学习,作为一名新老师,让自己深知自身还有诸多的不足,不论是在语文素养上还是在语文教学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虽然现在教授的并不是语文学科,但是还是要在平时多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认真备课、认真听课。多向老师请教,平时要多注意总结,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感谢学校给我外出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希望今后有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23

农技人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23

心得体会123

心得体会123

心得体会123

三自六不让_学习123心得体会

学习总结123

党课学习123

新税法心得体会123

123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123.doc》
学习心得体会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