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前景分析

2020-03-03 19:50: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网络舆情分析师“一专多能”成朝阳产业

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熟知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段子,迅速把握热点,准确分析舆情,预测舆情走势,有效化解危机。这是一个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普通一天。

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在中国还是一项崭新的业务。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后,不断涌现的网络舆论热点,在改变着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也催生了舆情分析师这一崭新的职业,他们活跃在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

据上海交大专家在《2010中国危机管理年度报告》披露,2010年影响较大的危机舆情事件,网络首发比例67%,33%在事发当 天曝光。不少地方党委宣传部、地方政府应急办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舆情研判机制和磋商制度,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同时转型为舆情监测和危机管理的专业 人士。

朝阳职业

据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舆情分析 师也开始大规模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朝阳职业。截至2011年5月26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舆情监测,相关网页高达153万多条。含有舆情分析师的网页 也多达70多万条,舆情分析师招聘网页42万条,由此可见,我国舆情分析市场已经大行其道。

如果说网络舆论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温度计和晴雨表,那么舆情分析师就是气象员和预报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说。

在这家国内最早从事舆论监测业务、声名鹊起的专业机构,根据具体工作对象或专门领域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参与策划、撰写舆情报告,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的主要日常工作。

过去,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业习惯于依靠战役式、被动式的临时工作小组应对舆情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部门开始设立专门的舆情部门或邀请专业舆情分析师加入应对危机团体。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舆情业务增长,监测室持续扩大舆情分析师编制。

在祝华新看来,一位资深舆情分析师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舆情监测入门虽然容易,但需要把握政府和企业发展的脉搏,了解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痛点和痒处,精确研判网络舆论的发生、发酵和消解的拐点,及时提供应对建议,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力。

一边是汹涌的网络舆论大潮,一边是熟悉网络舆情和危机应对专业人才

的缺乏,舆情分析师成为政府和企业争相引进和培养的香饽饽就不难理解了。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几位舆情分析师正在内网研讨醉驾入刑舆情报告。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介绍说,醉驾入刑是近期网络热点,最高法、公安部、全国人大和最高检都先后表态,媒体和网友出现争议,仅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就有近18万条帖子,需要多人监测。

监测室里,分析师们分别通过百度等公网搜索工具,以及人民网自行研发的舆情监测平台,反复设置不同的关键词,收集和抽样媒体评论和网友言论,在EXCEL中归类和制作图表,重要言论还收藏在批注和WORD文档中。

舆情分析遵循三结合工作模式,即定性与定量、软件与人工、分析师与专家会商结合。刘鹏飞说,网络言论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样统计、报告写作、走势预测是舆情分析师的五大基础技能。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知识最常用。

结论必须建立在充分确凿的数据基础上,因此舆情分析师必须熟悉网络舆情抽样、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心理、刻板印象与网络语言文化有长期观察研究。刘鹏飞展示了《舆情分析师手册》的一些基本要求。

舆 情分析师可以说是一专多能的杂家,反应快,不僵化,点子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如是总结。而在特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工作的舆情分析师,就像一 位量身聘请的私人保健医生。他们针对具体舆情热点望闻问切,根据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开出处方。如何给舆论漩涡中的政府和企业消炎止痛,如何帮助他们在长效机制上治病除根、强身健体,这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舆情分析师这个新职业群体中,虽然不乏搜索引擎专家、网络调查专家、统计高手、图表专家等高技术人才,不过,分析师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舆情监测软件和平台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说:舆情分析是脑力活,更像体力活,加班加点每天浏览成百上千条网页犹如家常便饭。

此外,舆情分析师还是紧跟新媒体发展的观察家和时尚的体验群体。我们通常被要求比一般人更熟悉网络新工具和即时通讯领域,更熟练地 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软件。庞胡瑞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处于信息时代发展的前沿,对舆论发展的格局和走向有更精准的把握和预测。

独立的第三方

互联网日益成为多元价值观的表达空间,各方利益的博弈场。这种情况下,舆情分析师能否提供独立客观的分析报告?

单学刚认为:舆情分析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树立稳定的价值观至关重

要。目前看来,网络舆情监测主要还是通过行业自律来进行规范的。

坚持理性和建设性是基本的职业准则。听不听和用不用是一回事,但说不说和准不准确则是舆情分析师的职责所在。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这就为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对未经验证的网络言论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面对社会强势和弱势 群体之间的冲突时保持平衡?如何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避免被某些网民的刻板印象和标签所左右?分析师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谨慎探索、独立判断。据介绍,每到季度末舆情会商的时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会议室就成了辩论会现场。舆情分析师们针对地方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在辩论 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讨论评估研判结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已经成为舆情分析师们工作的极大乐趣,坚持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工作惯例。

实际上,第三方身份也为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必要的便利。第三方这个身份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接触官员、专家、媒体人士和网络意见领 袖、论坛版主等各个群体,这对于了解各方观点进而做出客观平衡的结论很必要。人民网《舆情分析师手册》中这样写道:资深的舆情分析师,基本都是具有广泛而 相对稳定人际关系的网络社会活动家。

一、网络舆情分析师

1.网络舆情分析师是什么。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指专职从事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内容,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各类社会对象提供舆情监测、危机预警、公关咨询等服务的高级职业人才。 网 络舆情分析师务必拥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们需要牢牢掌握多门学科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统计分析软 件,在纷繁芜杂的海量网络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同 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端正的职业态度也是一名合格的网络舆情分析师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在工作时,网络舆情分析师应当秉持全面、客观、中立的职业态度,摒 除自身情感喜好的影响和外界利益的诱导,始终站在独立第三方的立场,在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范畴内,向社会,向服务对象提供真实、可信、有价值的舆情分析和 建议。简而言之,提供“阳光建议”是网络舆情分析师与网络水军、黑公关公司的本质区别。

2.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走进“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学会通过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使用论坛、博 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无数网民构成的网络舆论场,网络舆论场的诞生和发展逐渐瓦解、破坏了多年来传统媒体 占主导地位的旧舆论格局。舆论格局的剧烈蜕变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媒体占主导地位的舆论环境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必须学会通过互联网,迅速准确的洞悉民意,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的心理走向和期望,以

便及时调整社会管理政策和企业经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但 是,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尚短,网络技术又处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非专业舆情研究机构,在此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 贮备、知识积累和技术准备。当前,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年龄较大,思想保守,认识陈旧,网络素养偏 低,很难在变幻莫测的,鱼龙混杂的网络舆论场中,提取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受过特定专业训练,熟知网络舆论发展规律的人群,其职责就是运用自身的知识,使用专业的工具,按照特定的要求和标准,帮助政府、企业等社会对象监测舆情信息,分析舆情态势,处置舆论危机,修复破损声誉,提升网络素养。

3.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发展前景。

目前,网络舆情分析师在我国的就业岗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领域:

一 是政府机构的宣传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近年来,网络舆论对政府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功效甚微。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职 能和方法亟待改进和创新,而网络问政则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机构目前在互联网管理、官民沟通和网络舆论分析、引导方面缺乏必要 的人才储备和知识积累,急需大量的网络舆情分析师类型的人才。

二是企业的对外宣传、营销推广、品牌管理和媒体关系维护部门。在传 统舆论格局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品牌管理方面只需做好传统媒体的正面宣传、广告投放和具体活动等即可收获良好的效果。面对舆论危机的时候也只要做好传统媒 体的公关,便能消灾解难。但是,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企业将通过互联网越过媒体层面,直面消费大众。因此,企业里面传统的宣传和公关人才已经不能满足 直面公众的舆论关系需求,大量引进在网络舆论研究方面拥有较深造诣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迫在眉睫。

三是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除了政府 和企业等单位之外,网络舆情分析师最重要的就业方向就是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和开展舆情服务的公关公司。随着网络舆论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舆情分析和服务 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给自足的舆情工作队伍仅能满足低层次的工作需求,更专业、更高端的舆情服务还是需要由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来提供。因此,社会对舆情服务 不断增长和扩大的需求与舆情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就成为舆情研究和分析领域的主要矛盾。目前,舆情研究和服务机构已经呈现遍地开花趋势,除了早期的专业舆情 研究机构之外,众多媒体、高校、公关公司、技术公司等也都纷纷涌入舆情领域,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和就业机会。专业、高端的网络舆情分 析师已经成为业界的稀缺资源。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强劲需求的依托下,网络舆情分析师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职业。只要互联网存在,网络舆情分析师就会一直成为社会上必不可少的稀缺人才资源。

二、《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

1.《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是什么?

《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委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负责能力培训、颁发的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人才职业资质证书。该证

书是我国网络舆情分析师的从业资格标志和工作能力证明。

2.《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有什么价值?

(1)国家最高认证,最权威机构培训

国家法律规定,我国所有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管理、颁发。也就是说,只有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才具备国家认证的身份。其他相关机构颁发的所谓的“职业资格证书”,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认证管理的,不具备职业资格证的性质,不具备国家认证的 身份,不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不能作为从业证明使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颁发的, 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行业从业资格证明。同时,证书的培训和颁发工作由目前业界最权威的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承担。因此,该证书不管是在国家认 证的身份方面还是在能力培训方面,都属于业界标杆。

(2)业内唯一职业资格证明

目前,舆情行业的快速发 展引起了众多机构的关注和垂涎,很多此前从未涉足舆情研究的机构在没有任何知识积累和从业经验的前提下,纷纷变身为舆情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培训工作,牟取 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各类舆情培训遍地开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职业资格证书真伪难辨的情况。种种乱象甚至给不法之徒提供了非法获利的机会,也扰乱了正常的 市场秩序,给对舆情行业的声誉造成了巨大损害,也给向往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的人造成了巨大困惑和损失。为了整治行业乱象,规范市场秩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认证,颁发《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该证书自颁发之日起,将作为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唯一职业资格证明。其他任何机构所举办的舆情培训所颁发的 同类名称的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被国家认可。

(3)网络舆情工作从业必备条件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特定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 度。因为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是一个新诞生的行业,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各类研究机构,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对 口的教学科目和培训平台。因此,目前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人,都是自发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也高低有别。更严重的是,很 多网络水军和其他非法从业人员冒充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身份,打着向社会各界提供舆情服务的幌子,牟取非法利益,破坏了行业声誉结合市场秩序。《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出台后,国家将加强舆情研究和服务行业的管理,该证书将成为网络舆 情分析师必备的职业资格证明和工作准入门槛,将作为政府机关、企事业招聘舆情工作人才必不可少的参考条件。

网络舆情分析师

网络舆情分析师官方培训

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大纲

充电:浙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

网络舆情分析

财务分析师职业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化妆师职业前景分析

IT高薪职业前景分析

网络舆情报告社会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前景分析.doc》
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前景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