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题库

2020-03-02 05:12: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

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8年修订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B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形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

D.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

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C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

A )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5.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D )。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C )。 A.议会斗争

B.群众工作 C.武装斗争

D.政治斗争

7.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

B )。

A.同一性

B.独立性 C.革命性

D.中立性

8.(

C

)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A.组织工作 B.文化工作

C.思想政治工作

D.军事工作

9.毛泽东建党思想特别注重从( D

)。

A.政治上建党

B.组织上建党 C.制度上建党

D.思想上建党

10.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存在的“左”的错误,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是( A A.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B.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C.团结 批评 团结 D.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

1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根本工作路线是(

B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政治路线

D.组织路线

12.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

C )。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3.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 A )。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人民至上 D.民主法治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

B )。

) A.邓小平B.毛泽东 C.习近平D.江泽民

15.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 B

)的革命战争。 A.知识分子为主体

B.工人为主体

C.农民为主体

D.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 ABD

)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建设

2.毛泽东在哪些著作中(

AC

)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矛盾论》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

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反对本本主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井冈山的斗争》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AB )。 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C.团结 批评 团结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BC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联系群众

6.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ACD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实事求是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

BCD

)。 A.群众路线 B.领导方法

C.思想方法 D.工作方法

8.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关系到(

ABCD

)。 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 C.关系到国家的安定

D.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9.人民军队建设要实行三大民主(

ABD )。

A.政治民主 B.军事民主

C.文化民主 D.经济民主

10.毛泽东在哪些文章中(

AC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A.《实践论》

B.《新民主主义论》 C.《矛盾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二章

新民民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文化落后 C.人民贫穷

D.受帝国主义侵略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D

)。 A.中共二大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五四运动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C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B )。

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民族独立

D.分清敌友问题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B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6.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

D )。 A.阶级压迫 B.地主压迫 C.政治压迫 D.民族压迫

7.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B )。

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个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A.大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9.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

)。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0.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D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B.分清敌友问题

C.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农民问题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B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D.政治建设

12.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B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实践论》

1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

D )始终放在首位。

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1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B )。 A.无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1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B )。 A.官僚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16.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C )之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7.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D )。 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帝国主义 C.大资产阶级

D.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8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贯彻(

C )根本组织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选举原则 C.民主集中制 D.集体领导

19.毛泽东在哪篇文章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0.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A.社会主义革命

B.农民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共产主义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

ABC

)。 A.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人民大众的革命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CD

)。 A.统一战线 B.密切联系群众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B

)。C

)。

4.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 ABC )。 A.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B.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C.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 D.文化上消灭封建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

ABC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

AB )。 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三权分立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BC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BC )。 A.民族的文化 B.科学的文化 C.大众的文化 D.通俗的文化

9.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哪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根据地建设 D.理论联系实际

10.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AD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共产主义革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B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步转变为(

B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3.在( A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 支持 扶持 C.利用 限制 改造 D.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C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C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C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D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B

)。 A.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B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13.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

) A.解放生产力

B.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因素是( A.个体经济 B.手工业经济 C.社会主义因素

C )。

D.非社会主义因素

1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不正确的做法是(

D

)。 A.政治上适当安排 B.工作上发挥作用 C.生活上妥善照顾 D.团结批评团结

16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哪个阶级(

A )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A.官僚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带有( B )的性质。 A.资本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共产主义性质 D.封建主义性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颁布的(

B )。 A.1956年 B.1954年 C.1953年 D.1955年

19.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是在(A)后。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 C.抗日战争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0.经过(

A ),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 A.“一五”计划建设 B.“二五”计划建设

C.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D.社会主义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些步骤(

ACD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合作社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在(

AD )。 A.剥削工人 B.革命性 C.妥协性

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ABD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C.疾风暴雨式群众运动

D.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是按(ABCD)进行分配。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5.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

AB )。

A.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 B.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C.繁荣经济与落后生产方式的斗争 D.敌我矛盾斗争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偏差是(ABCD)。 A.要求过急 B.改变过快

C.工作过粗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7.新民主主义社会阶级构成是( ABC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阶段有( BCD )。

A.土地改革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三改”的内容有(

ABCD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0.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AC )。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C.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D.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 C )报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论新阶段》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 ),这一方针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3.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A )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4.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中国共产党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 D ) A.实现国家工业化上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上来 C.迅速发展经济文化上来

D.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6.毛泽东指出,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 C ),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

7.毛泽东强调,(

B )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D.正确处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提出了( A )的设想。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条腿走路”

C.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D.资本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补充

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到(

B )问题。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生产力布局 D.产业结构调整

10.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A )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 A )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2.( C ),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

1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 D )办事。 A.动员群众 B.经济计划 C.主观能动性 D.客观经济规律

1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B )。 A.统筹兼顾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全面安排,综合平衡 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D )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团结——批评——团结”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C )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得益。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

C )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8.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D),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

B )的斗争。 A.主观主义

B.官僚主义

C.形式主义 D.专制主义

20.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改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C.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D.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2.哪种思想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ACD )。 A.“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刘少奇)

B.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C.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

(邓小平)

D.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刘少奇)

3.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

ABC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D.以阶级斗争为纲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它包括( ABCD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是( ABC )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D.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6.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ABCD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两个前提是(

AD )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8.毛泽东论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C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是,在八大二次会议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始终是(

AB )。” A.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0.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BC ) A.建设门类齐全的重工业基础

B.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C.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D.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并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指出了当今世界(

)这个时代的趋势。

A.和平与发展

B.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C.局部战争与妥协

D.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

2.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

)理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一国两制”理论

3.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

)概念。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是(

)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C.泛指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发展生产力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6.(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A.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邓小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邓小平在十二大上 D.邓小平在十三大上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 A.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B.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A.发展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10.邓小平理论围绕(

)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坚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科学发展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2.下列关于我国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B.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C.是对原有体制某些细节的修复 D.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

)的关系。 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计划与市场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4.不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完全平等 C.互相尊重

D.干涉内部事务

15.“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海南岛问题

16.党的(

)代表大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 A.十三次代表大会 B.十四次代表大会 C.十五次代表大会 D.十二次代表大会

17.(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习近平

18.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

)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A.两步走

B.三步走 C.新三步走

D.两个发展步骤

19.(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A.对外开放

B.社会主义改革

C.“一国两制” D.共同富裕 20.(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习近平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在(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C.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D.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2.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

),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

C.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邓小平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所谓两手,即”(

)。 A.一手抓建设 B.一手抓改革开放 C.一手抓法制 D.一手抓精神文明

4.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它(

) A.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B.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C.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D.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6.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内容包括(

) A.坚持改革创新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7.邓小平强调,要按照(

)的方针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A.年轻化 B.革命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8.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C.是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D.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9.“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

)。 A.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 B.高度自治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若放弃使用武力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要点有(

)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B.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党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考验是(

)。 A.理论创新; B.实践创新; C.执政考验; D.执法考验。

2.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A.80 B.82 C.84 D.86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执政为民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执政为民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执政为民

6.党的(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7.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的是( )。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8.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勤劳勇敢 B.创造精神 C.爱国主义 D.革命精神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D.必须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把(

)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A.全心全意为服务人民 B.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从严治党,依法治国 D.艰苦朴素,戒骄戒躁

1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指的是( )。

A.发展是硬道理 B.科学发展 C.全面发展 D.协调发展

13.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

)。

A.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确立为三大基本目标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4.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 A.人数多 B.指导思想先进 C.掌握军队 D.密切联系群众

15.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

)。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统一党的领导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16.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阶级基础、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途径是(

)。 A.吸收其他阶层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B.放弃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C.加强党的思想宣传

D.增加党员数量,提高党员的质量

17.党的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

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思想建设 D.作风建设 E.制度建设

18.对于共产党来说,作风问题的核心是(

): A.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B.从严治党,清正廉洁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党的集体领导与党内民主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回答和思考的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党的十六大将(

)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国内发生严重政治**

D.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B.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C.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D.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3.我们党必须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即(

)。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D.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

)。

A.能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B.能不能始终保持执政党地位 C.能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 )。

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

)。

A.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三讲”指的是(

)。

A.讲学习B.讲政治 C.讲思想 D.讲正气

8.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反映在(

)方面。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C.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扩大党员数量、提高党员质量

9.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 承和发展

C.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D.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的强大理论武器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实现人民的愿望 B.满足人民的需要 C.维护人民的利益 D.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是( D )。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 )。

A.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决定》

C.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党的十七大明确将( B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梦

4.党的十七大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事件是(

A)。

A.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B.川普引发中美贸易战 C.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D.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A )。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坚持统筹兼顾

D.坚持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

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协调发展 C.坚持可持续发展 D.坚持全面发展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C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坚持“五个统筹”

9.( C )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坚持统筹兼顾

D.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是( B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1.中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C )。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3.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D )。 A.农业现代化 B.减税免税 C.精确扶贫

D.城乡发展一体化

14.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 D )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B.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C.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D.以提高GDP为动力

15.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 B.建立和谐社会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人民当家作主

16.科学发展观把( D)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17.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D )。 A.认识到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B.遵循自然规律 C.坚持可持续发展

D.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8.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 C )。 A.加强党的建设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D.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9.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D )。 A.解放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0.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 D )重大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说法有( ABC )。 A.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江泽民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 ABCD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坚持以人为本的含义是( ABCD

)。 A.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C.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 ABD )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政治清明 D.生态良好

5.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 ABCD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政治制度有( ABCD )。 A.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 AB )。 A.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B.人民内部各方面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9.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做到四个“着力”( ABCD )。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10.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处理好( ABD )。 A.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C.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 A.“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是帝国主义阻挠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A )。 A.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C.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D.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3.(

D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D

)。 A.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B.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 B

)。 A.“五位一体” B.“八个明确” C.“四个全面” D.“三个有利于”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C )。

A.分三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分三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

C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 C.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C )。

A.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C )。 A.构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体系 B.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 C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A.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军队 B.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C.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D.本领高强、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人民军队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C )。 A.亲诚惠容的周边关系 B.大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是( C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共同富裕的目标

13.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突出(

C )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政治建设 D.作风建设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概括为( D

),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A.“八个明确” B.“四个自信” C.“四个全面” D.“十四个坚持”

1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这四个意识是( B

)。 A.底线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 B.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C.协调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统一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是指( A

)。

A.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律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认为(

A )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依法治国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

D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制度自信 C.理论自信 D.文化自信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指出(

B ),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A.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

B.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C.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

D.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

D ),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 C.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突出表现在(

ABC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B.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C.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D.养老金和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远超GDP增速。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

ABC

A.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C.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D.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各方面发展水平总体较好。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我们做出如下判断(

AB

)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C.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D.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它的内涵主要体现为(

ABCD

) A.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B.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C.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D.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ABC

) A.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进程看,我国已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习近平从多方位多角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是(

ABCD

)。从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A.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 C.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

D.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

7.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

ABCD

A.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

ABCD

A.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C.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D.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

ABCD

) A.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B.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D.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

ABCD

)。

A.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B.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C.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

D.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

ABCD

) A.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C.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D.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是因为(

ABCD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起点,必将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做法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路径启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思想宝库增添了绚丽夺目的瑰宝。中国的探索主要体现在(

ABCD

)等方面。

A.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 B.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 C.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

D.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思想。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在(

ABC

)等方面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D.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

D

)。 A.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B.为了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 C.为了实现中国梦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中国梦就是( B

)。 A.振兴中华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新四化

D.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

3.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就是(

A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社会公平、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国家富强、社会公平、民族振兴 D.国家富强、社会公平、人民幸福

4.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D.社会公平、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社会公平、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13亿多人民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

A )。

A.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B.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C.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D.执政党和参政党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6.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可以说中国梦是(

C )。 A.国家情怀、天下情怀、民族情怀相统一的梦 B.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C.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D.天下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7.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归要到底是(

C )。 A.国家的梦 B.民族的梦 C.人民的梦 D.社会的梦

8.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B )。

A.走合作共赢之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C.走战略合作之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共产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

C ),要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A.社会资本主义道路 B.资本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共产主义道路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

D )。

A.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精神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1.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

B )。 A.全中华民族的力量

B.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全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 D.全中国优秀分子的力量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

B )。

A.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B.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D.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就是(

B )。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做出的必然选择,还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A.就是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前,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多项选择题

1.习近平曾引用三句诗生动诠释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代表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句诗是(

ABC

) A.“雄关漫道真如铁”。 B.“人间正道是沧桑”。 C.“长风破浪会有时”。

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中国梦的本质是(

ABC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进步。

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ACD )。这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A.走中国道路。 B.体现中国价值。 C.弘扬中国精神。 D.凝聚中国力量。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

AD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 C.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

AC

A.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到五四运动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到改革开放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是(

AC

A.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2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第二个阶段,从202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2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具体体现为(

ABCD ) A.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C.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D.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跃升至创新型国家前列。

8.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具体体现为(

ABCD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

B.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C.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为增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

D.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9.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这些目标要求具体体现为(

ABCD

A.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

B.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C.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D.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10.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些目标要求具体体现为(

ABCD

A.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B.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D.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中(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协调 B.共享 C.科技 D.创新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 B )。 A.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D.淘汰落后产能

3.不属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 C )。

A.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B.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C.建设好网络空间

D.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

4.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A )。 A.高质量发展阶段 B.现代化经济阶段 C.实体经济阶段 D.开放型经济阶段

5.( D )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A.现代金融 B.农业

C.进出口贸易 D.实体经济

6.( A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

7.( B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 D )主题。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团结进步教育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大团结大联合

9.( C )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A.网络空间 B.哲学社会科学 C.意识形态 D.舆论导向

10.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做到( A )。

A.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B.从家庭做起

C.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D.百姓日用而不知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 B )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A.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中华传统文化 D.革命文化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 D )。 A.经济实力

B.对外话语表达方式 C.国际话语权 D.文化软实力

13.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把( C )放在优先位置。 A.提高人民收入水平B.扶贫事业 C.教育事业

D.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14.改善民生水平,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 A )。 A.精准扶贫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深化医疗保障改革 D.提高就业质量

15.不属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是( B )。 A.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B.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C.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D.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明确提出了( D )。 A.军事安全观 B.国家主权观 C.国土安全观 D.总体国家安全观

17.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 B )。 A.天人合一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D.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

18.关于生态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坚持保护优先,人工修复为主 B.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19.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要把( C )放在首位。 A.推进绿色发展

B.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C.节约资源 D.保护自然

20.不属于绿色发展的是( C )。

A.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B.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C.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D.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 BC )的新发展理念。 A.创造、和谐、绿色 B.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 D.开放、团结

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包括(ABCD )。 A.全民共享 B.全面共享 C.共建共享 D.渐进共享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 ACD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 B.社会治理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4.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 ABCD )。 A.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B.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C.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D.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5.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CD )。 A.必须发扬中国精神

B.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必须立足革命文化 D.必须发扬民族精神

6.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ABD )。 A.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国民 B.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科技创新能力 D.发达的文化产业

7.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说法正确的有( CD )。 A.优先发展社会保障体系 B.实施美丽中国战略

C.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D.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8.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 ABC )。 A.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B.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C.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D.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9.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BCD ),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B.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C.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 D.人口素质

10.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ACD )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A.尊重自然

B.利用和改造自然 C.顺应自然 D.保护自然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 的是“全面”。以下(C)项不属于 “全面”发展所包含的涵义? A.平衡性 B.协调性 C.充分性 D.可持续性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到(B)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B)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A.2049, 2021 B.2020,2010 C.2050,2000 D.2022,2012

3.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应重点解决(D)。 A.健全公共服务 B.建设基础设施 C.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D.深度贫困问题

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A)配置更加高效。 A.创新要素 B.全要素 C.核心技术 D.自主创新能力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应体现出发展协调性的明显增强,(D)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 A.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B.对外开放 C.城镇化 D.消费

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B)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第一章

毛概题库最新版

《毛概题库.doc》
毛概题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