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20-03-02 06:24: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附件1: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在第38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围绕本届理事会的任期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工作, 拓宽思路、锐意进取,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简要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200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组织召开了3次秘书长会议和2次常务理事会议

分别于2007年1月19日、4月16日、7月26日,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3次、第4次、第5次秘书长会议。1月30日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和5月以通讯方式召开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就中国地质学会有关问题进行了审议。

第3次秘书长会议听取中国科协七届二次会议全委会情况汇报和2006年中国地质学会工作汇报,讨论了2007年工作要点,审议了地质制图、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名单、科普委员会更换主任和增补学会理事的报告,审议了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同意将上述内容提交常务理事会议审议。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对第3次秘书长会议提交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审议,与会常务理事对秘书处2006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秘书处在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工作有新意,呈现出新气象。同时,对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修改后以通讯形式征求常务理事意见。会后,秘书处对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并提交第4次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第4次秘书长会议还探讨了召开学术年会的工作设想,听取了2007年学会工作会议筹备情况和2007年会费的收缴情况及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地球年有关情况汇报。5月以通讯形式举行了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就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和2007年工作要点等有关问题进行审定通过。7月26日,召开了第5次秘书长会议,与会秘书长听取了秘书处关于2007年申报中国科协课题情况和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征集筹备工作及国际地球年中国筹备情况汇报,听取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论坛情况汇报,讨论了召开学术年会有关事宜,审议了分机机构换届名单和新增理事名单,探讨了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工作设想等事项。

二、筹备召开了春节茶话会和2007年学会工作会议

2007年2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春节茶话会在国土资源部山水宾馆会议厅举行。200余名地质学家、地质工作者参加了春节茶话会。孙文盛理事长和涂光炽、陈梦熊、赵鹏大等16位两院院士亲临会议。茶话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王京彬主任主持。

茶话会学会是一年一度例会,深受地质学家们欢迎,这是相互问候、交流信息的平台。朱立新秘书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学会2006年工作情况和2007年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他对理事部门、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的支持表示感谢。在朱立新秘书长汇报后,孙文盛理事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代表学会理事会,对大家长期给予学会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系统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中国地质学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对学会2006年工作表示满意,也对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面向地质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支撑力;二是要面向广大会员,不断增强凝聚力;三是要面向社会,不断扩大影响力。他表示,国土资源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科协和有关部门的代表相继发言,与会老、中、青地质专家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了地质工作美好未来。茶话会当天,正逢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炽先生87岁华诞,孙文盛理事长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涂光炽院士敬送了花篮,会场上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表达了大家深切的祝福!其间,茶话会还安排了抽奖和中外名曲演唱活动,将茶话会的欢快气氛推向了高潮。

2007年5月10 -11日,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省级地质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7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江苏省地质学会的高度重视,资源厅和学会的主要领导和江苏省科协秘书长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陶培荣厅长、江苏省科协詹庚庆秘书长、南京地矿所陈国栋所长分别代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省科协、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讲话。

这次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七届二次全委会”和“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朱立新秘书长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开创地质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交流学会工作经验,探讨今后发展思路。报告从八个方面对全国各省级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2006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与会代表围绕 “工作报告”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工作报告”全面、详细,全面记录了中国地质学会、各省级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往年相比,今年增大了总结省级学会工作的篇幅。与会代表来自不同的地区,组织开展学会工作的方法也不近相同,但在搞好学会工作中,有一个共同认识:搞好与挂靠单位的关系,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搞好与理事部门的关系,得到会员单位、理事单位的支持,是顺利开展学会工作的基础。与会代表们表示通过交流加强了各省级学会和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

朱立新秘书长就开展学术交流、做好科学普及、实施精品期刊工程、大力发展会员、拓宽服务领域、完善网络建设等方面部署了2007年工作。他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抓住机遇,趋势而上。二是主动进位,争取支持。三是创新工作,突出重点。四是做好服务,加强联合。

三、圆满完成了中国科协委托的多项工作和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

1、完成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出版工作 《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协首批认定的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30个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学会负责实施。自2006年6月起,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数十位地质专家,分别就地层和古生物学、岩石学等11个专业学科开展了学科发展研究,在系统总结、研究和分析地质学科近年来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报告,提交中国科协并获通过。2007年2月14日—28日,秘书处组织完成学科发展最终稿大样的校对工作,3月20日,在中国科协举行的“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行了包括《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在内的30个学科发展研究报告。4月初,秘书处将《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寄给各位常务理事和有关部门,7月初,向有关单位优惠征订《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承办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的组织工作

受中国科协学术学会部委托,我会承办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的组织工作。2月底,完成起草了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2007)学术论坛初步方案;3月初,与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消防学会联系,催交各专题报告编写方案;3月28日,召开了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学术论坛筹备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会议名称、主题、内容及会议时间等内容;4月19日,召开了专题报告执笔人专题汇报,各专题取长补短,相互征求意见。

5月28日-29日,“2007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在自然灾害预防一线的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领导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苏义脑,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庄肃明,中国消防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海洋学会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杨文志副部长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协从1988年起主办减灾会议和出版减灾蓝皮书的情况,以及从2007年转变为减灾论坛的基本设想和实现目标,随后,冯长根书记作了重要报告。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本次研讨会我们重点围绕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度大、公众关注度高的煤矿和非煤矿山、滑坡泥石流、雷击等重大灾害事件展开,三类灾害每年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中国科协要号召方方面面的专家,动员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矿山坍方、涌水、瓦斯爆炸,大型工程、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的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雷电等自然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治手段的研究上。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查明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本质,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为国家提出实事求是的建议和对策是中国科协的任务。

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刘传正研究员作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报告;中国矿业大学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武强教授作了“中国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调查与预防”研究报告;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广东防雷中心主任杨少杰高级工程师作了“中国雷电灾害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三个报告人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了各灾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灾害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和机制、国外治理和预防的最新技术与方法、对策与建议,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围绕三个报告,分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会后,现已形成了三个分报告和一个8千字的总报告,已报中国科协。

3、积极组织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

4月初,秘书处积极组织2007年中国科协课题申报工作,今年学会向中国科协申报的课题情况,经过专家评审和公开答辩,到目前为止,我会有三个课题获得资助(2007年6月—2008年6月):(1)“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2)“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3)重点支持学术会议1项。现秘书处正组织人员实施。

四、学术交流方面的工作

1、制定2007年中国地质学会学术活动计划 今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共有32项,其中,岩石类会议2项、地球化学类4项、能源类4项、工程类6项、地质教育和科技期刊类6项、地质公园类3项、其他类7项。经过两次秘书长会议的认真讨论,结合会议内容、规模及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热点问题,其中有6个会议作为学会2007年的重点学术会议,其余26个会议作为一般会议,已经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2、按照计划精心组织召开了部分学术会议

按计划已召开的学术会议有:海相油气勘探开发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油气勘探成败与发现规律学术研讨会、第11届中国非开挖技术年会、地质科技期刊如何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讲座等。

这些会议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2007年3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南京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国际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60多人参加了会议,一千余人参观了展览。除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术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外,南京市建委、南京公用局、南京市高新开发区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刘广志院士发来了贺信。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会上按排的“2006年中国非开挖行业回顾”、“非开挖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和“非开挖专业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等大会报告,在与会代表中产生极大兴趣。会议还组织了技术讲座,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2007年6月12日-15日,“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环境保护与教育”在中国江西省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来自中国、比利时、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境)外代表31人。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出版会议论文集一部。30余家中国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报名参加研讨会期间举办的地质公园推介及展示会。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主题为:加强地质公园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国家地质公园与世界地质公园的网络建设,以科学研究带动地质公园建设,向公众推介地质公园。 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办的《油气勘探成败与发现规律》学术交流会,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5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剖析了油气勘探发现过程规律,总结了经验教训和深化油气勘探工作。勘探实践证明,勘探理论的超前攻关、勘探思路的及时转变、勘探成败的反思是油气再发现的重要条件。

3、召开了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学术交流会

4月28-29日,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正值“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历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银锤奖”的获奖者代表和正在攻读地球科学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在校研究生180余人参加了会议。孙文盛理事长、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张洪涛副局长、闫学义局长、徐水师局长、韩豫川局长及中国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孙枢、沈其韩、裴荣富、赵文津、王铁冠等两院院士亲临大会。

孙文盛理事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发现、培育地质科技人才,引导青年地质学家为国争光、推动中国地质科技事业进步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他希望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用心做事,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善待自己。孙枢院士作为“青年地质科技奖”设立、发展的支持者和见证人,对“青年地质科技奖”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与会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给予了殷切的期望。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教授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四位“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及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分组会上与会代表分三个专题进行讨论,一是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如何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自身发展与地质事业紧密结合。二是交流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在矿产、资源、工程、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功经验,以及成功走向国际舞台的经验。三是讨论学会利用何种资源和方式更好地为青年人才的培养、举荐服务,为源源不断地造就地质科技人才建立长效机制。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地质学会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为有志于地质工作、地质科技的优秀人才指明了方向。近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的设立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决策,它在发现、培育地质科技人才、引导青年地质学家为国争光、推动我国地质科技事业的进步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获奖者在地质科研、地质找矿、地质灾害治理、科技管理等领域作出了许多成绩,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会议不仅得到获奖者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得到《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地质勘查导报》等新闻媒体在显著位置对会议的议题给予了深入报道。

4、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征集工作

2008年8月6日—14日,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挪威第33届组委会的2号通知在网上已发出,与一号通知书相比变化较大:内容不再以北极为主,各大洲地质全有;会期缩减一天;增加了国际行星地球年的内容;各时间段收费标准不一,增幅较大。近期国土资源部科技外事司与地质学会共同探讨了组团事宜;中国地质学会编制了组团专项经费预算,已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两轮答辩。现在秘书处已经完成并发出了“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征文通知,就大家关心的时间、交费等问题作详细说明并对相关事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力争推荐高水平的论文代表中国代表团参加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地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5、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科学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学科领域涉及地球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方方面面。1965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

1979年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构造会议,1987年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自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召开迄今,中国构造地质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计划2008年10月中旬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会议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及邻区为重点,研讨大陆和海洋板块构造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各部门在构造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我们邀请了各相关学会、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做联合召开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的发起单位,现在邀请函已经发出。

6、筹备学术年会工作

对于学术年会问题,学会秘书处征集各方意见并提出年会设想,4月16日在第4次秘书长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与会秘书长们一致认为: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交流,为地质工作各部门提供年度科技成果的交流平台,探讨地质工作的新思路,介绍新方法、新技术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应用等十分必要。为确保组织好学术年会,2007年7月18日专门召开了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座谈会,讨论了年会主题、组织方式等。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秘书处再次起草了学术年会组织规划初步设计方案,7月26日提交第5次秘书长会议讨论,与会秘书长认为:组织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会议主题最好围绕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议每二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考虑到与明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地球年开年等大型会议冲突,建议明年准备召开的学术年会改在2009年初召开,会议主题下次秘书长会再议,相关事宜需报常务理事会审批。

五、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

1、世界地球日及地学夏令营活动

2007年4月22日,举办了第3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主办。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孙文盛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发表了致辞,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鹿心社、贠小苏、汪民、王世元、党组成员甘藏春、王瑞生、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出席了开幕仪式。活动现场,通过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为公众开设地学科普知识展区:地学科普知识展板,温热泵原理示意模型,矿物、岩石、观赏石标本;向公众发放“世界地球日”特刊、纪念徽章及其它科普宣传材料和纪念品等活动,宣传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及子孙后代唯一家园的理念,强调了善待地球,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另外,地学夏令营活动,现正在全国各地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总营活动,去年是全国总营活动年。

2、中国国际地球年筹备工作

联合国第60届大会于2005年12月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该项活动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地学为主导的国际年活动,目的是通过加强地学教育与科研,全面宣传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地学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根据联合国决议,国际地球年将主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组织实施。同时,各国需成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际地球年国家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学界希望中国作为地学大国和国际地球年的重要推动者在国际地球年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做好地球年国内和国际工作,国土资源部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关于成立联合国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的请示,建议尽快成立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国委员会,同时建议委员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外交部、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为委员单位。此请示报告已得到批准,根据国务院的批文,将尽快成立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国委员会以及负责组织实施各种活动的行动委员会。

中国国际地球年的负责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国际地球年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际司,现全委会成员基本落实,行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地质学会。到目前为止,学会秘书处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编写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活动专项经费预算,已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答辩;起草中国国际地球年启动仪式筹备会议方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启动仪式方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行动方案等。经多次协商拟于2007年8月底左右召开“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成立筹备会议”、9月底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成立大会”,我会已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包括口号、会微等方案报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第一次会议审批。

六、出版及宣传方面的工作

1、公开刊物出版情况

《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出版6期、《地质论评》已出版3期、《地质学报》英文版已出版3期。另外,经过评审、答辩等程序,2007年度《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继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A、B、C类的资助。为了给会员提供更多科技成果宣传阵地,近年我会有计划的收编一些地方级别的刊物作为学会的刊物,如2005年《西北地质》正式做为学会刊物之一,今年我们经过与江苏地调院、地质学会协商,把《江苏地质》更名为《地质学刊》,以缓解我会缺乏技术类刊物的现象,目前正在按新闻出版署的要求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2、内部工作刊物出版情况

《中国地质学会会讯》已出版2期、《情况通报》已出版3期。

3、媒体宣传工作

为提高学会在社会的知名度,我们向《国土资源年鉴》和《中国科协年鉴》提供了关于中国地质学会2006年工作的稿件。为《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地质勘查导报》等新闻媒体提供我会在学术活动、科学普及等工作新闻报道材料,得到上述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

4、网络宣传工作

利用学会网站,积极报道我会的重大活动,宣传省级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取得的工作成绩,及时刊登有关的会议通知和重要事件,受到有关部门的欢迎。

七、人才举荐及评奖方面的工作

1、举荐青年人才

根据中国科协要求,积极组织向中国科协推荐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工作。截止到目前,已有17名获得过中国地质科技奖的人员,荣获了中国青年科技奖。现正在公示还有:代世峰、苗爱生、鹿化煜三位同志。

2、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07〗2号)的通知精神,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1月29日以2007地会005号文件的形式向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及各理事单位发出了《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07年3月9日,经陈毓川、孙枢、翟裕生、王铁冠院士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

3、国土资源奖初评工作

3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向省级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发出了《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推荐申请项目。截止到6月10日,共收到申请项目12项,经过秘书处资格审查后, 6月27日,组织召开2007年度国土资源奖初评会议,经与会专家认真评议,本着宁缺勿滥原则,最终推荐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4、启动了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和第四届黄汲清奖评奖工作

2007年6月20日,已将《关于推荐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发送到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理事单位,要求9月30日之前报送材料。申报者必须是1968年1月1日后出生。

2007年6月29日,已将《关于推荐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通知》发送到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理事单位,要求10月15日之前报送材料。候选人必须是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八、网站建设方面的工作

中国地质学会网站设立于1997年,在宣传报道学会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利用网站做好学会宣传交流工作,秘书处多次组织人员讨论学会网站建设问题,探讨如何完善网站设置模块,以适应学会发展的需要,新的版面设计正在进行,近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九、其它方面的工作

1、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

2007年3月16日,协助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人事教育司召开了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专家座谈会,就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方案进行了讨论。陈毓川、刘益康等9位专家及地质勘查司、人事教育司和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通过讨论与会专家达成了以下共识:

1、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非常必要,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地质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事部的要求,现阶段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矿产储量评估师、矿业权评估师和拟建的注册地质师制度,实行“三师并立、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同时与地质勘查单位管理结合;

3、注册地质师制度建设,应在人事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和地勘司共同管理,中国地质学会负责具体实施。会后,秘书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了“关于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报告”,于4月1日交到地勘司,7月26日将“中国注册地质师认证筹备工作情况简介”既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的来龙去脉交到地勘司,供其向有关部门汇报时参考。

2、完善中国地质学会基本材料

根据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的指示,秘书处完成了中国地质学会简介的编写和理事会、秘书长及办事机构、专业委员会、省级地质学会通讯录的编辑,整理了近年来学会工作情况及今后主要工作的汇报材料,供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地质学会所用。

3、完成学会办事机构人员调配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的院机关处室(中心)领导岗位第二轮竞聘上岗工作安排,4月,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岗位参加了院机关管理处室领导岗位竞聘工作,期刊处处长、副处长岗位参加了院机关业务处室领导岗位调配工作。6月,招聘了三名工作人员,一名博士后、两名硕士,他们都是学地质专业,现已全部到位,学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4、完成与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签定用工合同,并为他们上了失业、养老和大病统筹保险。

5、规范了专业委员会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行为

针对有些社会上的公司、团体,以赢利为目的,打着中国地质学会或中国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旗号,组织各种名义的培训班,向地质行业有关部门发号施令,严重损害了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的行为。4月,向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关于举办地质科技培训班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严禁以中国地质学会或专业委员会的名义收取高额培训费,维护中国地质学会及专业委员会自身的形象。并设立了监督电话。

6、完成编制2008年度预算及答辩工作

十、会费收缴工作情况

经过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多次与理事单位联系,截止到2007年8月底,共收缴会费43万元。

第二部分:2007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术交流活动方面

1.围绕地球年10大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2.组织好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征文工作,积极参与筹备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代表团事宜;

3.组织、管理好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

二、承担中国科协项目研究方面

1.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 2.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3.其他待批项目。

三、科学普及方面

1.围绕国际地球年活动,开展组织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编写科普读物等有关活动;

2.按照中国科协要求提供宣传资料,使地学科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培育公众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的认知水平;

3.委托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撰写宣传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历史。

四、期刊编辑出版方面 1.继续做好《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和《地质论评》中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 2.要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进入《SCI》、《CA》、《EI》、《日本科学文献技术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等五大国际检索系统,提高学会刊物的国际知名度;

3.继续做好内部刊物《中国地质学会会讯》、《情况通报》编辑出版工作。

五、组织建设方面

1.继续做好分支机构的换届和管理工作,探索专业委员会与挂靠单位的共建问题,争取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

2.指导省级地质学会换届工作,完善健全省级地质学会组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六、网络建设方面

1.要健全中国地质学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立不同级别的人才数据库和会员数据库,供会员单位使用;

2.要建立快速的国内外信息传播平台,随时转发国家有关地质行业改革和工作部署的方针政策,提供更多的国内外信息,提高实效性和准确性;

3.要提供电子版的会讯、学术期刊的全文和摘要,供不同的读者使用; 4.要尽快解决原有网站存在的技术缺陷,在提高网速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内容易于下载,满足会员单位的需求。

七、其他方面

继续做好注册地质师资格认证筹备工作,为今后我国顺利进入国际地质市场培养人才。

年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司法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安排

人才工作总结及年工作安排

年工作总结安排

年月份工作总结月份工作安排

煤矿工作总结及××年工作简要安排

200x年城建局工作总结及200x年工作安排

化工厂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安排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中国地质学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doc》
中国地质学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