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写作练习

2020-03-03 08:41: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按照新闻标题的一般写法和要求,为下面的经济新闻补写标题

标题:

参考答案

1鹤岗重现煤城生机与活力(主)

政府系列组合拳扶持矿业发展、促进居民就业,全市GDP增10.5%(副)

参考答案

2政府扶持鹤岗再“展翅”(主)

矿业减免收费、拓展就业岗位,全市GDP连年增长(副)

参考答案

3万名鹤岗人在俄犹太州“掘金”

近年来,黑龙江省鹤岗市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由1998年的全省第十二位上升至第八位,财政收入增幅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今年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财政收人同比增长44.6%。

鹤岗矿业集团是鹤岗的核心企业,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财政支柱进行扶持,先后安排矿业集团5000多名下岗职工进入市场,并免除各项收费。市政府对鹤岗矿业集团减免收费、支持资金累计超过1亿元。2002年,鹤岗矿业集团煤炭产量达到140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9.98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在扶强传统产业一大支柱的同时,鹤岗还努力打造地方工业、鹤岗电厂和私营经济三大支柱。

鹤岗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目前,鹤岗市有1万多人到犹太州从事森林采伐、黄金采掘、农业种植,开办各种商贸市场。2002年,鹤岗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0%,增幅居全省前列。

鹤岗还注重把以住宅和基础设施为主的城市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加大住宅、基础设施、公益福利设施等建设力度,创造了连续5年建设旺势不减、投资规模不减、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减的佳绩。

针对全市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有限,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无业可就的突出矛盾,鹤岗近年来建立了45个社会力量培训基地和?个免费培训基地。几年来,全市劳务输出达11735人。

二、按照经济新闻标题的一般写法,为下面这则经济新闻补写标题(共15分)

标题:

参考答案

1福建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主)

确保管护权由农民共担、生态补偿金落实到户,成全国样本(副)

参考答案

2保护生态林 家家户户都有责(主)

福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管护人由以前村干部扩大到村民(副)

参考答案

3生态林“林改” 管护责权由农民共担(主)

核心为解决生态公益林管护主体不明确,广大林农群众成管护主体(副)

本报福州电 (记者朱竞若、江宝章、余荣华)在福建省永泰县,可见闽江支流大樟溪水流清澈,两岸公益林郁郁葱葱。清凉镇农民王积茂管护着130余亩生态公益林,他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说到了林农的心坎上。我这生态林管好了,可领到政府的生态补偿金,一年还能在林下养3000多只土鸡,收入好几万元哩!”经过永泰等县、市、区3年试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近日正式出台,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二步,占福建全省林地1/3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改革,目前正在福建省全面推开。

据介绍,此次改革的核心,是解决生态公益林管护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确保管护的责权利由农民共担、共享;改革的重点,是要确保生态补偿金落实到农户,使农民共享实惠。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形象地说:“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两个轮子,而林农的利益则是发动机。”福建省于2003年率先启动了以商品林为主要改革对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林区经济,调动了百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目前,改革在试点林区形成了三类管护主体:行政村村级组织是直接责任主体,广大林农群众是管护主体,聘请的专职监管护林员是监督主体;探索、形成了三种主要管护模式:“落实到户、联户管护”机制,“责任承包、专业管护”机制,“相对集中、委托管护”机制。德化县采用“一户一卡”制,保证了补偿金及时、足额发到农户手中。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说,林改分两步,本质有不同:商品林林权制度改革明确的是经营主体,是一次产权制度改革;而生态公益林明确的是管护主体,这个主体只有限制性的经营权、处置权,以及政策性补偿与限制性利用的收益权。据介绍,对于此次改革,福建省委、省政府慎之又慎,先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试点,又在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多次研究。

在永泰县溪洋村,党支部书记汪云金告诉记者,管护机制改革前,商品林家家户户看得严,生态公益林却只有村支书、村主任和3个护林员守着;改革后,生态补偿金分到户,“钱不多,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联户管护,盗砍盗伐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国家林业局的负责同志认为,福建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将为全国管好、用好生态公益林创造有益的经验。

三、按照经济新闻标题的一般写法,为下面这则经济新闻补写标题(共15分)

标题:

参考答案

公正机构激增年办证量超千万件(主)

我国公证机构已达310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副)

本报讯记者董磊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公证机构已达3100多个,执业公证员近1.2万人,公证从业人员近2万人,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证网络体系。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公证机构年办证量已连续6年超过1000万件,公证事项种类已达200多种,涉外公证每年办理近300多万件,发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各种民事公证、经济领域内各项行为及文书公证、涉外公证等公证服务,正逐步深入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司法部部长吴爱英表示,公证行业今后要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

吴爱英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法律服务、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基础。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预防性法律制度,是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律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公证机构和广大公证工作者,要忠诚履行职责,努力为维护群众利益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全国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应进一步提高公证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增强公证证明在司法审判中的证据效力,促进和维护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积极运用公证法律手段,依法、及时、公正地为群众办理公证事务,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

就公证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吴爱英表示,各级公证机构要努力使公证工作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公证工作预防在先、不激化矛盾的特点和优势,努力使公证成为预防矛盾纠纷的一道重要防线,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吴爱英还表示,公证行业应努力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要进一步发挥公证工作在促进改革创新方面的作用,积极介入国企改革、投融资改革等领域,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积极运用公证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和保障创业活动和创新成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证法律制度,依法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质量和水平。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新闻写作练习一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

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练习

《经济新闻写作练习.doc》
经济新闻写作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