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2020-03-03 03:43: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摘要: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而且体现了对生态伦理的终极关怀,科学发展观突出了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经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以学习心得的形式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化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化;和谐;心得;

一、“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理性思考。现在,绝大多数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部分)要“战胜自然”(整体)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承认不可能战胜自然的同时,坚持认为人应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让自然界向着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之“和谐”

“和谐”由“和”和“谐”两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挚虞传》中则提出“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后汉书》中也出现过“夫任一人则政专,任数人则相倚,政专则和谐,相倚则违戾”。生态伦理学要求树立普遍的、人类能够共同遵守的生态公德,确立爱邻如己的意识,不能把本地区的生态和谐建立在牺牲它地区的生态和谐之上,把当前的生态和谐建立在牺牲未来的生态和谐之上。人类要关注和尊重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及其环境的权力,关注和尊重其他地区以及未来世纪的人类以及生物的权力,使人类在生态开发中增强生态忧患和生态责任,使人与自然在和谐共同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三种态度。其一是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今天,我们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强制,更需要我们的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力量。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学,以便为我们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二是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我们不要过度迷恋人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信条,实际上,现存的环境问题往往是我们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需要我们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去发现和掌握生态规律。其三是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几千年来,文明人足迹所过之处常常留下一片沙漠,这是文明的悲剧。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同时也在品尝自己所酿造的苦酒。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片面发展不断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标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既立足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立足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并且通过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心得

20世纪70年代,全球围绕“环境危机”“石油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份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成为流行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内容,而在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可持续发展最为突出地体现在代际关系的建构和健康发展上,不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最终都会落到人类代际关系上,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处理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意蕴所在。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追求“天人调谐”,谋求一种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同时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对资源进行保护,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持续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放眼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是变化的;爆炸式信息量中,我们需要辨别、加工、利用,可是我们辨别事理的能力有限,然而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作指导,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成长就显得至关重要。形势政策课,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通过这扇透视世界,了解世界的动向,把握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4.[2]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和谐伦理宣言[J].济南大学学报.2002(5).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doc》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