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2020-03-02 11:57: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高楠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 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已经基本能够通过诵读,结合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在你们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春天,不过我们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走进一首诗里,去感受诗中的美丽春景。齐读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3、题目是什么意思?

4、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 谁对他有了解呢?

师:杜甫的诗不论是形式还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一代宗师,我们今天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要仔细的体会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学古诗,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

3、读给同桌听。

4、你们可真厉害,才读了几遍就把诗读得这么流畅了,在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大意的呢?

⑴、一个字词一个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起来; ⑵、查工具书;

⑶、多读,读中理解; ⑷、借助插图想象理解。

5、就用这些方法,先来自读自悟这首古诗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请同组的伙伴帮忙。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⑵ 指生说“蹊、留连、戏、娇莺、恰恰”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谁愿意把这四句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边读边想画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结合看到的景色和诗句及下面这组图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边读边体会诗中哪个字或词用的好?为什么?

⑴“满”——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会有什么颜色?你可能会闻到什么?

这回再来体会第一句,你会怎样来想象?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⑵“戏”——欢乐才会嬉戏 为什么蝴蝶会这样?

⑶ “恰恰”——形容莺的声音动听

为什么会叫声动听?你如果就是这只小黄莺,你在高兴的叫什么?

⑷ “留连”——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这只入迷的蝴蝶,你会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小莺,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请带着那种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再来读读古诗。 ⑴齐读

⑵指名读(谁愿意把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

5、咱们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好词好字了,老师相信这回你再来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说出来。(播放繁花的图片)

⑴同桌说一说 ⑵指名说

6、带着美丽画卷再读古诗,试着背下来。 ⑴师范读 ⑵指生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得朗读,这回你再来想象,你可能有新的体验,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朗读加表情加动作,把你们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

8、面对这优美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现在的心情了吗?

四、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公元760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实录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doc》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