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

2020-03-02 15:03: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荒岛余生》是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传奇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他坚毅顽强的冒险者形象。课文节选部分为鲁滨孙海上遇险,落难荒岛之时。这一部分没什么故事情节,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本文,了解鲁滨孙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生存神话的故事,能让学生从这一人物身上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汲取直面挫折的勇气,获得战胜困难的能量。

本文教学需要 2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认识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

2.能迅速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

3.能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概括全文内容,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的精神。

3.认识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高贵的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一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不太了解。

2.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鲁滨孙这类冒险家的故事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

3.他们中的大部份人生活安逸,抗压能力低,遇到困难易退缩逃避。鲁滨孙直面挫折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能给他们极大的鼓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师生交流,共同探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本。

2.网络课件。

3.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教师活动:

1.引言导入《鲁滨孙漂流记》,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

2.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

学生活动:

1.简述自己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文学名著的了解。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荒岛余生》是《鲁滨孙漂流记》的节选片断,对整部书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大致了解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便更能深入的认识鲁滨孙面对困境,努力求生,战胜自我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指导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3.指导学生查明本文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引发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滨孙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解开这疑问。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

2.概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查明本文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滨孙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设计意图:1.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本文篇幅较长,可练习速读;文章思路清晰,但没有明确概括全段或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正好以此为素材,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学生了解《鲁滨孙漂流记》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本文所述内容在鲁滨孙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当人身处逆境时,良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勤勉实干的作风对于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的道理。当然,这时学生对这道理的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随着后面的学习,他们的认识将逐渐清晰、深入。

第二课时

(三)细读品味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引导他们细读品味,并相互交流想法。

2.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就问题细读相应语段,并释疑解惑。

问题分为四组:

一组:(探询鲁滨孙心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人在面临困境时,都会沮丧、痛苦和绝望。但差别在于有人打倒了“绝望”,有人则被“绝望”打倒了。进而认识到生存的心态比生存的条件更重要,以此激励学生直面挫折,战胜困难。)

(1)面对逆境,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如果鲁滨孙的心态不发生变化,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吗?为什么。

(3)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

二组:(考查鲁滨孙面临困境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在困境中调整心态,鼓励自己的方法。)

(1)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样为自己找理由的?找到了哪些理由?

(2)鲁滨孙的思考方式有何特点,你从他的思考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组:(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进一步认识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更高贵,也更重要的道理)

(1)你认为鲁滨孙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2)鲁滨孙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保存书籍、写日记?你觉得有必要吗。

四组:(把握鲁滨孙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

在鲁滨孙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读品味,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了这些语段的想法。

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细读相应语段,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各人会对不同的内容产生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思想碰撞的快乐。同时,在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能将他们对作品内蕴的挖掘推向更深层次。

(四)写作训练

教师活动:设计写作训练题,指导学生写作。

(1)鲁滨孙的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好的生活,这里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请你对鲁滨孙的生活质量做个调查,写一则调查报告,并做出结论。

(2)生存大挑战:设想你也像鲁滨孙一样流落荒岛,你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3)写一则人物评论,说说你对鲁滨孙的看法。

(4)我们现在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但自杀轻生的事件屡见报端。设想鲁滨孙知道了这些情况,他会作何感想?试着揣摩鲁滨孙的想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写。

(5)有的同学感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少,不太满意现状。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学了这篇课文,写写你对自己的生活的看法。

学生活动: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鲁滨(bīng)孙 抵御(yù)

B.沮(zǔ)丧 泅(qiú)

C.搁(gē)浅 冻饿之虞(yǔ)

D.斫(zhuó)痕 帐篷(péng)

2.根据意思归纳出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

①听到了从来没人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②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③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习后面的题。

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 yōu yù( )( )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9月30日。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9度22分。

⑵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 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

⑶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打在我的行李里面。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书籍,其中有两三本 qǐdǎo( )( )书和几本别的书籍,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来,qiú( )到岸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xián( )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2.(1)(2)段详细叙述了鲁滨逊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为何要花这么多笔墨写其计算时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3)的划线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却用处不小的东西”,可是一开始“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这时才觉得特别“值得一提”;书,“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墨水,“我用得非常节省”,这些变化说明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文中“我”的思维方式,假如“我”在荒岛上没遇到那只大船。我会怎么做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结尾说,鲁滨逊在荒岛上“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假如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想出制造墨水或墨水替代物的方法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 2.①闻所未闻 ②郑重其事 ③不毛之地

(二) 1.(1)忧郁(2)祈祷(3)泅(4)衔 2.因为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的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正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 3.十分孤独,急于寻找倾吐对象。 4.说明“我”此时决定要顽强的活去。 5.想其他求生的办法;开拓荒岛上的资源。 6.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可寻找深色植物汁液和黑色矿物粉末、捕捉海中的乌贼(墨鱼)提取墨汁等。

设计意图:练习题是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本教学设计方案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 胡玉梅提供)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之感

《荒岛余生》读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

《荒岛余生》读后感

荒岛余生 读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

荒岛余生教案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doc》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