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突破教学目标

2020-03-02 19:51: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优化教学设计

突破教学目标

——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业进步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研究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要考虑师生互动方式,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处理,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而且要使教材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就要懂得艺术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力求增加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求其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并为之不断探索,以求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下面就《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的讲授和同行做一探讨。

教学过程:片段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先观看视频《诸子百家》

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反映在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各家学派的观点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先贤的教诲,感受智者的哲思。那么,什么是百家争鸣?

生:“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1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生: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看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我便趁热打铁,继续提问:百家争鸣的实质是什么?

生:它实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导读和p10阅读与思考,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设问意图:学生阅读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

生:

1、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师:这反映怎样的哲学原理? 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一定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这一切的发生犹如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生学得轻松,教师讲解得也轻松。

片段二: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时,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法

2 师:看书第十页,你是如何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认识百家争鸣)

生: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是仁、仁政,这有利于社会和谐;而道德准则是孟子的义利观和他的人格精神。

生:我认为道家学说的无为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生:法家思想中变革思想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师:诸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他在今天仍然大放异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不良现象:洁白的墙壁留下了脚印、球印,崭新的课桌上刻了一些乱糟糟的东西。假如运用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应如何作出处理?

生:这是品德问题,应侧重思想教育 „„

生: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其自然,希望同学们自我觉醒 „„ 生:这是违纪行为,就应该严格惩罚„„

课堂气氛一片活跃,我并没有对以上看法作出对错的结论,实际上是非曲直,同学们心知肚明。我只是希望学生能从感性的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角度,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想、进而有自己判断力的人。 反思: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联系现实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遥远了,但如果我们如立足于课本,

3 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历史就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思维更积极,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多媒体辅助视听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要有一定的远见和策略 教学设计是一种设想,实际应用的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要创造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远见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要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能力发展、教学情况变化等的预见力,这样,在教学设论时就能表现出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就会具备新颖性的特点。

4、创设的问题有开放性

问题越开放,越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和办法。要努力设计一些具有悬念你、结果不同、答案不一的问题,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维模式的构建,彻底打破单向思维的束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实问题,留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陈春艳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 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突破教学目标.doc》
优化教学设计  突破教学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