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20-03-02 02:03: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04——2005学年度上期)

任课教师:吴传洪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学会实验技能、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实验的内容,也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力也是要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物理原理、物理研究方法。我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通过市级实验示范学校的检查验收,具有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室。为充分发挥实验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一、实验教学程序:

任课教师安排做每一个实验要提前通知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一般提前三天通知,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提前一周通知。以便实验教师能做好充分准备。每一个实验都要先预做实验,以便使实验更成功、效果更好。

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安排: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4、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三、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及指导工作: 任课教师将各班学生按学生实验能力有机搭配分组,并设组长管理实验活动、实验室秩序、学生纪律、实验器材等工作。使本组成员能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将分组名单交实验室。

实验操作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负责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共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四、组实验具体时间安排:

第四周做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七周做学生分组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十二周做学生分组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第十八周做学生分组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及科学的实验态度。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物理教研组

2004年9月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案

任课教师:吴传洪

实验目的: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若碰前m1运动,m2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 = m1v1’+ m2v2’。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一台、刻度尺、圆规、三角板。

实验步骤:

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m

1、m2。

2、按图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边的末端,确保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如图。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P。

6、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落点的平均位置N。

7、过O、N在纸上作一直线。

8、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速度数值代入m1 OP = m1 OM + m2 ON看是否成立。

9、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实验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调整方法是让碰撞的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的任一位置都能静止。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3、入射球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教案

任课教师:吴传洪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秒表。 实验原理:

单摆在偏角很小(小于10o)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这时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得到:g422lg。变换这个公式,lT2。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

实验仪器:

长约1m的细丝线一条;通过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一个;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毫米刻度尺一根;秒表一块。

实验步骤:

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3、用刻度尺测量单摆的摆长(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10o),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动,用停表测出单摆完成30资助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6、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求出必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是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加以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摆线应选择线而不易伸长的线,比如用单根尼龙线、胡琴丝或蜡线等,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m,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在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10o。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教案

任课教师:吴传洪

实验目的: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油酸的分子式为C17H33COOH,它的一个分子可以看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另一部分是—COOH。其中—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近似圆形的一层纯油酸薄膜。

其中C17H33—部分冒出水面,而—COOH部分留在水中,油酸分子直立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单分子层油膜,如图所示,实验中如果算出一定体积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即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直径L实验器材:

清水、酒精、油酸、量筒、浅盘、注射器(或滴管)、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彩笔、痱子粉(石膏粉)、坐标纸、容量瓶(500ml)。

实验步骤:

1、用稀酒精溶液用清水清洗浅盘,充分洗耳恭听去油污、粉尘,以免实验带来误差。

VS。

2、配制酒精油酸溶液,邓油酸1mL,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内注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500mL刻度线为止,摇动容量瓶,使油酸充分在酒精中溶解,这样就得到了1mL。含纯油酸的酒精油酸溶液。

3、用注射器或滴管将酒精油酸溶液一滴一沆地沆入量筒中,并计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VN时的滴数N。

4、根据V0VNN1500mL算出每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V0。

5、向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6、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洒精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一滴。

7、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

8、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9、根据酒精油酸溶液的配制比例,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并代入公式LV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L。

10、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测几次油酸薄膜厚度,并求平均值,即为油酸分子的大小。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

《描绘平面上电场中的等势线》实验教案

任课教师:吴传洪

实验目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在电流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电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进行等势线的描绘。

实验器材:学生用低压电源或电池组、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图钉、导线若干、木板或塑料底板。

实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应将导电面朝上,用图钉把三层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相距8 ~10cm,平放两个圆柱形电极(或用两枚图钉代替),并将电极分别与6V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如图所示)

3、将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电流表的“+”、“—”接线柱上。

4、在导电纸上画两个电极的连线AB。在连线上邓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搂通电源,将一探针跟AB连线上某一基准点相接触,然后在导电纸平面AB连线旁距此基准点约1cm处轻轻移动探针,直到使电流表指针不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6、按步骤(5)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两侧逐步由近及远的各探测得到5个等电势点。

7、按同样的方法,找出其余4个基准点的4组等电势点。

8、断开电源,取出白纸,将5组等电势点,分别连接成5条平滑的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的电流表,应选择零刻度在中间的那种,如果用低压学生电源做实验,一定要注意把两电极接到直流输出端。

2、安放导电纸时,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应向上。

3、安放电极时,不能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电极与导电纸工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4、寻找等势点时,要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贸然进行在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流现象。

5、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电流方向与边界平等,并不与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相似。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

高二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2004年下期) 任课教师:吴传洪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学会实验技能、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实验的内容,也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力也是要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物理原理、物理研究方法。我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通过市级实验示范学校的检查验收,具有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室。本期我校充分发挥了实验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期中高中二年级按排了四个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描绘平面上电场中的等势线》。

使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了“一能三会”: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和控制实验条件;会用在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物理不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期有验证性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去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动量守恒定律,学习实验的方法,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实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克服只重视物理理论的学习,轻视实验操作的倾向,这是导致学生实验能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实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出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方法。重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从面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仪器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一切和实验的有关问题都是从实验原理中派生出来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只有深刻理解了它,才能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和观测、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也才能具备迁移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只要紧紧抓住实验原理,用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通过一期的努力,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做实验时不认真,观察实验仅仅是看实验。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做实验只是盲目性的操作。因而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仍然很差。来期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工作,普遍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005年1月

2004—2005学年上学期物理实验计划

2004年 11月07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高中二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具体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doc》
高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