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汇报稿

2020-03-02 13:51: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劳动与技术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汇报

(1.打开封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来自连云港市石桥中学,我们的建设项目是劳动与技术课程建设,(2.点)下面将实施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四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3.点)

一、项目建设实施进展情况(4.点)

(一)建设经费到位情况

省拨资金30万元和市区配套资金60万元已到位;截至目前,建设项目总经费已达166.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76.5万元,包括赣榆区公安局捐助36.5万元用于交通安全体验广场的驾驶技术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区学生服装厂捐助24万元,用于报告厅电子显示屏,另16万元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5.点)

(二)这是经费使用具体明细表。(6.点)

(三)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答辩时相关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整合共享我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围绕园艺、厨艺、手工艺“三艺”课程建设要求,将时序进度和具体项目作了适当调整。

1.创设营造劳动与技术氛围,优化实施环境

(7.点)(1)一路市树市花建设基本完成。(2)两广场改建三广场建设完成。 这是绿园广场。这是太阳历广场。这是交通体验广场,占地6400平米、总投资120余万元,于9月1日交付使用。

2.完善新建劳动与技术馆室,建设实施平台

(1)自助厨房改扩建完成。自助小厨房改扩建至25组,可供150人同时学习厨艺。在原有农家土灶的基础上,又添置了电磁炉等设施,与学生现代家庭生活相接轨。

(2)苗圃迁址改建完成。苗圃原址因马上开工建设游泳训练馆,故迁址劳技楼东。 (3)专用馆室建设完成。完善现有八个体验馆。新建桔梗编织体验馆。 3.开发优化劳动与技术资源,搭建链接平台

(1)一线一站。注册“赣榆学习在线”。在学校网站上增设“劳技教育专题网页”。 (2)一内一外。用好校内资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依托校外资源开展“333”活动。

二、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一)促进了教师教法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1.教法转变。劳动实践课、工艺指导课、技术探究课三种课型模型已初步形成。 2.专业发展。这是课程基地运行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二)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发展

1.学生活动。边建设边使用,本校所有劳动与技术课程均在基地实施。

2.学法转变。以探究、实践、实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学生发展

2016年中考,有37名学生考入四星级以上高中,是前三年的总和。 2017年中考,有52名学生考入四星级以上高中,再创辉煌。

特别是自项目建设以来,师生和家长认识上有了巨大转变,以前很少有考生愿意报考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学校,今年有24人自愿报考并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院校。

(三)形成了实践探究的有效路径,促进了课程发展

1.借助校内资源优势,开发实施校本课程。2.融合学科课程资源,拓展劳技教育内涵。3.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四)实现了从“薄弱”到“特色”的转化,促进了学校发展

这是2016年以来的学校成绩。先后接待校外学生31期1.8万余人次参加劳技活动

三、面临的困难

1.设施设备科技含量不足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3.学生劳动观念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营造劳动与技术文化氛围,完善实施载体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建设原则,逐步完善劳技课程实施载体,着力打造“生存、生活、生态”的课程文化。重点做好一河、一馆、一池三项工程。

为了让全区学生学会并掌握游泳技术,学会一项生存技能,区教育局决定在我校的花卉种植栽培区原址上投资700万元,新建1440平米的游泳教学馆。这项工程已在区委区政府办公会议上通过,年前开工,18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

(二)组建教师研修和发展团队,搭建成长平台

(三)形成多元化自主学习路径,打造发展平台

五个结合形成多元化自主学习路径,打造学生学习与发展平台。 引入STEM教育和“项目学习理论”,手脑身心同构,学问做思共生。

我们坚信,有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有在座各位领导、专家的热情关怀,我们的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一定能有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并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诚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谢谢!

环境应急预案现场评审汇报稿

汇报稿

汇报稿

汇报稿

汇报稿

汇报稿

汇报稿

现场汇报材料

现场讲解稿定

述职报告(现场稿)

《现场汇报稿.doc》
现场汇报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