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2020-03-02 04:24: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冰冷的幸福

—读《安娜卡列尼娜》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是安娜卡列尼娜开篇题词。十分冷峻的一句话,引自《新约》。似乎一开始托尔斯泰就在告诉我们,这是一部悲剧。

车站,汽笛,烟雾,人群。

铁轨,路工,冰冷,死亡。

这是小说开篇的情境。

生命的际遇总是无法预测,安娜又怎会想到会在这里遇到点燃自己内心爱火的人?路工被铁轨意外压死,又有谁知道美丽的女主角会有同样的人生结局?或许这就是小说的精彩之处,跌宕起伏的情节,意味隽永的思想给人心灵的震撼。

安娜为了帮助哥哥解决家庭问题从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这是作者的暗示,正如开篇那句“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家庭”和“幸福”是两个关键词,作者在暗示我们安娜的悲剧来自于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同样故事也是在对人生的幸福究竟是什么的一种追问与探索。那就是小说另外一条以列文为线索展开的叙述了。

渥伦斯基的出现是极富艺术化的安排,当铁道工的妻子闻讯赶来,悲痛万分却没有人来帮助她,年轻帅气的渥斯基出现慷慨解囊给予帮助。他正直善良、英俊潇洒,一下子小说就吸引了安娜,这样的

邂逅让安娜产生从来没有的感觉,那就是爱情吧,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从未给过的。

书中这样写到渥伦斯基对安娜的感觉 “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两位主人公就这样一见钟情,爱情的萌芽悄然滋长。继而在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爱情让安娜不顾一切,儿子、名誉、金钱……都可以抛弃,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也要为爱情疯狂一次。但是,出国旅游归来后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没有人愿意和她多说一句话,她对爱情回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以至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恋以不可逆转的情势演化成了不顾死活的狂热和偏执,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的爱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亡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似乎从来没

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眼前显得非常低下”。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他们越发困顿的生活、性格上的不和引发不断的争吵,安娜越发绝望,她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她已经没有了一切。

安娜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时,她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悲剧,吉蒂获得了幸福,多丽依旧安稳度日,卡列宁照样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有权利这样”。这是她的咎由自取吗?这是她成为一个所谓的堕落的贵族妇女而理应遭到的报应吗?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的、迂腐的、虚伪的卡列宁,八年时间里,他压抑了她一切的热情和生气,当我们知道排除了爱情以权力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由于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假如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骚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性格决定

了命运,安娜终究不是这类人,她的特别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格格不入,她为爱可以舍弃一切,然而命运却从不会一帆风顺,错误的选择让安娜不得不面对于悲剧的结局。

安娜来到车站,她原本是想乘火车去找渥伦斯基的,但是她的脑海里却浮现出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遇那个被压死的路工的情形,她似乎在那一刻觉得生命对她来说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或许这冰冷的铁轨可以帮助她了却一切在痛苦。

很多人觉得安娜为了爱情背弃丈夫、孩子,是道德的丧失,没有得到幸福是应该的。但是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应该过多的指责,安娜不是一个圣人,她的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称赞吗?

只是在那样一个贵族阶层占据主要地位的时代,安娜的做法是所有人唾弃的,她终究死在了思想的夹缝中,她的孤独又有谁理解呢。那冰冷的铁轨或许就是安娜最后的幸福了,不必再面对这样一个悲惨的命运,不必继续痛苦地苟活于世,自杀也是安娜最后的伸冤和对这个世道的报应。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 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doc》
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