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2020-03-03 02:05: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作业

(三)

谈谈语文的教学目标

姓名:崔兰艳

班级:10级汉五班

学号:100501011505

谈谈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教学课程的实施,把课程目标以标准化的形式明确清晰地表述出来。它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的指南。教学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目标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我将主要谈谈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是借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它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激发、感染读者,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是巨大的。同时,经过作家选择、洗练过的文学语言,以它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成为人们学习语言的范例。

教材中选入的文学作品,有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有古代作品,也有现代作品;还有外国作品。体裁也是多样的,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来处理教材,安排步骤,设计教学目标。只有掌握文学体裁的不同特点,突出作品个性,才能防止千篇1律的教学方法,增强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

一、诗歌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种类。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它语言凝练,有节奏,有韵律,分行排列。根据这些特点,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㈠诗歌感情浓烈

教诗歌要使学生受到感染。诗歌得生命,就在于饱和浓烈的生活激情。诗歌的艺术效果,主要凭借充沛的感请,情景交融的意境,富有美感的形式,使读者入“情”入“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去体会作者的感情,沉浸到诗的气氛和意境中去,使学生的体验、认识、想象跟作者的诗意发生某种共鸣。

㈡诗歌具有形象性和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诗歌使需要创造性的叙述。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及教学时,应该启发他们想象和联想,唤起他们的爱与憎、哀与乐等感情,从而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㈢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结构具有跳跃性

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仔细品味作者炼字的意图,理解句于句,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㈣诗歌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

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强调朗读,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全面体会诗的意境。

二、散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散文的特点是:作者往往通过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揭示其中的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也较自由;往往综合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也不受韵律的约束。

由于散文多是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注重表现生活感受;语言朴素、优美;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因此,通过散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㈠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往往都很“散”,教散文必须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散文因“散”而得名。它的内容往往从一点引申出来,道古论今,谈天说地,回忆往昔,畅想未来,大至宇宙,小至虫草,无所不包;它的表现形式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或写人叙事,文情并茂,运笔如风;它的结构自由灵活,写人记事也可以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教学目标中,必须引导学生透过它的“散”的外部表现,掌握内部脉络,理出作者的思路。

㈡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有强烈的抒情性,有优美的意境,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意境。

散文中的意境,是外在的境界和内心的境界,即景物的画面与作者喜怒哀乐的激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饱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含着动人的生活激情,精辟的生活哲理,深刻地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依情出理,托物言志的方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因事明理的方式。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最主要的意境,使他们设身处地地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会文中的感情,尤其要把那些言外之意、意外之情读出来。

㈢散文的语言精炼优美,朴素自然,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其中的语言精华和表现技巧。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上特点,教师就应当认真专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小说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㈠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必须深入、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既要具体,又不能支离破碎。要透过语言和各种表达方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作品主体思想。 ㈡小说有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应当围绕着理解人物形象这一中心环节,对情节进行分析。

㈢小说有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因此,在小说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定的典型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种是社会环境,即人物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某种社会背景。这种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应当作为分析的重点。另外一种是自然环境,这是人物活动的物质世界,也是情节发展的场所。

小说教学的以上特点,并不要求全部体现在一个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长处,结合学生实际,在一篇小说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以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之后。确实获得收获。

四、戏剧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字、绘画、建筑、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创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舞台演出的蓝本,就是文学剧本。语文教学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文学作品。文学剧本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㈠剧情有集中而紧张的矛盾冲突,因此,在戏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戏剧情节,把握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经过作者集中、概括和艺术加工后,这种矛盾已经高度典型化了。又因为舞台演出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所以,戏剧冲突,较小说、诗歌中的矛盾更集中、更紧张。情节发展往往跌宕曲折,转折处的事情常常有较大的偶然性。如果教材不是全剧,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简要的讲述,或让学生阅读原剧本,使他们了解整个剧情,了解教材中所选的部分内容在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结合全剧的情节,突出戏剧的基本矛盾冲突,围绕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教材内容,才能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

㈡戏剧塑造人物是依靠剧中人物的语言(即台词),一般不用叙述人的语言。

剧中的人物语言,包括对话、旁白、独白,在戏曲或歌剧中,还有唱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个强烈的动作性,它能揭示出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展现出不同性格的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舞台演出的时间限制。人物的语言十分精炼,往往“话中有话”即所谓的“潜台词”。根据戏剧语言的上述特点,在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语言,尤其是关键性的台词。为了加深对“潜台词”的理解,还可以对典型句子从逻辑、语法、修辞的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情朗读,是学习剧本中人物语言的好方法,当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变成感情丰富的有声语言时,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就已经为学生感知,并逐步能得到理解了。

总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原则: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具有这篇课文的独特性。

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必要时可劲行详细描述,便于达成和检测、评定。

整体性原则:对课文要反复专研,领会课文的写作意图、编写意,把课文、作者、编者、学生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形成这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意识。同时,本课文的教学目标还要同前后课文相联系,融会《教学大纲》要求、年级要求、单元要求,突出重点,阶梯前进。

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联系在一起,制定的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中兑现、落实,一纸空文的教学目标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拟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切实可行。

拟定教学目标,必须认真严肃,它是教师备课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教学艺术中科学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语文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二下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doc》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