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3 06:36: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慕课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

1、引言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 M I T OCW)将其课程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免费向全世界开放。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开放课件的内涵命名为开放教育资源(OER)。在国际知名大学开放课程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也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当资源开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教育界关注重点从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化转移到了资源的应用与评价,开放教育资源面向的对象也从早期的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和社会学习者。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放课程资源在高等院校的应用效果评价必然要以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标准,目前资源的应用现状总体不甚理想,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了解和尊重高校学生的个性,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规律,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探索开放教育资源在高等院校的应用模式,有利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开放教育资源在高等院校建设与应用现状

2012 年是高等教育的 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年,免费学习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国内几所名校也于近期加入该计划, 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精品课程,希望借由这一契机,将教育方式转变为“大课”加“小课”,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视频,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答疑并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式,人们开始尝试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课堂,由此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迫使其改革,内容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而后扩展到课程、评价体系等。2013年中国高校从名牌大学到高等院校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慕课,希望能采取行动赶上这趟教育变革高铁。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创造力培养欠缺,大学毕业生在创造力上的表现远远不能满足雇主的需求。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有种片面认识: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对他们无法应用强调自主学习的最新教学改革成果,只能在教师的监督下被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能适应一些特定操作岗位的能力。但实际上,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有任何差别对待。只要正确引导,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尽快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任何人都会主动地学习和自身利益相关的知识。

(1)高校教师主动投身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等各类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课堂实录全程录像,但从近两年来的应用现状看,广大教师仍然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动参与课程视频资源制作,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不断更新的视频、课件、测试互动系统等资源更新,现有的模式是高校主管部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申报前协调相关院系领导把申报过程作为阶段性任务完成,申报完成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课程平台所倡导的资源更新远远没有得到落实。高等院校一线教师对这些资源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的积极性远远没有得到激发,他们只是将各类资源选择一些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自全世界的开放教育资源,造成大学生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了解相当薄弱,人为的抹杀了大学生接近先进教育资源的机会。

(2)各类开放资源没有融入各高等院校日常教学体系

我国高等院校的各类开放资源项目在发展时往往容易成为一个脱离学校教学整体的独立实体项目,在“教学体系外循环”,供专家、教师自娱自乐,需要依靠校方大量拨款才能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这类开放课程目前无法融入日常的课程与教学。如果校本开发的开放课程资源连其最贴近的校本化教学实践都无所助益,期冀它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作用就显得很不现实。

(3)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识远远不到位

相当多数的高等院校教师自身对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最新发展(如微课)都还没有清醒认识,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思路、培养他们自主寻找学习资源、自主发展的能力。还有很多教师以只懂本专业不熟悉多媒体知识为由,抗拒新技术的学习。从2013年举行的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作品看,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将自己请专业人员拍摄的课堂实录录像进行删节并提交参赛,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如何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作品还没有列入考虑范围。教师以获奖为目标,院方调整人力帮助他们完成课堂录像的剪辑,即使在全国决赛中获得名次,教师也没有能力独自将所承担的课程完全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学生从中获益有限。

(4)企业对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性不足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但从历年开放教育的建设现状看,企业工程人员往往勉为其难的完成40分钟一个课时的教学录像,其特长得不到发挥,课程生动性严重不足。资源建设完成后,企业也几乎不会使用这些平台。

3、慕课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途径 (1)教师个人制作动画、电子手写板书等新型微课资源

开放教育资源的核心是各类微课资源,如果全靠院校管理者提供经费请专人制作,那平台的更新和有效应用将得不到保障,美国可汗学院的微课视频就是可汗利用录屏软件、电子手写板独立完成的,费用不高,完全靠个人的发挥,在手写板上完成板书。技术和教学的关系应如何对待早已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手写板书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对学生也有更深层的教学效果,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入教学的精髓。此外,动画、电子手写板书完成的微课资源在同等清晰度下能比课堂实录压缩得更小,有利于在线学习。 (2)将移动学习应用于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

目前青年学生使用大屏幕手机浏览网络资源已经非常普遍,开放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在移动网络上方便点击观看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开发时间短、容量小的片断式微课视频并适用于手机平台浏览就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除了传统的网络课程,微信课程等新生事物也完全有必要应用于学生的在线学习。

(3)在试点专业进行慕课的研究,不盲目全面铺开

慕课、移动学习是否适用于所有课程还需要研究,以我校为例,我们首先在国际商贸和模具类专业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教学形式作为研究案例,从采用形式、条件、培养目标、管理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作重点分析,指导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教育资源应用思路。以国际商贸和模具类专业试点课程学习方法的转型为例,由于国际商贸系所面向的就业范围广泛、模具类学生毕业后转行的比例相对较高,为使专业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条件,根据现在师资条件难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机会的现实。每个专业方向通过专业教师管理引导并实施考核,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根据部分高质量国外教学资源,访问速度不能保证、语言障碍等问题,我校教学资源中心将帮助解决,帮助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综合能力。我校国际商贸相关专业为例,贯穿学程的学分制、专业选修课体系,提供了教师自由安排学习模式的可能性,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相对较有可行性,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拓展个性化思维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

(4)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自身教学的重要性

在慕课大潮的冲击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只有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专业化发展道路才会通畅,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以慕课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并不只是专业教育技术人员的事,而是和广大教师息息相关的。

结语

慕课带来的教学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交流时的提问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制作简单的动画视频课程、完成电子手写板安装调试、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从而能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开放教育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 零散化” 与“ 专题化”建设关系。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的趋势是以微视频课程为核心,适应学生注意力最多维持 20 分钟的时间要求,但如何引导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的微学习,也能选定某些学科 / 专题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而不只是获得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保证通过自主学习也能获得全面系统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知识也是要认识研究的问题。此外,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如何认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类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课时工作量也是需要研讨的重要内容。

“慕课”模式在儿童卡通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慕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在体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慕课

慕课

慕课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的发展及应用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