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重点

2020-03-02 04:21: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1.会计的目标

掌握会计目标的含义和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2.会计的内容

掌握会计内容的范围,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的具体内容(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划分,会计内容的抽象——会计对象的含义。

3.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4.会计的职能

掌握会计职能的含义,会计反映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

5.会计的含义

掌握会计的定义。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

1.会计要素

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及其特征。

2.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2)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有: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第三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重点掌握:帐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1.帐户

(1)帐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与账户的关系;(3)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

(4)帐户的基本结构及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种金额

之间的关系。

2.复式记账

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原理

3.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其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

(5)账户的对应关系;(6)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第四章 帐户分类

重点掌握: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帐户分类的意义;(2)账户经济内容的含义;(3)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类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

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用途和结构的含义;(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共10类。

第五章 会计凭证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含义、种类、编制和审核。

1.会计凭证的含义和作用

(1)会计凭证的含义;(2)会计凭证的作用;(3)会计凭证的种类

2.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审核结果的处理。

3.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含义和分类;(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3)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第六章 会计账簿

重点掌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记账错误的更正,以及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账簿的含义和作用;(2)会计账簿的分类及各种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设置账簿的原则;(2)账簿的登记规则;(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3.错帐的更正方法

掌握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

4.对帐和结帐

(1)对帐和结帐的含义;(2)对帐的内容;(3)结帐的主要程序和内容以及结帐的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

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结

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

(1)财产清查的含义;(2)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未达账项的含义及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

3.存货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含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要求;(2)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步骤。

第八章 会计报表

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含义、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含义、作用、基本结构及其编制原理。

1.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

(1)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与构成;(2)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共7项。

2.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和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三个特征:平衡、分类、比较)和格式;(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3.损益表

(1)损益表的含义和作用;(2)损益表的结构和格式;(2)损益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4.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

重点掌握: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

1.会计循环

(1)会计循环的含义;(2)会计循环的内容。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2)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配比原则的含义、实际成本原则的含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的含义、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4.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帐和试算平衡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重点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

1.期末帐项调整

(1)期末帐项调整的必要性;(2)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递延账项(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

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

2.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1)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2)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3.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帐

4.对帐、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1)对帐的方法;(2)结帐的方法——虚账户的结清和实账户的结转以及结帐后的试算平衡;(3)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重点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3)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含义;(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具体运用。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极其特点;(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基础会计学考试重点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会计学

会计学原理重点

会计学原理重点

基础会计学教案

会计学基础心得体会

会计学基础复习题

基础会计学有感

会计学基础模拟题

《会计学基础重点.doc》
会计学基础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