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人物形象的内心挣扎浅析

2020-03-02 14:57: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焦虑不安冲突不断的内心

——2016贺岁新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物杂感

2016贺岁大片,魔幻西游系列电影第二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年初一震撼上映,虽然网络吐槽满满,褒贬不一,但观影后,我欣喜地看到,该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较之第一部《大闹天宫》有了长足进步,即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塑造,用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

就商业娱乐片而言,剧本改编的非常成功,人物形象塑造在基本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的艺术加工。导演和编剧显然不满足于拍个简单的娱乐片,主题度化,贯穿始终,从唐僧与妖徒之间,到唐僧与平西国王,以及最后度化白骨精,同时与三打剧情相合,结构完整,结尾有新意。人物塑造很丰满,观众可以看见人物形象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影片中,在唐僧和孙悟空几次三番的关系递进里,两人实际上不断加深理解。印象特深的一个细节,就是两人在一打白骨精后,关于该打与否争执完毕后的和解,唐僧悠悠说了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往小了说,这强调了肉眼凡胎和火眼金睛的区别,往大了说,这又引申到两人不同的“妖观”。唐僧从佛教理论出发,讲究“度化”,哪怕牺牲了自身性命,也心甘情愿,而孙悟空就爱一棒子打死,对妖魔鬼怪的憎恶溢于言表。

影片的另一个主角——白骨精悲惨前世对现世作孽的“善恶”对比,都在原著相对单薄的故事框架之外,扩宽了可供解读的深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内心,都是充满矛盾和焦虑不安的。孙悟空不是一心向佛的,他之所以皈依佛门,明白说就是为了获得自由,去除头上紧箍咒。影片中设计了一个情节:白骨精蛊惑孙悟空说,吃了唐僧肉,没有了念咒之人,紧箍咒法力自然消失,自由唾手可得。我相信,孙大圣内心一定是有激烈的斗争的。有一句台词,悟空问唐僧:“你一定要去吗?”唐僧回答:“一定要去!”听到这个回答,我们猜想,悟空的内心一定略感内疚减轻。虽然,在之后的场景中,他还是坚定地陪唐僧去度化白骨精。

另一个人物,白骨精的形象比原著更加丰满、更人性化。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这是原著的设定在维系它的同时,剧本给她赋予了一个悲惨前世,丰富了她的形象。白骨精在这部电影中,虽然仍是恶的代表,但这样的恶,却激发了人们的恻隐之心。所以,在唐僧毅然决然牺牲自我来度化白骨精时,人们心里生发的绝不是愤慨,而是隐约的叹息。

影片中其他几个人物塑造,包括唐僧在内,都是失之脸谱化,毋庸多谈。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西游记 第八回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梗概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人物形象的内心挣扎浅析.doc》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人物形象的内心挣扎浅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