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

2020-03-03 13:50: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报纸副刊研究

题 目: 楚天都市报《网事》副刊研究

专 业: 新闻传播

班 级: 新闻二班

姓 名: 殷宏超

学 号: 08022087 完成日期: 2011年 5月 20日

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

摘要: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1996年11月12日创刊,其前身为 创办8年、全国发行的《楚天周末》报,目前为4开16-32版。《楚天都市报》已成为武汉地区暨湖北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日报,阅读率遥遥领先,其爆炸式的增长速度为报业罕见。《楚天都市报》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并以实实在在的“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的追求为广大市民所称道,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需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实用性突出为显著特点。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高,阅读方式以及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副刊在报纸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坊间所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正是对副刊影响力准确而通俗化的表述。楚天都市报的“市民主义”办报方针在其副刊发展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市民主义”本身就是报纸副刊所应该坚持的潮流所向。

新闻版面与副刊版面的相得益彰构成了楚天都市报完整的传媒形象,读者从新闻版面了解时事,从副刊版面里更多的则是收获阅读的美感。楚天都市报的副刊中,尤其以《网事周刊》最能体现时尚与潮流所趋,最能引起最广泛读者群体的共鸣。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网络在个人生活中越来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有别于传统生活方式的“网事”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知识性娱乐性以及人本主义为灵魂的楚天都市报,《网事周刊》迎合了广大接触网络生活的读者需求,这必将带来积极效应: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文:《网事周刊》研究

《网事》的发行周期为一周一期,发行时间为每周五,共设六个版面,并且单独成册。这一符合读者群体喜闻乐见的副刊因其新颖与轻松的独特风格广受好评,在楚天都市报众多副刊中独树一帜。《网事》的出现在构建都市报副刊文化多元化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符合都市报办报方针的同时增强了报纸本身的可读性。本文将从《网事》的栏目设置,内容编配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其做一定量的分析与研究,并寄希望于从中得出对时下都市报副刊发展方向的认识。

一,《网事》的栏目设置——包罗万象的“网事”细化

《网事》副刊在栏目设置上与楚天都市报的其他副刊相同,以六个不同的版面来细化同一主题。在版面排序上依次为:封面,新语录,网来客,顶热帖,晒生活,图开心。封面的作用在于统领整个副刊,采用具有震撼力的色彩图片结合近期热点话题的文章,用最直观生动的方式表现“网事”这一主题。

“新语录”栏目的设置,其名称的由来与网络语境的独特性有直接的关联。与传统语境不同,相对不受拘束的自由与天马行空的创意构成的网络语境注定促使新文化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宽广平台上衍生出众多新词汇与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正是网路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影响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与线下生活的地位趋于平等,网络语录的传播范围渐渐深入到线下生活中去,而网络上不时出现的新鲜语录则渐渐带动着新社会思潮的发展。“新语录”栏目的设置符合传统语境与网络语境的交融规律,无论是表现为新的网络语录还是其与传统语境的交融,都是读者所愿意接触的兴趣点。

“网来客”栏目所重点突出的内容在于互联网上近期传播或发生的热点事件。网络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带给使用者以不同方式的便利,从最初的计算功能,信息获取到如今的商务发展舆论宣传以及独特的生活空间,网络之于网民嫣然成了一个新社会。新奇的事件与人物一直是网民所追逐的对象,“网来客”的栏目设置主旨正是将网上的热点奇特事件人物丰满的展现给读者,以大众化得方式引起读者的共鸣。

BBS即网络论坛在网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体现在一方面论坛与社区将互不相识的网民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论坛社区通常是事件的发源地或传播区域。以“帖子”形式为主要交流方式的论坛社区,“热帖”几乎成了大众的话题焦点与舆论阵地。“顶热帖”栏目符合网民的网络关注方向,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及时性构成了“顶热帖”栏目的内涵所在。

“晒生活”,顾名思义是一种不具备消极效益的有意思的个体或大众生活方式的展现栏目。网络无限宽广的信息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推广,物质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当下,每个个体生活方式的独特性与整个社会人群的普世价值观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交流的途径。“晒生活”栏目以新鲜独特的网络原版帖子为内容,找到读者关心的兴趣点的同时能够丰富读者的阅历以及倡导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

文字的冰冷决定了其不可能第一时间带给读者以震撼力,而图片的视觉效益则能够简单明了的将所述主题有效的表现出来。作为《网事》副刊最后一版的“图开心”栏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 另一方面以漫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轻松幽默感带给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感染力。

《网事》副刊在栏目设置上的多元化本身就是对所述主题“网事”保罗万象的一种直观反映,而将主题细化到五个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却能够围绕同一主题的栏目里去,则体现了《网事》副刊策划上的成熟。五个栏目包括一个封面,图片的配置以及文章长度的控制,满足网民读者双重的阅读习惯:传统的纸媒阅读习惯与新兴的网络浏览习惯。前者要求图片及文字的美感,后者强调内容篇幅的短小与简明。

二,《网事》的内容编配——丰富多彩的“网事”再现

如果说成熟的主题定位栏目策划是副刊成型的基础,那么内容的编配则关乎到副刊的成功与否。大众的报纸阅读习惯越来越趋向于将新闻版面的内容当做适应高节奏生活的必读品,将副刊版面的内容看做缓解压力获取心理轻松的手段。副刊一直以来强调的内容非新闻性在当下传媒的大发展环境下受到更广泛的推崇,这表现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叙述事件人物角度的变化。事实证明以往的纯文学性副刊已经难以适应潮流,而贴近生活本真走进世俗世界的副刊方针在内容上更要求具备捕捉读者阅读心理、通俗化的写作方式以及良好的审美效果等要求。《网事》副刊所述主题“网事”贴近当下读者的生活,其内容的编配同样能够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

1,文章格式的多样化

长篇大论式的叙述方式已经难以被具备新阅读心理特征的读者所接受,无论是网络还是传统纸媒,短小易读且条理清晰的文章更受青睐。《网事》严格控制文章篇幅的同时,对小标题的使用非常频繁。通常一个版面有诸多不同主题的短文,篇幅大多控制在五百字以内。而对于热点话题的文章不得不使用大篇幅的情况下,则尽可能的多使用小标题起到隔开段落理清逻辑的作用。

在一个版面内,《网事》的不同主题文章通常在篇幅上有如下分配:篇幅较长的文章搭配若干小篇幅文章。而在整个副刊的配置上,通常封面的主题类文章将占据版面的绝大部分空间。这与网络文字的编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主题大篇幅下配以若干小主题短篇幅。而从读者的阅读心理上分析,错落有致的版面形象比较之单一结构的版面占据优势。

2,文章内容的网络化

《网事》副刊的内容编配紧紧围绕“网络生活”这一主题,文字讲究带给读者以轻松愉悦以及时尚感。一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论坛的帖子,直接还原了网络文字风格。文章的写作方式必须遵照网络文字的书写风格,带给读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内容上,多以轻松幽默娱乐以及知识性的话题为主,另外感悟生活寻找真我类的文章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图片使用的合理性

图片本身所具备的诸多优点与短文的结合,《网事》副刊充分发挥了这一功能。每个栏目,甚至每一篇文章都配备有与之相协调的图片。特别是专门设置的图片专栏图开心栏目,用漫画的形式将图片带给读者的视觉影响力心理作用力体现的淋漓尽致。非新闻性的图片使用,在细节上强调图片本身的质量以及其能体现的丰富内涵,这便是《网事》在图片使用上所坚持的方向。

三,《网事》副刊的文化意义

这是一个远不同于往日的信息化时代,传播方式的高速发展,传播内容的极大丰富,新时代的文化在规模与质量上正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网事》副刊在纸媒的平台述说网络的故事,恰好是两种文化交融发展的一种良好形式。

1,新旧生活方式的交融

在《网事》副刊里,一切话题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的构成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普通网民。每一个网事读者都能在文章里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影子便是正在逐渐成形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新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大大提高,通过BBS等方式网民同时可以自主发布信息,这样的优势带给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网事》副刊围绕网络为主题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呈献给读者,一方面表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交融,另一方面对于促进网络与纸媒的发展能够起到共同繁荣的效果。

2,高压生存环境下的娱乐主义

研究分析表明现今社会大部分人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高节奏高压力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更趋向于缓解精神压力。趣味性娱乐性的话题与短文成为新时代读者的最爱,而知识性以及深度性则要稍居其后。《网事》副刊的栏目内容里,不论是琐碎到日常生活的细节还是全社会关注的大话题,幽默风趣简单明了是其写作的核心风格。娱乐主义并不代表肤浅与世俗,相反,抛弃故作高深的大道理与长篇大论式的说教更能体现文化服务于人民的内涵。

附:楚天都市报《网事周刊》各版面图片

中国网事

“中国网事

报纸副刊

副刊约稿

副刊问题

“网事”并不如烟

中国网事感动

2000深圳网事

楚天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

关于《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的研究

《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doc》
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