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每日要闻

2020-03-03 08:45: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汽车每日要闻 (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2011年第2期总1310期主办:市场部市场调查研究处  行业动态

大众汽车将基于新MQB平台打造第八代帕萨特据报道,大众汽车将以新一代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Modular Querbaukasten)为基础,打造第八代帕萨特车型。

第八代大众帕萨特将于2014年发布上市,该车将采用与新款奥迪A3和高尔夫7通用的新一代MQB平台,同时将采用新的动力总成。新MQB平台将减轻帕萨特重量50千克(110磅)以上,入门级车型自重可能低于1,400千克,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运动特性。

该车未来将配备插电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结合功率125千瓦的发动机使用。在纯电动模式下,最远行程可达50千米。大众汽车将为汽油动力版新帕萨特配备起动-停车装置,为柴油动力版应用氮氧化物催化剂,从而使其符合欧5排放标准。

多类先进技术装备将成为2014款帕萨特标配,包括电话和音频连通功能、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驾驶员辅助系统等。

福特拟投资1.42亿美元在印度投产新款SUV福特汽车公司日前表示,其将向印度钦奈工厂投资1.42亿美元投产新款SUV车型EcoSport。

福特印度公司表示,福特钦奈工厂目前生产福特嘉年华以及Figo车型,年产量为20万辆,福特将为该厂投资1.42亿美元购置生产EcoSport车型所需的设备。

福特汽车公司2015年全球销量目标为800万辆,福特期望通过亚洲以及非洲市场销量的增长来实现这一目标。福特汽车公司将一共向印度推出8款新车型,EcoSport车型是其中之一。

福特2011年印度市场销量为10万辆,同比增长15%。福特期望到2020年亚洲市场销量翻倍,占据其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铃木拟投资近8亿美元在印尼建新厂生产发动机

铃木汽车公司日前宣布,其将在印度尼西亚新建一家工厂生产发动机,目的是为了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取得销量增长。

铃木汽车公司表示,其将投资7.8亿美元新建该工厂,工厂建成后将使其在印尼的发动机产量增长2倍。

日本国内市场需求量下降,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日系车企期望在海外市场取得销量的增长。日元走强使日本车企的出口利润下降,日系车企纷纷加快了本土化生产的步伐。

铃木目前在印尼有两家工厂,年产8万辆轿车和100万辆摩托车,铃木汽车公司表示,新工厂也可用于生产更多的汽车。

此前铃木汽车公司称,其将从菲亚特印度公司采购柴油发动机,以缩短其最畅销车型雨燕的交货时间。

德国2011年汽车总销量317万辆 同比增长8.8%

德国汽车产业机构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德国汽车总销量为317万辆,较2010年同比增长8.8%。

根据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KBA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日前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年德国新车注册量为291万辆,2011年则达到317万辆,同比增幅为8.8%。其中2011年12月份新车注册量为24.45万辆,较2010年同期同比增长6.1%。

2011年德国市场所有的汽车品牌中,大众销量位列第一。12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3.4%至4.88万辆,占据市场份额为20.0%;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1.9%至68.67万辆,占据市场份额为21.6%。

排名第二的品牌为宝马。12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6.0%至2.73万辆,占据市场份额为11.2%;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1.5%至29.74万辆,占据市场份额为9.4%。

今年全球轿车和轻卡销量再攀升 将增长7%

据报道,市场研究公司R.L.Polk & Co表示在中国需求的带动下,2012年全球轿车和轻型卡车的销量将增长7%,尤其是在除北京和上海两大人口中心以外的中国市场的推动下。全球销量将增至7770万辆,得益于中国市场的1790万辆。

Polk表示,2012年欧洲的汽车销量将保持不变,约为1900万辆,原因为紧缩措施和主权债务危机阻止政府为买家提供报废方案和其他激励措施。2012年美国汽车和轻型卡车的销量将上升7%至1370万辆。Polk表示,在2015年之前,美国汽车销量将不会超过衰退前的1600万辆的销售水平。

Polk表示,即将公布的数据将显示出,巴西的汽车销量在2011年超过了德国。印度市场的汽车销量将在2014年前超过德国。而俄罗斯2012年的汽车销量可能保持不变,但将在2015年超过德国。

北京汽车限购:三成经销商销量下滑了50%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中信证券近期联合发布《北京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去年1-11月,北京地区新车销售仅35.5万辆,同比下降53%,全年销量约40万辆,同比下降56%。

《报告》显示,超过90%受访经销商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其中24.3%的受访经销商销量下滑50%-70%,10.8%的受访经销商销量下滑70%以上;收入方面,接近80%的受访经销商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其中22.2%的受访经销商收入下滑50%-70%,8.3%的受访经销商收入下滑70%以上。

 政经要闻

商务部确定工作目标:消费年增15% 进出口增10%

商务部昨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十二五”商务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扩大内需”与“走出去”的目标首次有了量化的指标。上述文件强调了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外贸发展结构明显优化、吸收外资效益显著增强、“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四个目标。

具体指标包括:国内市场总体规模逐步位居世界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达到3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增长16%左右,2015年达到76万亿元。这也确立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某种共识下,中国仍然坚持扩进口的战略取向。2011年12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重申,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

进出口方面的指标包括: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2015年达到4.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1%以上,2015年达到6000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

而FDI(对内及对外)方面,强调了吸引外资的质量提升,以及对外投资金额的年均增幅及五年后总体规模。年均实际吸收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外资质量不断提升、方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合理,外商投资在促进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5年累计5600亿美元,“引进来”与“走出去”规模大体相当。

复旦报告预测2012年人民币升值2%-3%

复旦大学今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告,预测201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基本稳定并小幅升值,预计升值幅度在2%-3%,波动幅度增大在1%-2%之间,不存在大幅度升值或贬值风险。

报告预测,在人民币有效汇率进入均衡汇率区间的背景下,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基本稳定并小幅升值,波动幅度加大,预计升值幅度在2%-3%,波动幅度在1%-2%,而美元将在2012年上半年震荡向上,下半年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有所回落。

报告指出,2012中国经济将迎来艰难一年。三驾马车均面临发展困境,扩大内需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受国际局势影响,贸易逆差进一步回落,出口面临巨大挑战;投资方面,再次进行大规模政府投资的可能性极小,货币政策只能适时适度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也不宜放开。

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通胀水平整体在2-4%区间波动,2012年上半年继续小幅回落,下半年随着流动性的缓解和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反弹,国内物价水平可能小幅回升。

美国方面,2012年两党斗争将更加白热化,任何实质性的刺激性政策都难以推出,同时由于通胀压力和国债收益率长期维持较低水平,美国将维持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到

2013年,基本上不会推出QE3,因此美国经济2012年将缓慢复苏,但复苏步伐不会太快。

欧洲方面,欧债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欧元2012总体小幅贬值趋势。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则放缓,仍需警惕资本外逃风险,2012年可能延续贬值趋势,但幅度缩小。

 综合评述

汽车财经:中国汽车业的“下一个十年”

时值年底岁末,大家都忙着盘点兔年的收获,制定来年的规划。作为人之常情,侧身于汽车行业,与汽车行业有着诸多联系的各位同仁与读者,都希望即将到来的金龙年可以带来更多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留下了一句话:这是个最好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在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心怀恐惧,因为潮水已经开始消退,裸泳者终将浮出水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11年前11个月汽车产销量累计增速持续下行,产量增速只有2%,销量增速也首次回落至3%以下。虽然全年产销量与2010年相比将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是过去10年以来最低的。

而且在整体市场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更是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据中汽协的统计,1-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28个百分点。

数字背后所反映的正是自主品牌汽车在经历了十年跳跃式发展之后,开始经历的“成长的烦恼”。除了表面上整体经济环境趋冷,大城市出于环境与道路资源的压力的限购限行措施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现有发展路径的瓶颈限制。有行业专家将国内一些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仿制 低价”,这样的发展路径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初级阶段可能是有效的竞争手段,但是在市场增速平稳的成熟市场环境下,就可能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仿制只能做到形似,却无法在内在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神似。国际市场上,日韩

企业的崛起就是突破的仿制的形似,实现了内在核心技术的神似;而国内自主品牌企业虽然在近几年开始重视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开发,但是在短期内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现突破的爆发点。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但却必须的凤凰涅磐过程。

这个过程有多长?我们可以借鉴日韩企业在北美市场的经验。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车在美国是低价劣质的代名词,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用了10年时间提高技术与质量,到1980年代全面进入美国市场。上世纪90年代,韩国车在北美的售价只是德国车的60%,日本车的80%,却依然卖不出去。现代集团在技术与质量控制方面苦干了10年,到2005年实现了对日本车的赶超。

历史很少重复,经验却可学习,根据日韩企业的经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技术积累和质量体系建立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如果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具有丰田和现代这样的执著精神沉下心做技术和质量,那么10年之后,Made in China的国内自主品牌车将有可能实现与日韩德美等产品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

10年,可能是绝大多数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所不愿意等待的时间。但是从整车开发与动力系统规划角度而言,只是开发一代产品与生产一代产品的时间,只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开发团队形成所需的最短时间,只是建立一个可靠的供应商体系的最少时间。在技术积累、质量管理、人员培养、体系建立方面都有他们自己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可能脱离客观规律的制约实现所谓的“跃进与跨越”,脱离了现实的基础,我们跳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在过去的10年,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是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年产量从几万增长到几十万,再进一步扩张到上百万。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多车型战略到全国布点设厂的产能扩张,再进一步到多元化和国际化。其主线都是围绕着增长来思考,但是在未来10年,更多的考虑需要围绕着“做强”来考虑,战线的收缩将不可避免。自主品牌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其有限的资源确保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增强产品的盈利以保证新技术长期稳定的投入;控制企业的规模以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有效的借助外部资源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分配;抑制内心的并购冲动,实现企业规模与能力的匹配;拒绝市场的诱惑,坚持对技术与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不可否认,这将是一个痛苦的涅磐过程,很多企业将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但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才能在下一个10年,看到如TCL总裁李东升所谈到的“鹰的重生”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实现。

3月21日每日要闻

校内要闻

时政要闻

港口要闻

要闻集锦

近期要闻

【学院要闻】

中山要闻

农业科技要闻

时事政治要闻

《汽车每日要闻.doc》
汽车每日要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