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

2020-03-01 19:04: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开拓进取 有所作为 扎实有效地解决 优抚对象“三难”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优抚大省。1998年全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会议以来,我省以优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迎难而上,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全面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下大力气妥善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取得了明显成绩,推动了全省优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狠抓政策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使优抚对象“生活难” 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狠抓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全省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普遍能够及时足额兑现,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据2003年统计,全省由地方财政负担的优待金总额、户均优待量,补助支出总额、补助对象的补助水平,较1998年同比增长1.5-2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我省在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筹措发放工作中坚持“提前预算,优先安排,确保兑现”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保证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政策的全面落实。2003年全省优待金总额达23600万元,其中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人均1112元,与上年相比有所增长。为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我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民政部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的全面建立。据统计,今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的资金投入累计达2650万元,80%以上的县(市、区)已落实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特别是漯河等省辖市的建制工作由于起点高、财政投入力度大,优抚对象受益较明显。其中,在乡老复员军人每月增加120元,增长比例为100%;“三属”平均每月增加40元,平均增长30%;革命伤残军人,在科学测算、合理区分基础上,各个等级每年可增加650元,平均增长比例为25%。

二、采取措施,拓宽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认真解决全省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1998年以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以解决优抚对象“三难”为主要内容的“爱心献功臣行动”。我省抓住机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爱心献功臣行动”中,一方面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解“三难”资金1亿多元,其中用于修建住房6000万元,为住房困难的优抚对象一次性新建住房2万多间,维修危、旧住房近1万间。充分考虑孤老优抚对象实际困难,全省统筹安排存在“住房难”问题的孤老优抚对象3000多人入住光荣院、敬老院或福利院,实行集中供养,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取得“爱心献功臣行动”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加紧制定规范,进一步强化了指导和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手段,将“爱心献功臣行动”打造为解决全省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在认真摸底调查基础上,对优抚对象住房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全面掌握,实行动态管理。由于全省各地高度重视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截止目前,我省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修建住房达5万多间,广大优抚对象已基本不存在住房困难。

三、勇于探索,注重实效,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扶助、个人负担相结合等形式,有效缓解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

近年来,针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借鉴总结先进经验基础上,对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具体做法是:

(一)优抚对象门诊就医享受定点医院一系列医疗减免照顾。各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制定优抚对象医疗费用优惠减免办法,优抚对象在定点医院门诊就医享受具体的优惠或减免,大大减轻了个人医疗支出负担。据统计,2003年全省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减免额总计达3560万元。

(二)动员和引导重点优抚对象积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民政部门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协商,制定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实施细则,采取“财政出大头,个人拿小头”的办法,将优抚对象住院医疗开支纳入商业保险,使国家尚无明确医疗保障政策的三等以下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三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大病住院医疗有了较好的保障,优抚对象受益明显。

(三)近年来,省民政厅协调省卫生厅、驻豫部队联合在全省深入开展“白衣战士爱心献功臣行动”,并已形成制度,收到良好效果。据统计,军地双方 “白衣战士爱心献功臣行动”共成立“医疗下乡服务队”270多个,组织各类义诊及咨询活动4600多场(次),无偿捐助药品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直接从中受益的优抚对象达11万多人。

(四)适应形势,抓住全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机遇,针对家居农村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面广、作用充分的在乡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长效机制。目前,我省已确定33个县(市)作为试点,尝试将优抚对象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具体实施中也已对省、市、县各级经费筹措的比例作了明确,进一步减轻了优抚对象的医疗负担。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关键在领导

优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正因为其形成原因复杂,从根本上解决难度较大,才特别需要各级领导去重视、去协调、去督办。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既是多年来做好优抚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从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优抚工作,把优抚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优抚政策的落实作为各级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条件。有的省辖市还把解决优抚对象“三难”工作列进“一把手”责任目标,重要问题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各有关部门思想统

一、认识到位、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推动了优抚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核心在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各方面利益关系都产生了深刻变化,优抚保障工作单纯依靠政府的随机协调工作来完成,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固然是一种途径,但工作落脚点还是要制定出台明确的、刚性的、可操作性的规定、规范和制度: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定新形势下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筹措发放办法、针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作出一些具体有效的规定,这对于摆脱目前优抚工作政策保障滞后现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并能够依法享受有关医疗保障待遇,是实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优抚工作 “三难”问题的核心举措。

三、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根本在投入

切实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和办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地方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我省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定新形势下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筹措办法、以及为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医疗难”所作的一系列尝试,都需要地方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作保证。河南各级财政并不富裕,而对应的却是全省优抚对象数量庞大,优抚事业底子薄的客观现实,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能力捉襟见肘。但河南各级领导同志却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紧迫感,动真情、办实事,对优抚工作还是给予了充分支持。一些并不富裕地区的同志说得好:“条件差,优抚工作不能差;底子薄,对优抚对象的感情不能薄”。

四、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出路在改革

当前优抚对象存在的“三难”问题,都是在形势变化条件下凸显出的机制性矛盾。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改革,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靠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优抚工作新机制。我省在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中,本着“树立新观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的指导原则,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贯彻在具体工作中。强调既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转变老观念,也要立足于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我们在建立全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探索建立全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等工作的实践证明,加快优抚工作体制改革,不仅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我省优抚工作特别是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省(区、市)相比,我们深知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宗旨意识,更好地为优抚对象服务,努力开创河南优抚工作新局面。

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开拓进取 未雨绸缪

真抓实干 开拓进取

继往开来,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开拓进取 继往开来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doc》
开拓进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