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案

2020-03-02 09:4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诗经》两首

静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背诵并默写诗歌。

二、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

三、教学用时:一课时

四、教学进程

1、导入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诗经》里的第一篇诗歌——《关雎》,《关雎》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内容呢?(学生各种说法)归根结底,这首诗其实写的就是暗恋。写一个男子对一名女子生发的强烈的爱慕之情,但是这名女子很难追求,就像水中的荇菜难以采摘到一样,以致这名男子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又暗想,如果追求到了之后,一定用琴瑟、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开心。诗中对这名男子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暗恋情感之深,感受到了他们对爱情的一种真挚的态度。那到了这里,我们不妨再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心生暗恋的男子向女子表达了爱意,进而开始约会,那古人约会的场景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静女》一诗将要告诉我们的内容。

2、齐读《静女》

大家先看到教材,齐读一下这首诗歌。(点评:字词,节奏)

其中有些字词需要大家注意一下,看到你们的学案。其中有些字的读音和我们现在所读不同,因为在这首诗歌里,它们是做通假字,要读作被假借的那个字的音。看到学案的第二题的通假字部分。

3、课文讲解

这首诗字数不多,很简短,但是否就表示他们约会很枯燥无聊,没有值得记叙下来的东西呢?“不是”。同学们都说不是,我们要找出证据来。证据就是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课前是让你们翻译了这首诗歌,好,我们先看一下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你们看到你们的

1 学案,看应该怎么样翻译?

“静女其姝”,“静女”,我们看学案的题解,知道意思是文雅的姑娘的意思,“其”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做形容词词头,无意义。“姝”是美丽,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文雅的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文雅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美丽是外貌,所以诗的开篇就给我们一个光彩照人的女子形象。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子,在做什么呢?“俟我于城隅”。看到这个“于”字,大家应该想到,这是什么句式了?“状语后置句”。你们学案里的第四小题。什么意思呢?在城楼边等待着我。“俟”是等待的意思,“隅”是角落的意思。从这两句里,同学们读出了什么信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地点:城楼边。人物:静女和我。有这样一个既文雅又漂亮的女子在等待着我,那我还会迟疑吗?肯定不会。所以肯定会匆匆赶过去。但是,去了之后,见到人了没有呢?“没有”。为什么?因为“爱而不见”。所以是谁“爱而不见”?是“静女”。我们知道,“爱”是通假字,隐藏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静女故意隐藏起来不出现。静女不出现,有人着急了。谁?“我”,即赶过来约会的男子。。怎样看出他焦急的?“搔首踟蹰”。搔首,是抓头的意思,是在心绪不宁有所思虑时才发生的动作。“踟蹰”,我们看课文注释,知道是要走不走的样子,是心里迟疑的一种表现。这句话意思合起来是:弄得我抓挠头发想走又不想走。从男子的这么一个动作里,我们可以推测男子当时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抓挠头发,说明他很焦虑,想走又不想走,说明他很犹豫,写出了他的焦虑和犹豫不决的心理。同时,也可以看出,对静女的一个小小的玩笑,他就急成这样,说明这个男子是个怎样的人呢?憨厚。同时,也只有对女子一往情深才能这样,所以又是真诚。男子是个憨厚而真诚的人。而我们又从“静女”的这个“爱而不见”的动作里,可以看出“静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所以这一章主要是写了一个什么场景呢?四个字概括:。

“静女”为什么故意躲起来呢?前面说了,有可能是因为她调皮,觉得好玩。另一方面呢,也有可能是在考验这名男子对她的感情是不是很深,如果不在乎她,肯定就不会有着急的表现。好在我们这名主人公确实对“静女”一往情深,表现不错,所以“静女”在看到他焦急的样子后,果然就出来相见了。

而且 “静女”不但是出来相见了,还给了男子一个惊喜。什么惊喜呢?送了礼物。男子果然没有白等。诗中说“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的“其”字和“静女其姝”中的其是一个意思,做形容词词头,没有意义。娈是美好的意思,贻是赠送,彤管是红色的管箫,一种可以用来吹的乐器。整句话意思是说:文雅的姑娘长得多么美好,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只红色的管箫好不好呢?诗中说“彤管有炜”。“炜”是鲜明有光的样子,“有”在这

2 里是助词,没有意义。“有”的这个用法,我们在《鸿门宴》里也见过,“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有也是做助词。“彤管有炜”意思是说红色的管箫颜色艳丽。对于这么一支漂亮的彤管,这名男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喜爱。因为男子说“说怿女美”。说是通假字,通“悦”,悦和怿都是喜欢的意思。女通汝,是“你”的意思。你在这里指什么呢?指彤管。整句意思是说:彤管的美丽使我非常喜欢。我们看到,这里指代彤管所用的指代词是表第二人称的“汝”,而不是用第三人称的“其”,为什么呢?用“你”的话,就有一种亲切感在里面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到在这一段里,男子经过焦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到了女子的出现,而且“静女”还带了礼物给他,让他非常的高兴。所以这一段主要是写个什么场景呢?四个字概括:恋人赠物。

到了这里,惊喜还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静女”又送了礼物给这个男子。这个男子真是一个幸福的男子。送了什么呢?荑。荑是初生的茅草。诗中说:“自牧归荑”,归是通假字,通馈赠的馈。送了这个男子一根自己亲自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摘来的荑草。同学们想一想,那为什么“静女”先送管箫后送荑草?首先我们思考,一根野外随处可见的茅草和一根精致的管箫,哪个更贵重一些?肯定是管箫。人之常情,送人礼物,当然是先送贵重一些的。但是,在接受礼物的这个男子眼里,管箫和荑草哪个更珍贵呢?我们可从他对两件礼物的称赞里面得出结论。他说“彤管有炜”,是强调彤管的颜色艳丽。而他对于荑草是怎么说的呢?“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这句话意思是说:荑草实在是美丽而且特别。特别在哪里呢?“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因为荑草你真的美丽异常,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送的啊,不但是她送的,而且它是女子亲自从野外采摘过来的,有女子的一片心意在,正是物微而情深。所以荑草就显得更为贵重了。这两句中的两个“之”字,用法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这一副画面可以怎样概括呢?也是送礼物,赞美恋人。

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很短小,但整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约会的三幅画面,通过这三幅画面,写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我们想一想,对他们两个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爱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或者说修饰?(可能的答案:自由,无拘无束,为什么说自由:1.无人干扰;2.思想自由,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到了后代,再也见不到这种场面了,女子主动送礼,只有在小说里面看得到。我们看到小说或者民间传说里都是女子主动,实际上正是表明当时社会上缺乏这种情况,所以值得来写。同时,又由此引发开来,思想受到束缚,除了制度影响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让人的思想在考虑问题时受到牵绊?想一想,身份、地位、钱财,是不是都可以?这里的两位主人公有没有受到这些影响呢?没有。

3 从哪里看出来?从送的礼物里看出来。送的礼物是管箫,是荑草,是非常平常的东西,但接受礼物的男主人公有没有嫌弃呢?没有。所以,他们的爱情也没有受到金钱的污染,不像现在,越贵才能越显得你的感情深一样的。感情没有受到制度、金钱等地污染,说明他们的感情是怎么样呢?纯洁。除了纯洁,我们再看,男主人公赞美彤管和荑草的话是假的还是真的?说明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感情呢?是真诚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是自由的、纯真的。总括起来,这种自由和纯真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爱情。)

正是表现出来的这种自由、纯真和美好,才让这首诗歌千百年来都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表现了后世人对这种美好爱情的向往。而我们通过学这首诗歌,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美的品味,受美的熏陶呢?

从这首情趣盎然的诗歌里,我们可以体会得到上古时代人们那种纯真而又美好、热烈的感情。同时,诗歌语言虽简短,但运用了顶真、双关等修辞手法,每章又各自押韵,第一章的韵脚有“姝”、“隅”、“蹰”,第二章的韵脚有“娈”、“管”,“炜”、“美”,第三章的韵脚有“荑”、“异”、“贻”,正是这些特色,使得这首诗歌读来既朗朗上口,又含蓄有致,凸显了诗歌的魅力。

4

《静女》教案

静女 教案

《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

诗经《静女》教案

诗经静女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

诗经静女教案

诗经 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doc》
静女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