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新方法考试总结

2020-03-02 22:4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测井常见的分类方法中,按照数据传输方式来区分,可以分为:电缆测井,随钻测井,网络测井;按照测井原理来区分,可以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辐射测井;按照测井的环境来区分,可以分为:裸眼井测井,套管井测井。

2、测井的自动记录阶段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网络测井共5个发展阶段。

3、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三套主要的成像测井系统,包括Schlumberger公司Halliburton公司,Baker Hughes公司

4、CAST-V有两种测井模式,分别是成像模式和套管井模式。

5、地层倾角测井成果显示的矢量图的颜色模式:红色模式,绿色模式,蓝色模式,杂乱模式。

6、“井周声波扫描成像测井”简称为声成像测井。

7、在成像测井方法中的“井下电视”,则主要是指井下光学成像方法。

8、“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简称为电成像测井。

19、核磁共振测井主要探测的原子核是氢核(H,质子)。

10、核磁共振的测量对象就是宏观磁化矢量及其变化过程。

11、在NMR 测井中,T2叫做横向弛豫时间。T1叫做纵向弛豫时间。

12、岩石孔隙流体基本的弛豫机制包括:自由弛豫,表面弛豫,扩散弛豫。

13、MRIL测井四个基本步骤:极化原子核,扳转磁化(极化)矢量,检测自旋回波信号,重新极化原子核。

14、在井眼和地层中传播的声波主要由两类波组成:体波(纵波和横波)和导波(伪瑞利波和斯通利波),还有一些多次反射波。

15、声波测井中常用的声源包括:单极子声源,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

16、感应测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

17、裂缝按成因分成两类,分别是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导裂缝

18、核磁共振测井的所用的静磁场B0为梯度磁场。

19、一个90。脉冲后面跟一系列180。脉冲,称为

20隔放置的两个或多个接收器的传播时间。

21、造成地层横波各向异性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大致有四类:地层裂缝的影响;地层倾角的影响;溶蚀孔洞的影响;地层构造应力的影响。

22、套管井电阻率测量目的:油藏动态监测;剩余油分布监测;补偿裸眼井测井;确定漏失的油层等。

23、岩石的自然放射性主要是由和

12162840

24、C/O能谱测井通过记录、处理和分析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能谱,计算核素的产额。

25、对探测器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计数有贡献的主要是地层中的原油、水、石英和方解石。

1、什么叫快速地层,什么叫慢速地层,并根据Snell定律解释单极子声源在慢速地层不能测量横波的原因。 快速地层是指地层横波速度大于井内流体声波速度,也称为“硬”地层;慢速地层是指地层横波速度小于井内流体声波速度,也称为“软”地层。根据Snell定律,只有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声波才能被接收器接收到。在慢速地层中,由于不满足第二临界角条件,因此不能测量横波。

2、根据下图分别论述声成像、电成像的原理,采集的参数;并对两种成像方法进行对比。

声成像测井中,探头沿井壁扫描螺旋上升,记录反射波幅度和传播时间,反射波幅度反映地层声阻抗的变化,传播时间反映井径的变化。

电成像测井中,通过测量各个极板上各个电极上的电流强度,计算纽扣电极正对着地层的电阻率,电阻率反映纽扣电极正对地层的岩性变化。

声成像可以100%的对井眼进行覆盖,而电成像只能对井眼部分覆盖,覆盖面积取决于极板和电极的数量。 由于声阻抗的变化对岩性不敏感,而电阻率对岩性变化敏感,因此电成像比声成像应用广泛。

3、元素俘获谱测井中,对非弹性能谱和俘获谱解谱分别能得到什么元素的相对产额?

对非弹性能谱进行解谱可以得到c、o、si、Ca等元素的相对产额。

对俘获能谱进行解谱可以得到H、Cl、Si、Ca、s、k、Fe、Ti和Gd等元素的相对产额。

根据元素的相对产额,通过氧化物闭合模型来确定元素的百分含量,矿物类型及含量。

4、论述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原理?

第一步通过顶部电流电极向套管施加低频交流电流,大部分电流通过套管上下传递最后到达地面。很少一部分从套管漏失到地层,其通过的路径与裸眼侧向测井类似。仪器每次测量使用三组相邻电极。测量每两组电极间电压降之和。该电压即是泄露到地层中的电流造成的电压降和套管上电压降之和。

第二步为校准阶段,其电流回路同样开始于电流发射端,但电流沿套管向下流动到测井仪底部电极。泄漏到地层中的电流可以忽略,应为电流不需要通过地层完成回路。使用测量阶段测量电机测量的电压降即可求套管的电阻率。完成两步测量后,计算出

∆I=

新方法学习总结

测井新技术培训总结

核磁共振测井

测井符号

测井普及

测井作业指导书

测井艰辛

西安石油大学测井总结重点!

“新方法”学习心得

新方法心得体会

《测井新方法考试总结.doc》
测井新方法考试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