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案例分析

2020-03-01 23:52: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主任案例分析

一、背景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在学校里,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有的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短信聊天、打游戏、下载彩铃、煲电话粥„„这是时下一些中学生颇为时髦的举动。

二、案例:班里有一位同学,家里比较有钱,总是不停地换手机,向同学炫耀,甚至在上课时间发短信,接电话,影响自己也影响老师和同学。

三、案例分析

1、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如下分析:

(1)、学生买手机动机分析:除一些必要的联系外,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玩乐,如,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等。很多学生换手机并不是因为手机坏了,而是为了追赶时髦、在同学中有面子。

(2)、家长态度: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有的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认为“学习至上”,只要孩子学习,其他方面都可以商量。有的家长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被爷爷奶奶娇惯,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3)、学校因素:绝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拿手机持不赞同的态度,甚至明令禁止,助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2、班主任应采取对策:

(1)、对家长:

开家长会的时候,可以建议家长把孩子手机的上网功能关闭,防止孩子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浏览不良网页;也可以给孩子购买一款功能比较少的手机,只要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可以,不要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

(2)、对学校

有机会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听一听心理讲座,把学校心理咨询师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有效避免学生之间使用手机产生的攀比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3)、对学生:

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教育不是“堵”,教育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顺其发展”。

老师在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时,不应采用过激的方式训斥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中学生该不该拿手机”的辩论赛,通过正反方的论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正确的手机使用观。

再次,遏制中学生的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现在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总结:手机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关键是看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时期,老师、家长、学校应该多方位对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应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手机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从而使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级: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高皎皎

学号:40802184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主任案例分析

班主任案例分析

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

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中学班主任案例分析.doc》
中学班主任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