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2020-03-02 22:55: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引言: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制糖业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发展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产业等七大千亿元支柱产业,确保到2012年广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0亿元,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将会影响到制糖业的发展,因此想通过调查了解近10年来广西甘蔗的产量,分析变化趋势以及其中的原因。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5日——2010年12月5日 调查对象:广西甘蔗种植业 调查方式:查找数据 调查人 :凌敏

共 9 页 第 1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一、广西10年来甘蔗的产量状况

(一)2000年—2009年广西甘蔗产量数据

以下是我通过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地方年度统计公报中广西2000年至2009年的甘蔗产量的报告。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万吨) 增长(减少)比率 2936.74 3653.3 4593.38 4861.84 5003.9 5154.7 5924.8 8297.76 8215.6 7509.44

增长24.4%; 增长7.8% 减产9.3% 增产2.9% 增长3.0% 增产14.9% 增产40.1% 减产1.0% 减产8.6%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图形表现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共 9 页 第 2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三)数据分析

1.2007年甘蔗大幅增产的原因: (1)甘蔗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1993年开始对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并成立了科研项目,该项目2007年3月8日鉴定批准,项目针对广西甘蔗施肥技术存在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的现象,利用12年的时间,不断开发和研究适应广西旱地蔗区的各甘蔗专用肥配方,研制生产、推广应用甘蔗专用肥产品。通过技术和物质相结合,不但为生产上提供合理施肥的新技术,并提供了物化的科研成果。

项目根据甘蔗对养分的需要量和特定一定土壤类型的养分供应能力以及甘蔗的目标产量,率先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制定适应特定蔗区甘蔗土壤类型的专用肥配方及原料组合,进行配方筛选、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田间试验、示范等一系列工作。在科研和成果应用机制上,采用科企结合,与糖厂协作,首创“蔗农互相担保集中向糖厂申请用肥+糖厂向银行贷款订购肥料+科研+肥料企业统一供肥”的推广应用模式,实现测土、配方、产肥、供肥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广西甘蔗施肥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和千家万户的甘蔗种植方式难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生产甘蔗专用肥30.13万吨,推广应用面积200.88万亩,增产原料蔗194.45万吨,增糖23.78万吨,蔗农增收35001.14万元,糖厂增产59460.62万元,国家增税收7729.8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配方针对性强,推广模式新型,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广西来宾甘蔗增产40% 作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之一的来宾市,07年甘蔗亩产将可能大大超过06年同期,实现大幅增产,增产幅度将达到40%,来宾市糖办公副主任李晓江表示,07年来宾市甘蔗播种面积将超过去年的196万亩,增长7%,达到207亩,而甘蔗单产将比06年增加30%,成为整个广西自治区增产最大的地区,07年由于糖价大幅上涨,农户甘蔗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甘蔗管理充分及时,舍得投入,从而使得亩产大大高于06年,以及从历年的霜冻统计情况来看,来宾地区一般在12月下旬左右可能发生霜冻,而过了明年1月中旬之后,则出现霜冻的几率就很小了。从历史同期来看,广西地区每10年会出现2次左右的霜冻。而距离目前时间最近的霜冻时间发生在1999/2000年度压榨期间,离07年已经有6年了。

共 9 页 第 3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3)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

据各地糖业主管部门的数据统计,2007/08榨季的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突破1400万亩大关,增幅持平于去年14%的水平。全区前五大产糖市(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增幅在3%-19%之间,其余五大产糖市增幅在0-42%之间。

(4)抓好甘蔗生产管理 确保甘蔗稳产增产

2007年6月14—18日,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进行垦区第二阶段甘蔗生产大检查。由集团领导、农垦糖司各糖厂及种植甘蔗的农场各派出一名农务副总、副场长组成检查组,主要检查各蔗区2007年甘蔗生产管理进度,以促进甘蔗生产劳动竞赛和甘蔗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检查组对良圻蔗区进行了现场检查,结合蔗区和良圻的甘蔗苗情长势、生产管理工作进度及甘蔗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认为甘蔗生产管理时间已过半,要求各蔗区抓紧时间把甘蔗生产管理工作抓好。一是现在正值高温湿热多雨季节,是甘蔗病虫害高发期,也是甘蔗生产最快速的黄金时期,各蔗区要抓紧时间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强化蔗农用药用肥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甘蔗又好又快地生长。二是督促还没有完成中耕大培土管理和除草的蔗农,抓紧时间抢农时施肥、培土和喷药管理。三是在糖厂和农场的扶持下,督促蔗农合理投入肥料,对没有施足肥料的要追加施肥,补充甘蔗所需营养,让甘蔗吃足喝饱快拔节增高长大,在干旱到来之际长到一定高度,解决肥料投入不足单产低的问题。四是利用好水利设施,做好汛期和旱灾的防涝排洪和抗旱工作,避免雨季积水引起内涝淹泡甘蔗,天旱无水无灌溉导致甘蔗生长不良,造成甘蔗减产。五是加强“千亩万吨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良种化、田园化、设施化、机构化、标准化”的要求抓紧抓好,加强对“千亩万吨田”试验工作,明确责任管理,切实按照目标要求投入管理,做好管理经验记录,以

共 9 页 第 4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千亩万吨田”的建设,建立“吨糖田”,真正建成高产稳产示范基地,使甘蔗生产不断向标准化发展。六是抓好农村蔗区整合开发管理,加大蔗区开发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科学化多种蔗致富,以示范建设带动蔗农甘蔗种植生产。七是各蔗区应该在引进甘蔗良种上下功夫,推广高糖高产良种,加快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有效的科技为手段,技术员多为蔗农指导生产,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努力提高单产和保证甘蔗生产稳产增产,确保各蔗区的甘蔗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008年以及2009年产量下降的原因:

“甘蔗之乡”受灾 蔗糖减产。08年,发生了多年一遇的雪灾,据广西农情统计,截至2月19日,全区糖料蔗受灾面积达1051.1万亩,约占全区甘蔗总种植面积的75%左右;成灾减收糖料蔗400多万吨,损失蔗种约90万吨。据当时广西糖业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是,广西自治区全部甘蔗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其中受灾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广西农业厅人士表示,随着气温转暖,受灾面积还会扩大。糖料蔗是这次灾害中影响最大、受灾最重、损失最多的农作物。无论是桂中、桂西北、桂西还是桂南,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桂中、桂西北影响最大。

二、影响甘蔗产量的负面因素

(一)当家品种的退化表现

台糖22号自1997年引种到广西,成为区内当家品种也有10年之久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一两年来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

1、黑穗病,天牛虫等病虫害根治难;

2、品种不纯而混杂;

3、出苗不整齐影响宿根能力等等。

所以当台糖22号一统天下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退化症状让广大的农务工作者忧心忡忡:同一个品种对某种病害的免疫能力是相同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说,甘蔗需保持其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持发展的稳定和谐。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替代22号的品种,这也是广西甘蔗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土地缺少轮作

广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糖大省,土地能够轮作的可行性确实较小,一些蔗区经过多年的耕作,肥力的流失在所难免,但蔗农仍可通过肥料尽量补充,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土壤携带的病虫和细菌不能通过自然条件灭杀,从而使黑穗病等病害继续蔓延。

共 9 页 第 5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三)甘蔗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目前广西糖料蔗生产的品种以新台糖系列为主导,种植面积占74.3%,存在新品种单一的技术风险。同时,蔗种的成熟期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安排甘蔗先熟先砍、晚熟晚砍,既影响甘蔗质量,又影响下一榨季的产量。

(四)高产稳产和\"吨蔗田\"项目推广不开

尤其\"吨糖田\"的糖料蔗面积比较少,比重仅为0.45%。\"吨糖田\"项目的推广大多数地方还只局限于示范点。

(五)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成本较高

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人工耕作,经营粗放,机械化生产较少;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劳力外出,大多数农户在甘蔗生产期间都得雇请劳力,尤其在砍、运阶段用工较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在甘蔗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57%。

(六)甘蔗绵蚜虫对甘蔗的危害

绵蚜是广西甘蔗的重要害虫之一,甘蔗绵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别名蔗蜮、甘蔗粉角蚜、白蚰、蜡毛虫。绵蚜可为害甘蔗、茭白、柑桔、芦苇、大芒谷草等,但以甘蔗受害最为严重。

(七)蔗农科学文化水平低

我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71%,小学文化程度占38.03%,两者合计占44.74% 蔗农文化水平低,往往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知道可以用机械代替人畜力作业。大部分蔗农没有掌握科学的甘蔗种植技术,也不轻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如:蔗农普遍认为密植才能保证产量,通常种植行距为60~80cm,每亩有效苗数有的高达7000多株,结果是下种多、产量低、广种薄收。窄行距也限制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虽已设立到乡镇,但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经费短缺。致使宣传手段、信息渠道、交通工具等等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据了解,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极差,有的至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推广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造成需要的机具无法引进推广,引进的机具没有能力宣传普及;加之农机推广队伍自身缺乏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的条件和手段,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旧,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有限,致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缓慢,服务水平

共 9 页 第 6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也难以提高。

三、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糖蔗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包括稳定原料蔗收购价格,及时兑现蔗款、蔗奖粮、蔗奖肥、价外补贴等。同时,建立必要的订购合同,实行糖厂经济效益与蔗农收入挂钩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根据广西制糖企业的生产能力,及早做好榨季甘蔗压榨的规划安排

各制糖企业应尽快掌握所辖蔗区甘蔗产量,做好原料蔗与压榨能力之间的平衡,合理安排榨期。压榨能力不足的地区,应及早做好原料蔗调出计划。同时,切实抓好蔗区公路建设,加强对榨季砍、运等工作的管理,杜绝坑农现象。

(三)进一步稳定原料蔗收购价格,避免甘蔗生产大起大落

我们建议,甘蔗价格的确定,一要以种植成本为基础,收购价格应高于成本,让蔗农有合理利润;二要考虑下年度糖价走势,使蔗价与糖价之间保持合理水平:三要考虑蔗农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蔗农对甘蔗种植保持合理预期,避免甘蔗生产大起大落。

(四)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糖业的宏观调控

比如,针对当前全国食糖供过于求的状况,尽早做好下年度食糖储备规模的规划及相应资金、仓储设备等的落实,增强糖价调节能力,避免各企业竟相销售;同时,针对近年来甘蔗盲目扩种的状况,在科学预测糖价走势的基础上,通过价格的导向作用调节甘蔗种植规模和调整种植布局,并及早发布下榨季甘蔗收购价格。

(五)加强科技推广的力度,实施甘蔗智能化管理技术,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提高甘蔗单产,降低种蔗成本。

去年扶绥县11.4万亩甘蔗面积,采取智能化管理技术,甘蔗单产普遍提高,经专家验收,智能化管理区比常规管理区亩增产1.37吨,亩成本降低31.6%。同时,实行科学配方施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蔗效益。

(六)应正确处理好\"粮蔗争地\"的矛盾

各级政府部门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处理好\"粮蔗争地\"的矛盾,抓好粮食,发展甘蔗。近年来,广西甘蔗生产发展迅猛,面积不断增长,在粮蔗比较效益中,甘蔗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一些地方出现鼓励农民利用水田改种甘蔗现象,并有上

共 9 页 第 7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升的势头,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七)加强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就目前广西的现实情况看,要强化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区、市、县、乡的农机推广机构已经完善,但各级机构均没有相应的甘蔗生产机械,因此,其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可以考虑用各级政府投入购买大型甘蔗生产机械,以完善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引导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组建甘蔗机械作业服务公司,在自己购买作业机械的同时,用一定方式将农民手中闲置的利用率低的农机具集中起来,为蔗农提供从耕整地到收获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甘蔗机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效益。二是要加强对蔗农的培训。一方面要使农机手熟练掌握相关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技能;另一方面使我区广大蔗农自觉接受机械化作业工艺要求。为此,广大农机推广人员要肩负起推广示范和人员培训双重任务,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贡献力量。

总结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蔗糖生产基地,其蔗糖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入WTO后,由于我国承诺的食糖进口关税水平偏低,而进口配额量偏高,因此,我国食糖市场将面临国际上的强力冲击。就广西目前而言,制糖成本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糖大国,而在生产成本中原料蔗成本就占50~60% ,故而要降低制糖成本,提高我区糖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要降低原料蔗的生产成本,因而要了解广西种植甘蔗存在的问题并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才能让广西的甘蔗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

共 9 页 第 8 页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参 考 文 献

[1]谭绵球.施肥技术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1): 34-46 [2] 谢平.徐闻气候变化及其对甘蔗产量与糖分的影响-广西蔗糖[J].广西蔗糖,2006,(3):10-14

[3]邓展云.2007~2008年榨季广西甘蔗霜冻发生危害规律的调查[J].中国糖料, 2009,(1):47-50 [4]苑庆山.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西农业生物科

学,2001,(4):145-157

共 9 页 第 9 页

广西甘蔗调研报告

广西巨型油茶产量分析

广西甘蔗种植的机械化之路

甘蔗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的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英语变化趋势作文

甘蔗制糖过程有色物质的变化

寒假调查报告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

上海市财政支出变化趋势[版]

《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doc》
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