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

2020-03-03 03:26: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

吴智杰

《天津通志〃文化艺术志》,是天津有史以来首次编修的文化艺术专业志书。作为参与和主持本志编修工作的一员,看到经过全体编修人员十多年的艰苦工作已经出版的志书,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联想到这成果来之不易。

出于对修志工作的喜爱和十多年来一起共事的同志们团结合作,认真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完成任务的良好工作氛围的欣慰,在志书出版之际,愿就这项工作的感受和个人的实践体会作一点回顾,一方面向领导和同仁汇报,一方面供从事续修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我从事文化事业管理工作近40年。修志,是我在晚年从事的一项新的工作。因其新不熟悉,只能是从零开始。

接触这项工作后,经过一段学习,对这项工作的意义颇感兴趣。江泽民同志于1987年5月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讲道: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地方志工作,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曾积极倡导。1956年,编纂地方志曾列入国家科学12年发展规划20个重点项目之一;1980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倡方志编修;1983年、1985年中宣部、国务院曾就开展和加强地方志工作先后发过文件;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列出‚编写《地方志》和艺术各门类的志书,集成有关各卷。‛江泽民还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感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修志,毕竟是一项专门学问,绝不是只了解其重要意义和只凭兴趣就可能做好的。只有懂得了地方志业务知识,掌握了编修要领和熟悉了编写规范,并在实践中肯于钻研和探索,才能胜任。我走进修志队伍十年来,除在市地方志办公室举办的修志学习班和专业会议上聆听过专家、学者讲授的编修知识和经验体会以外,主要是不断、反复学习市地志办编辑出版的《地方志基础知识选编》。我从这部《选编》中了解了我国方志工作的历史和传统,学到了地方志编修的基本知识,包括:地方志的定义、种类和特征、方志的性质和功能,编纂新方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编写专志的具体要求,体例的含义、构成和样式,体裁的种类和特点、体例的继承和创新,篇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专业志篇目的设计、篇目设计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资料的地位与作用、资料的来源与应用、资料的鉴别与考证,等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讲授,对编修实践是正确、有力的指导,而所讲的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我经过几年的编修实践,在熟悉方志业务知识、掌握编修要领和编写规范方面有了不断进步和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那么,学习上述基础知识,则是重要途经和方法。可以说,我的修志生涯,是从学习这部《地方志基础知识选编》起家的。

在《文化艺术志》的编修运作过程中,遇到不少属于内容构成、篇目设臵、史实鉴别、行文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选编》中相关内容讲述的原则、要领的启迪、指导下,经过我们联系实际,对照进行研究、分析,都得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不仅提高了本志的编修质量,也为续修工作提供了借鉴。下面,仅举几例。

1、关于历史溯源

作为天津历史上首次编修《文化艺术志》,弄清天津文化艺术的历史源头,应当说是一个重要任务。在志稿编审初期,我们看到天津地域的文化艺术历史源头,最早为元〃泰定三年(1326)。即:‚是年八月,元王朝为祈求海神保佑漕运安全敕建的天后宫,在三岔河口西岸小直沽(今南开宫北大街)建成。宫前建有戏楼,除为酬神安排乐舞、杂技表演,也是漕运船工聚集娱乐之地。‛在本志‚蓝本‛评审会后,我们从市文物部门的考古发掘船中发现,天津地域的文化艺术历史源头,远及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根据是90年代在蓟县青池村出土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器物上有雕塑、陶纹饰等。据此,我们修改了天津文化艺术的历史源头,即:从原记述的元〃泰定三年(1326)提前到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公元前6000至前5000年。为此事,我们曾向市地志办进行咨询,何志英主任表示,新发现的历史文化现象,只要有史实根据,就可以如实记述。我们相信,天津地域文化艺术历史源头时间的定位,不仅使文化艺术的历史大为提前,对其它领域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将产生影响。

2、关于史实记述

我们知道,‚志依史存‛。也就是说,志的内容是由史实构成的。史实,特别是重要、重大史实,凡应入志的,内容必须准确、完整,不能简单化,不能草率从事。例如,《文化艺术志》的《大事记略》中,1957年第一条原稿写的是:‚3月1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来津视察。当晚向全市党员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初见此稿,即感到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应当入志,但内容不够完整。一是记述的内容不够严谨。‚当晚向全市党员作报告‛,‚全市党员‛的提法似欠准确。二是全文内容过于简单。三是未写文艺部门是否有人到场听此报告。为弄清这条‚大事‛,我们进行了调查了解。在从多种文字史料上查不到理想的记述之后,我们联系时在市委办公厅秘书处任秘书的王辉同志。王老正是当时参与组织召集这个报告会,并给各区委打电话发通知的工作人员之一。据他回忆,当时组织这个报告会,时间很紧,办公厅秘书处几个人分头给市委机关和区、局打电话发通知,到会的都是领导同志,不可能是全市党员。按照王老回忆的当时组织报告会的经过和毛主席讲话的内容,我们改写了此稿,订正了史实;还将向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张映雪同志了解到的市文化局系统参加报告会人员的情况作了必要的记述。这样,作为《文化艺术志》,这条‚大事‛的内容,就更为贴切(详见本志54页)。又如,志稿中1994年5月,天津歌舞剧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东方慧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到场观看,看后即兴讲了一段称赞的话,志稿对此事只写出30几个字。经调查,发现时在现场的一位老艺术家搞的现场录音,我们据此重新记述了赵老的讲话:‚没想到你们的演出这么好,这是东方的智慧之光。我原以为是虔静的声音,而听到的却是发扬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振聋发聩。佛经上说,演大雷音,击大法鼓,以唤起被蒙昧的人们,使其得到启发和觉悟。你们的演出使我们得到享受,受到了教育。‛同时,我们还将此后不久赵老为此剧题写的剧名‚东方慧光‛编入本志,附他的讲话之后,从而为这一史实的记述增添了光彩(详见本志9

7、98页)。

3、关于类目设臵

‚事以类分‛,‚以类设目‛,是志书篇目设臵的基本原则。对此,我们在《文化艺术志》编修中作了一些探索。有时曾有不同认识,甚至有过争论,最后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例如,在80年代出版的《天津简志》,其中第二十三篇《群众文化事业》一章,按三个系统各设一节,即:《文化局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工会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共青团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在《文化艺术志》编修初期,曾打算仍以《简志》的模式按三个系统为群众文化事业设臵章节。后经分析认为,此法似有‚条理不清‛和‚归类不准‛的问题。理由是:我国的文化事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是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化部统一制定方针政策、发展计划和统一领导管理的。在地方,群众文化工作也是由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发展计划、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和统一领导管理的。因此,志书中此项类目,不应分‚系统‛设臵,而应按这项事业的内涵及专业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首先应突出群众文化工作在方针政策上由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其次是明确群众文化事业的一切活动都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行的。本此精神,经反复研究,对《文化艺术志》的《群众文化篇》,决定设臵《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机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社团》4章;在内容构成上,将3个系统在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所作的投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就,分别梳理、集中,适当编入相关章节,在行文中注意写明所记述的群文事业发展建设成就和艺术实践活动的主办者。这样,既依据群众文化事业的专业内涵科学、合理设臵了类目,也彰显了不同系统部门在这项事业发展、建设和艺术实践上所作投入取得的成绩,避免了按3个‚系统‛设臵章节记述同一项事业而出现‚多头‛领导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又如,《文化艺术志》原设计的《戏剧篇》,其中《剧种》一章共列出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话剧、豫剧等11个剧种,未列歌剧、舞剧两个新型剧种,而将其分别安排在《音乐篇》、《舞蹈篇》内。‚蓝本‛评审会期间,一位老艺术家在审读蓝本时提出:《音乐篇》中的歌剧、《舞蹈篇》中的舞剧,均属于戏剧品种,理应编入《戏剧篇》;天津歌舞剧院的主要演员加入‚剧协‛而不加入‚音协‛、‚舞协‛,也说明这个问题。这使我们感到,对两个新型剧种的安排,实际上是‚归类不准‛的问题。经研究决定采纳这位老艺术家的合理化建议,将歌剧、舞剧从《音乐篇》、《舞蹈篇》中划出,编入《戏剧篇》,使剧种从原有11个增为13个。进行这一调整、变动,既涉及了篇内容的修改,也涉及章节内容、结构的重新组合与加工。此举虽然费时费力不小,但看到这是符合专业艺术内涵的科学、合理调整,所费精力是必要的,值得的。

4、关于内容的充实

志书内容的充实程度,关系到志书内涵的分量和质量。一部志书的编修,在撰稿阶段,有些项目的内容,不可能一下子搞完善,其内容的审视、衡量、敲定,必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编者在编审运作中,认真分析志文的内容,注意发现其中的不足,适当加以修改或补充,这对志书内容的充实是绝对必要的。《文化艺术志》的编修,我们解决了不少这类问题。例如《美术篇》稿的撰写,因所依据的《简志》内容比较简略,为充分展现天津美术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在《绘画》一章为国画、油画、版画、漫画‚四大画种‛分别立节,并邀请专业人员撰写了文稿。在美术理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原稿存有‚标题不准‛、‚资料不全‛的缺陷。如原标题为《美术理论》的一章,其内容只是美术出版物的介绍;《美术人才培养》一章,只记述了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一所高等美术院校,未将天津美术学院列为内容。经过调研,得到天津美院何延喆教授和该院两位专业人员的支持、帮助,改写了这两章的文稿,前者充实内容后改为《美术理论研究》,后者的《教学机构》、《教学与专业实践》两节,增写了天津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教学业绩,从而较好地丰富了美术篇的内容。

5、关于突出地方特点

《文化艺术志》编修启动后,在篇目设计时,强调‚事以类分‛和‚按类设目‛,对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应否加以突出,不明确。例如在美术篇的篇目设臵上,未将长期以来被称为天津民间艺术‚三绝‛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风筝予以突出安排,而按艺术品种的分类,将其分编在《绘画》、《雕塑》、《民间工艺》3章以内。这样安排,在志书的目录上都找不到它们的所在。‚蓝本‛评审会后,我们按照领导、专家在会上提出美术篇应将‚三绝‛予以突出的意见,重新进行设计,本着‚适当集中‛、‚提级升格‛和‚位臵前移‛的原则,将这3项艺术集中到一起,结构上提级升格,位臵安排在美术篇第一章,定名为《民间艺术‚三绝‛》,并在该篇的《概述》中突出了对这3项艺术的记述,这就把原被埋没在相关章节中的‚三绝‛突显了出来,成为美术篇最为醒目的一章。

6、关于‚小序‛

体例,是体现志书特征的编纂章法和形式。小序,则是志书编写行文中的一种体裁样式。

市地方志办公室要求,志书编修,除全书应有‚综述‛、篇下应有‚概述‛以外,章下应有无题‚序‛,节下应有‚引‛。这‚序‛和‚引‛被统称为‚小序‛。

《文化艺术志》各篇志稿的撰写,篇下‚概述‛都能写出,章下‚序‛和节下‚引‛则多被忽视。志稿进入编审阶段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章节未写小序,其原因主要是不熟悉这种体例,不知该怎么写。为尽快解决小序缺少的问题,以促进编修进度,我们未将缺少此项内容的志稿返回补写,均由编审人员负责完成。对此,我们按照小序‚既可揭示章节内容‛,也可‚阐述作者意图‛,使其起到‚导读的作用‛的写法,以及行文可‚千变万化,多彩多姿‛的原则,将所缺少的几十处小序逐一补齐。就连曾被认为可以免写小序的《人物篇》,也按照小序的撰写原则,认真写齐了小序。对此所作的努力,为实现全书体例行文的完整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关于图片的选用

图片在志书中有着增彩、提神的作用。所谓图文并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强调图片的功能。

文化艺术事业的许多品种,均属于形象化的艺术,并且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拍有艺术实践活动的照片。按照志书编辑的需要,选用一些图片入志,是志书编修的一项既定任务。 《文化艺术志》在图片选用上费了不小的功夫,既要在范围上照顾到各个门类,又要在质量上有所要求。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图片,在质量上要求更严。例如,在艺术活动中有领袖人物出现的图片,其画面的清晰度、人物形象的神态与体姿,以及画幅的大小等因素,都是选择的条件,这方面有几幅是反复审视、比较后才确定的。各艺术门类的图片,从平衡、选优等角度作过不少调整和更换。随文图,除向各艺术单位征稿以外,有不少是志文中记述的当事人(艺术家)或亲属提供的。本志彩页共选用图片227幅,随文图共348幅,真正达到了图文并茂,且图片的质量较好。

8、关于总纂

在我进入修志队伍的第一天,同我谈话交代任务的领导同志就嘱我‚准备参加总纂。‛受命之后,随着工作的推进,我适时阅读了《选编》中讲授的《总纂的任务和方法》。读后感到任务重要而艰巨。工作进入编审阶段,接触一些篇章的志稿,发现由众人撰写的稿子,不论在内容范围、篇目设计上,还是体例把握、行文规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均应按照总纂的规范要求加以解决。特别是行文方面,从内容结构,标题设定、人名、地名、数据到语法、修辞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要使全书达到统一化、规范化,其任务之艰巨,工作量之宏大而繁琐,非轻而易举所能完成,但又必须认真做好。对此,作为总纂者,除在一审、二审阶段就事事处处注意使各篇志稿从内容到行文均向总纂要求的规范靠拢以外,并认真按照总纂任务的要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以及编纂新方志的基本原则,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全书文、图、表、录的审读、辨析、加工、修饰、完善。这方面,大致做了以下几点: ⑴对于涉及政治运动历史的记述,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进行斟酌、修改。

⑵统一了同一项史实在不同篇章表述不一致的写法。 ⑶发现并订正了一些原记述不准确、不完整的史实。 ⑷调整了一些属于内容布局、时间排序等不合理、不严谨、不合逻辑的文字结构。

⑸反复修改了一些章节以内所列项目原写的类似章回小说式的非志体小标题。

⑹核对、订正不少专业述语、行业习俗、人名(含艺名)、地名、时间、数据之类的误差。

⑺修饰、订正了全书文稿行文中属于语法、修辞较‚粗‛和标点符号用错之处。

⑻认真补齐了‚表‛体内所设栏目中应填未填的缺项。 ⑼修改、订正了附录文献中当时打字出现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差错。

⑽精心选用彩页中一些重要的照片,调换了原选定的效果欠佳的照片,更换了随文图中图不对文的照片。

此外,还按照专家的提示,修改了‚越界书写‛的文字和避免了‚争夺名人‛的倾向。

总纂工作虽然下了不小的功夫,由于工作量大,时间又紧,加之个人水平所限,疏漏、舛误肯定难免。

写出此稿,除作为自己从事《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的感受和体会的一点记录,也想为这段工作留个纪念。限于初学、初做和认识与分析能力,所谈如有谬误,或说了外行话,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天津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

工作体会与感受

县公路志编修方案

建筑工作体会与收获

学期工作体会与感悟

银行工作体会与建议

个人工作体会与感悟

班长工作体会与展望

体会与收获

编修工作心得体会

维稳工作体会与感受

《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doc》
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