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020-03-02 05:2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小黑板、有关天游峰的材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武夷山 颇有 褪色 竹扫帚 炯炯有神 瘦削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4、再读课文 (1)、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2)、交流讨论

5、默读课文 (1)、梳理课文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2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美(相机板书)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1)、小组练习朗读 (2)、教师补充天游峰资料 (3)、指导朗读天游峰的高、险、美。

四、作业

1、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险 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汇报

3、根据回答板书:自信 豁达 开朗

二、研读交流、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三段(3—12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画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体会老人扫路的艰辛、品读写老人的句子,自己做出批注。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体会老人扫路的艰辛,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3、朗读感悟老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再次指导读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体会老人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体会人物性格。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1、学生自由练习说。

2、讨论交流:三十年后这位老人还健在吗?还在这扫路吗?

3、完成小练笔

4、根据本文所学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高 险 美

扫路人:

健康 豁达 开朗 自信 乐观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虽属散文,但集描写、叙事、说理于一体,通过摘麦穗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的小事,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文章在结构上先叙事,后说理,显得层次分明。

文章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所写的摘麦穗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小事中能见大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几处分号的用法。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感悟内外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法学法:引导点拨 联系实际品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资料,初步了解苏格拉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课前收集的苏格拉底资料

二、故事导入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都认为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于是有人问他:天与地之间有多高?他说:“三尺。”“胡说,人都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苏格拉底说:“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平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来做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吗?看这次他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这形,读通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2、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沉甸甸、试着、挑挑拣拣、定夺、嘲笑、苍老、如梦初醒、麦垄、惋惜、不失时机、错失时机。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体会文中几处分号的用法(指名分段朗读,及时正音,相机理解词语,并理解三处分号的用法。

四、默读课文,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脉络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课文中苏格拉底共说了几次话?(出示文中的三句话。自由读)

1、学习第一部分(抓对话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你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 (2)重点讨论: ①、一个、最大 ②、只许进不许退 (3)、苏格拉底会用( )语气给弟子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部分(抓对话学习2-6自然段) 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①、是什么到头了?弟子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头的?

②、激发学生想象,苏格拉底是用( )的语气来说这七个字的。 ③、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苍老如同洪钟声音。

过渡:麦地里这么多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的弟子却没有找到,是他们找的不认真吗?

④、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找的认真,画出来。

抓词语(埋头、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总认为、随手扔掉、挑挑拣拣)相机板书:挑挑拣拣

⑤、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⑥、填空练习:弟子们心里怎么想的(

) ⑦、他们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了吗?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呢?相机板书:两手空空

过渡:弟子们真的是两手空空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⑧、如梦初醒什么意思?他们醒悟了什么?

⑨、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说( )

指导朗读,读出感受来。

3、品读第三句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齐读最后一句话 指导朗读

①、在摘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苏格拉底的想法一样吗?当时弟子们摘麦穗时是怎样想的呢?苏格拉底想法是什么?不同的想法结果一样吗?师生讨论交流。

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③、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这个哲理使我们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看一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真的是两手空空吗?他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4、出示第7自然

①、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苏格拉底在麦田模拟人生,麦穗模拟人生的机会,让我们知道了人生有很多的机会需要把握。想一想人生与此相同之处是什么? ②、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到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与理解! ③、相机板书:追求 眼前的机会 实实在在 师生相机举例 ④、指导朗读这段话

⑤、找出一对反义词(不失时机、错失良机) 师引读: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碰到两种人,一种人是„„。(生读)另一种人是„„。(生读)你想成为哪种人呢?生说自己的想法。

5、学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

)。为什么有些人会一再地错失良机?你能够给这样的人一点忠告吗? 师小结:同学们, 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把握住眼前的机会才是实实在在。一个两千多年前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们现在似乎不可能在发生,但这个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在我们现在却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启迪。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对我们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三、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让你想到古代的一首什么诗歌? 出示《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思索地把握----巴尔扎克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四、课外作业

1、找一找苏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话给你很大的启发。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追求)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眼前的机会 实实在在

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㈢、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指出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启示——以退为进。

㈤、组织质疑:针对句子或段落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3、查资料搜集有关能解释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

第2课时 ㈠、复习导入 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2.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在文中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3.组织交流:(相机板书

谜:西坡:松、柏、柘、女贞......

东坡:只有雪松

谜底:(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再把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指导学生读中悟理。) 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

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学生反驳 板书: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7.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8.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㈢、总结文本、拓展练习: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㈣、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㈤、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西 坡:松、柏、柘、女贞...... (雪小)

东 坡:只有雪松 (雪大)

( 弯曲 反弹)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习作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幅插图,描绘了同学们交流习作的情境。 文字说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以大人们总爱说的一句话“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引出“烦恼”这一话题。接着,列举了同学们成长中的一些小烦恼: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然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话题,围绕“成长的烦恼”定一篇习作。最后,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室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街头招牌,学会给超市取名、给货物分类。 进行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

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板书设计:

练习5 店名________。 创意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 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口语交际___小小辩论会

辩论双方的观点

缺陷 正确的结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浙江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反思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日积月累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