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机智”为你的教学增光添彩

2020-03-01 23:42: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教学机智”为你的教学增光添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例

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邓鹰

[案例背景] 2007年9月18日,我承担了一堂市级教学公开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形式为大班教学——初二(5)(6)班同时上。

在设计教学时,我将整个流程分成三大板块——“体悟情感”、“品味语言”和“拓展深化”。因为自己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设计比较精心,更因为杜甫那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情怀感染了我,所以我刚一迈进梯形教室时还踌躇满志的,似乎看见了一个富有激情的学习场面出现在我高扬的手臂下„„

哪知一堂课下来,结果并不如我所愿:在简介杜甫、唤起回忆、导入新课后学生一开始就被置于回忆的情景之中,课堂气氛因而沉闷了一段时间。在教师的提醒之下,终于有学生打破了僵局,绝大部分学生也被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恍然大悟。心理解脱,沉闷散去,学生情绪转入稳定。但是因为手法平淡无奇,所以教学效果波澜不惊,学生的学习热情未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情绪水平一开始就处在较低的界点,导致在后来的课堂环节中很难将学习热情推向高潮。教师失去了一次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最佳时机,导致应该达成的教学效果达成不了。 [案例描述] 课上完了,专家与同行们也进行了评议,大家所提的建议有中肯的也有尖锐的,听了确实令人感动,但我总觉得这堂课并没有让自己感到满意,于是,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重新上!

第二天上课时,我在导入环节上作了临时调整:唤起情感——营造氛围——激情导入。

“我想,大家今天也和我一样,是带着一个真诚的、火热的、跳动的心来到语文课堂的,很好。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情感投入,要会动情,要有激情,要能忘情。特别是学习诗歌,又特别是学习古诗,又特别是学习经过历史检验的、后人一致推崇的伟大诗人的经典力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歌,它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在艺术创作颠峰时期写的一首万口传诵的名篇。请大家齐读题目。”

一个小小的改动,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始而微笑,继而颔首,精神焕发,情绪饱满,齐读时声音洪亮,很有气势。

看着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本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很顺利,没想到又起**。在感知内容、品味情感的环节中原先设计的从题目入手,抓住“秋风”和“茅屋破”问题。学生少有进行深入研读和探究的愿望,对于文本的解读大多比较粗浅。

怎么办?这样下去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于是我在此又临时插了一个四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下,学生的深入研读和探究的愿望终于被激发出来了。

在质疑问难之后,我再组织归纳整合,组织学生着重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体会诗人当时艰难困苦的处境。 [教学实录]

一、学生阅读文本,举手提问:

生1:“呼不得”是因为诗人“老无力”吗?

生2:前面三个情节对于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何作用?能否省略不写?

„„

二、师生围绕诗人为何将小孩称为“盗贼”的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作为一个心忧天下,始终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在社稷百姓身上,充满悲悯情怀的伟大诗人,是不会从心里去憎恨小孩子的,把“小孩称为盗贼”绝对不是本意,之所以这样说,一定是跟他当时的处境、心境有关。

教师追问:那杜甫当时的处境如何?心情怎样?让我们再沉下心来细读诗歌,并仿照示例,联系诗句内容,说说杜甫当时的处境。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住的只是一间茅屋,而且茅屋极不坚固,大风一吹,房顶就被掀掉,居所如此简陋、破败,可见杜甫当时的生活非常穷困,已经到了潦倒的地步。

生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被子又冷又硬,被里子都被蹬破了,可见诗人当时经济拮据,家境贫寒,处境艰难。

生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有屋顶的房子当然是雨点如麻,可怜的是连床头都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处境之寒酸可想而知。

生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诗人的视线始终随着茅草的横飞乱渡而移动,因为茅草在现在虽不值钱,但是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却是遮风避雨的必需物,这些是他求亲告友凑来的,十分珍贵,可见他穷得非同一般了。 [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沉浸在文本的阅读之中,并积极质疑问难。在完成“联系诗句说处境”这一环节后,对诗人当时的处境深表同情。

由于这几个“节外生枝”的教学环节的介入,这堂课收到了令我满意的效果。一堂原本极有可能上得寡淡无味、上得沉闷、上砸的课,上得声情并茂、上得有声有色——是“急中生智”挽救了我的课堂。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意外事件,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机智,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教学机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课堂出现了与自己的预定设计相左,继续操作下去将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这类因素时,应当机立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而高效地进行。

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发现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应紧紧揪住,深挖下去,不可错过。

三、教学过程是个互动的、律变的过程,受学生思维的激发,教师的思维常常有不意的收获。当教师自己的思维灵光闪现的时候,也应快手擒来,为教学所用。而这类稍纵即逝的奇思妙想,涂抹在课堂教学之中,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这堂课的收获不仅仅在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在于我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是一个教师教学的法宝,巧妙用好这个法宝,一定会为我们的教学增光添彩的。 [学生反馈] 生1(黄毅恒):今天这堂课,明显比昨天的公开课上得好多了,昨天可能是因为后面有听课的老师,所以同学们都放不开,也没有人敢提出问题。今天就不一样了,同学们的思维明显活跃多了,提出的问题也多多了,新荣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是我想提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我们心里明白多了。

生2(施婉沙):我开始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重新上这堂课,通过这么多问题的讨论,我明白了,原来书是越读问题越多的,今后我会更深入地去探讨一些问题,不会再停留在表面了。 [评议组评析] 课堂是师生的舞台,教师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的机智敏捷地处理课堂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使之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真知,这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个教学案例,能及时调整教学结构,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衔接,让学生处于激情之中,能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也是这堂课成功可取之处。

——课改指导组: 苏新峰 [同行看法] 邓鹰老师这堂课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他对教学认真执着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他对不满意的课积极改进和坚决重上,并达到预期效果。教材处理更加妥当,从情感切入,剖析诗歌内容,揭示主旨。教法灵活,课上师生互动明显增多。老师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到束。本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二年段备课组长:阮荣海

让手势为你的演讲增光添彩

让朗读为课堂增光添彩

让企业文化为品牌增光添彩

为党旗增光添彩

为党旗增光添彩

为学校增光添彩,从我做起

奋发向上,为党增光添彩

思想汇报:为党旗增光添彩

我为党旗增光添彩

《细节描写让作文增光添彩》教学设计

《让“教学机智”为你的教学增光添彩.doc》
让“教学机智”为你的教学增光添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