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卷

2020-03-04 01:59: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7安徽中考一轮复习卷·数学

(四)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5 B: 6 C: 11 D: 16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2cm,则DE

A、0.5cmB.1cmC.1.5cmD.2cm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在△ABC中, C=90°,若BD∥AE, DBC=20°,则 CAE的度数是() A.40°B.60°C.70°D.80°

4、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H平分ABC,交CD于点E, 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 A.4 B.5 C.7 D.10

5、如图所示,一个60角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60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的度数为( )。 A: 120B: 180C: 240D: 300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B: 2对C: 3对D:4对

7.轮船从B处以每小时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方向匀速航行,在B处观测灯塔A位于南偏东75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处,在C处观测灯塔A位 于北偏东60方向上,则C处与灯塔A的距离是( )。 A: 253海里B: 252海里C: 50海里D: 25海里

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 2 倍 , 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例如 , 在 △ABC 中 , 如果∠A = 50∘,∠B = 100∘,那么△ABC 就是一个“倍角三角形”。对于∆ABC,下列条件不能说明它是“倍角三角形”的是( )

A、三边之比为 1:2:3 B、AB120 C、三边之比为 1:1:2 D、三角之比为1:2:3

9.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 ∠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则 ∠ADB为( ) A.55° B.25° C.30° D.35°

第9题图 第10题图

ABC90,

10、如图,已知在Rt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1AB中,一定正确的是( )。 2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王师傅在做完门框后,常常在门框上斜钉两根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 12.如图所示,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 ,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BC3。点D是BC边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 合),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将B沿直线DE翻折,点B落在射线BC上的点F处。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BD的长为_____ 。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4.如图,在ABC中,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若A60,PMPN;若A60 ,PNM为等边三角形;③当ABC45时,BN2PC;④当ABC45时,MPN45.其中正确的是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已知:如图,点E、A、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CE,ACCD,。求证:BCED。

16.三角板由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组成,采用不同的方法摆放可以画出很多角, (1)若按图1摆放,则得到(直接写出结果) (2)若按图2摆放,求出∠1的度数

四、(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7.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 AB10,BC15,MN3。

(1)求证:BNDN ;(2)求ABC的周长 A 1 2

D

N

B

18.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 M C (1)求证:ABMBCN。(4分)(2)求APN的度数。(4分)

五(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E是AC的中点.(1)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形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 不写作法);

①作∠DAC的平分线AM; ②连接BE并延长交AM于点F;

(2)试猜想A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定义:将一个等腰三角形分割成n个等腰三角形,我们称为该等腰三角形的n阶剖分。

例: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可以分割成2个等腰三角形(2阶剖分),可以分割为3个等腰三角形(3阶剖分),也可以分割成4个等腰三角形(4阶剖分),„。

按要求作出图形(每题只作一种图形即可,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不需说明作图理由和过程)

(1)如图1,将等边三角形进行3阶剖分;

(2)如图2,将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2阶剖分; (3)如图3,将顶角是45°的等腰三角形3阶剖分。

六、(本题满分12分) 21.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全等。如①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时,显然他们全等;②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时,我们可以证明他们两个全等(证明略);③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l, C= Cl. 求证:△ABC≌△A1B1C1.

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CA于D, B1D1⊥C1A1于D1.

则 ∠BDC= ∠B1D1C1=90°,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3)请你画图并说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SACDSABC 又S四边形ADCBSACDSDCB ∴

∴a2b2c

2解决问题: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八、(本题满分14分) 23.(1)问题发现

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求AEB的度数.(2)拓展探究

如图3,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CBDCE,点A、D、E在同条一直线上,求AEB的度数 (3)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条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①AEB的度数为 ;②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017安徽中考一轮复习卷·数学

(四) 答案

一、选择题

1、C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第三边的长为,则

,得

,可知仅有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B 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又BC2cm,所以DE1cm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此题答案为:C.

解:过点C作CF∥BD,则CF∥BD∥AE.∠BCF=∠ DBC=20°.

∵ C=90°,

∠FCA=90°-20°=70°.

∵CF∥AE,

∠CAE=∠ FCA=70°.

故选C.

4、B 解:作

平分

,

的面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C

.,

,

, 于F, 本题主要考查角的概念及其计算。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又因为

,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C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在在

中,

,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D.根据题意,可知度沿南偏东

(海里);因为轮船从处以每小时

方向上,所以,所以

海里的速

。故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 中,

,所以

,有

。在和和 中,

,所以

,有

方向匀速航行,在处观测灯塔位于北偏东

方向上,所以因为在处观测灯塔位于南偏东,所以答案为D

9、答案为C 因为、分别是

(海里)。所以处与灯塔的距离是海里。

的平分线,所以是的外角平分线,所以ADB180ABDBACCAD18025705530

10、B 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

①项,依据题意可知,②项,因为为正确。

③项,因为,由①知,

,故,所以

,所以不一定平分

,但根

。故③项错误。 为

的垂直平分线,故

,则

,所以

。故①项正确。

。因。故②项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

④项,因为因为是

,所以的中垂线,所以

。由①知,的中位线,则

,故为的中点。

。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2、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因为,,在

和 中,

,所以

,所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13、或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变换的应用。

根据题意得

,因为在

中,

①如图1所示,若,所以

,所以,所以

②如图2所示,若

,则

,所以

,因为在

中,,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或”。

14、(1)(2)(3)(4) 解:(1)

,

,正确;

(2)

点P是BC的中点,

,,

,、

,

, 中,

, ,

于点M,

于点N,

, 于点M,

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 PMN是等边三角形,正确; (3)当于点N, 时,,, ,

为BC边的中点,

,为等腰直角三角,正确.(4)同(2),可得MPN9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2)(3)

三、15 因为以,所以

16、

(1)75°

(2)1=180°-3 3=180°-30°-(180°-2) 则1=30°+180°-2=165°

四、

17、(1)在中,因为

,在

和(2)在故中, 中,因为, 因为

,又因为

周长为:

18、(1)由正五边形

,在

中,

,点

,所以是

中点,所以

为,故

,故

平分

,所以

,因为

,所以,所以。

。在

中,

,所

的中位线,

,所以

,所以 ABBCABMC,所以BMCN(2)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角形外角和性质可得

,所以

,根据三

,又因为,所以

22.答案

解:(1)如图所示

(2) AF∥BC且AF=BC证明:∵AB=AC ∴∠ABC=∠C ∵∠DAC=∠ABC+∠C ∴∠DAC=2∠C 由作图可知∠DAC=2∠FAC ∴∠C=∠FAC ∴AF∥BC; ∵E是AC的中点 ∴AE=CE.

在△AEF和△CEB中,

∴△AEF≌△CEB (ASA) ∴AF=BC. 故答案为: (1)如图:

(2)AF∥BC且AF=BC;理由略.20、

(1) (2)

六、21 证明:(1)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 CA于D, B1D1⊥C1A1于D1.

则 ∠BDC= ∠B1D1C1=90°, ∵BC=B1C1, C= C1,

△BCD≌△B1C1D1,BD=B1D1.

补充:∵AB=A1B1,∠ADB= ∠A1D1B1=90°.△ADB≌△A1D1B1(HL), ∠A= ∠A1,

又∵ ∠C= ∠C1,BC=B1C1,在△ABC与△A1B1C1中,

∵ ,

△ABC≌△A1B1C1(AAS);

(2)解:若两三角形(△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为钝角三角形,则它们全等(AB=A1B1,BC=B1C1, C= C1,则△ABC≌△A1B1C1). (3)略

七、22 证明: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可得

,

, .

八、23

,

解:(1)

,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在.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

.

. (2) 理由:

,

.

,

.和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和

中, 在 和中,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 ..,.

.

,

,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分式方程

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材料)

中考数学一轮精品复习教案:四边形

安徽中考语文复习

安徽中考模拟卷(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卷

中考复习卷二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攻略

中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中考一轮复习复习什么建议

《安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卷.doc》
安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