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

2020-03-03 22:45: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

一、简介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

二、溯源和风俗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

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三、制作工艺

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当然这不是绝

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

四、苗族银匠

由于对银饰的大量需求,苗族银匠业极为兴旺发达。仅黔东南境内,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便成百上千,从事过银饰加工的人更是多达数干。家庭作坊多数为师徒传袭的父子组合,也有夫唱妇随的夫妻组合。这些作坊常是农忙封炉,农闲操锤,皆不脱离农事活动。

黔东南境内的苗族银匠可分为定点型和游走型两类。多数为定点型,他们在家承接加工银饰,服务于相对封闭而形成区域格局的一寨或数寨,客户毫无例外来自本系,所以,也可称之为支系内部的银匠。定点型银匠的分布和数量,依据区域环境及市场需求自然调节,以施洞、排羊、西江、湾水、王家牌等地较为典型。游走型银匠同样以家庭为作坊,农闲季节则挑担外出,招揽生意。通常每人郡有自己的专门路线。他们并不局限只为本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腑,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所以也可称之为地域性银匠。湘西境内不仅苗族银匠多,而且出现了以霄山大沟乡的控拜、麻料、马高为代表的银匠村。银匠村中数百户人家,80%以上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节,村寨之中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一派繁忙景象。游走型银匠皆出于银匠村,密集的加工力量迫使银匠村的一部分人选择外出经营的方式。银匠村是湘西和贵州境内的一个奇特现象,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暇。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迸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五、苗族银饰文化的保护

湘西目前是国家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这些文化遗产,是湘西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也得承认,由于湘西地处偏远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一些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事象正濒临消失,一些非物质文化的项目和它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的危险,特别是银饰的加工技艺与传承只局限于一些老年艺人,银饰的加工后继乏人,青黄不接。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缩影,保护并发展湘西苗族银饰产业已迫在眉睫。下面我个人就如何保护和发展湘西苗族银饰产业提几点看法:

一、端本正源,构建湘西苗族银饰产业是苗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银饰是苗族外部形象的标志,是苗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一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越有特色,民族文化越丰富、民俗风情越浓烈、民族氛围越凝重,那么它的民俗资源就越十富,越是具有经济发展的潜力。苗族银饰是极

具特色的民族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要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但目前银饰市场较为混乱,如个别导游或文人把代代相传的苗族银帽、银链及其它银制品介绍为他族;大量小商小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种现象极大地欺骗了顾客,有损苗族人民的形象。因此,必须端本正源,还苗族银饰真身。

二、加快步伐,把小打小闹的作坊经济迅速转化为民族产业经济。现今苗族银饰大多数以手上作坊为主,采取小打小闹的形式,边做边卖,无标准可台,无质量可求,既费时、费料,且产量不高,工艺不一,严重地制约着苗族银饰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大市场,精选优秀的传统上艺,集结民间出类拔萃的工匠, 形成款式传统化,用料精良化,工艺民族化,制作手段现代化的银饰产业,批量生产苗族银饰。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管理,有工艺特长,有科学头脑的民族经济人才,大兴苗族银饰产业,从而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国家提出就的转移和消化富余劳动力的目标,加快苗区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苗族银饰产品的知名度。有人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部著名的电影都往往可能带来无限的商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化将成为趋势。作为民族物质生产的苗族银饰产品,怎样解决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而求得更大的发展?首先必须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个面宣传。

四、实施湘西苗族银饰品牌战略。湘西苗族银饰力求形成产业,就应该树立品牌念识。首先应该深挖苗族传统民间上艺的潜力,实现苗族银饰与苗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民族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统一,民族心理与大众心理相吻合,特色文化与求异心态相适应,做到银饰款式民族化,工艺水准现代化。其次,创造苗族银饰精品。在各种装饰品的品种上,重点开发拳头产品,创民族品牌,申清专利,注册商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品牌将让苗族银饰具有市场权,品牌是苗族银饰走向产业化的通行证。因此,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是苗族银饰通向产业化的金钥匙。

苗银保护性开发的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前述方法只是管窥之见。我们在保护性开发大湘西少数民族“非遗”的过程中,必须在多种方法与手段中,仔细筛选,有机整合,形成便捷高效的方法体系和手段系统。

总之,苗族银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迁徙的“服饰史书”,它既能让人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情况,还能为学术界提供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苗族的银饰,有如苗家人的太阳,千百年来给苗族生存的世界带来光明与祝福,向寂寥的宇宙和回归的内心投射出灿烂之光,从而产生出支撑苗家人生活美好的巨大精神力量。开发与利用苗族银饰资源,形成苗族银饰产业势在必行,期待随着苗族银饰的推广,带来世界服饰产业的新革命。

侗族银饰

苗族文化现状调查团队总结报告

银饰保养法

百银堂银饰

ps银饰制作

经典银饰广告语

银饰店策划书

银饰销售工作总结

品读苗族文化

文山州苗族文化

《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doc》
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