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

2020-03-03 09:22: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社会实践报告: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www.daodoc.com-东大赴吴起镇实践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赵军峰延安市吴起镇是长征途中重要的一站,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在陕北,他们掉转枪口,集中火力,在平顶山(今胜利山)以一场\"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采用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经过数小时激战后战役结束,大败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时,也成了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

一、行动路线:八月十号晚上,我们一行五人在西安火车站集合,开始了我们为其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集合后的休息时间,我们抓紧时间研究谈论了我们的\"行军路线\"在严密的策划后我们连夜坐上了连夜去延安的火车,次日早上七点,顺利到达延安,到达延安之时,很不巧的遇到了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给我们的行程造成了严重的困扰。随后,团队立马展开讨论。队员们都认为我们应该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难,必须冒雨前进,保证我们的任务按时完美的完成。之后,我们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向第一站--志丹县进发。当天上午十点半,我们到达了志丹县,可是,磅礴大雨最终还是对我们的计划造成了影响,在大雨中,我们联系了旅馆先安身下来,随后及时与志丹县团县委领导取得联系,为我们随后的实践任务做准备。下午一时许大雨过后,我们在团县委领导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志丹县刘志丹烈士陵园和红军大学以及毛主席旧居的参观考察活动。首先,我们参观了刘志丹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地势徐徐而上,内建有志丹纪念馆、志丹雕塑、纪念堂和各位领袖的题词,其中,毛泽东的题词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评论刘志丹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在志丹陵,我们邀请七旬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刘志丹烈士的英雄事迹。老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刘志丹烈士的生平事迹,在老人的口中,我们得之,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他是一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忠诚将士,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任红28军军长。参观完志丹陵之后,我们紧接着来到了毛泽东旧居,参观各位领导人生活起居的场所,图3为毛主席卧室内景,简简单单的一张办公桌,两个装杂物的箱子,一张床铺。但简而不凡,就在这里毛主席曾指挥各军将领英勇作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和我们现在的条件相比,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真是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参观完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红军大学旧址,图6所显示的是志丹县团县委领导带领我们去红军大学的道路,当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没有人不感叹道路的艰险,断壁残垣上开辟了仅能供一个人攀援的小路(经后人修整,才有现在的这个小路),这是红军大学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每次都得手脚并用才能够上得去。图7所展示的是红军大学学生宿舍,位于最上方的大洞是学生住宿的地方,而下边的小洞则是进入宿舍的必经之路,再在小洞的下边,有若干小台阶,当年红大的学生回宿舍必先爬上台阶,进入小洞,之后方可进入宿舍内。虽然陡峭危险,可当初威胁四起,为了抵挡敌军的来袭,这里易守难攻,是他们最理想的安身之地。图8为红军大学一科教室,图中教室内部简陋无比。这座教室就建在刚才所讲石山上,凿洞而建,可约三十五人同时上课,教室里的凳子是红军战士们自己用泥做的,因为在当时没有桌椅,也没有木匠为他们做桌椅。他们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艰苦学习,造就了一代中国杰出的英雄。曾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是培养红军高级军政人才的基地。共培训了3期学员,每期收训学员200余人。他们都是从红军中选调的久经战火考验、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团干部。参观完红军大学旧址之后,我们还了解了志丹的发展情况以及长征给志丹带来的财富,虽然到目前为止,志丹县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石油产业,但是县委领导已经认识到石油资源不可能是长久的支柱,迟早会有枯竭的一天。他们紧密结合当地特点,依靠长征发展红色旅游业,在不久的将来,长征势必会为志丹县带来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志丹县团县委领导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给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社会实践报告《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 志丹县考察完毕,我们一行开始了我们此行的重要之举--重走长征路。清晨时分,我们便打点行装,体验一段传奇。从志丹出发,我们一路昂扬,陕北的地貌很是险峻,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红军为什么要迁徙陕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样的地势条件下,红军才能发挥其之长处,打游击,搞围歼,而国民党大军在这样的地势条件下行军困难重重。在吴起镇的切尾巴战役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我军的这个优势。傍晚时分,我们顺利到达了吴起县城,我们尽快联系了吴起县团县委领导,安排了食宿,详细讨论了开始吴起镇红军长征的参观考察活动。为第二天的参观考察活动做了准备。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邀请了吴起县团县委的领导一同前往胜利山参观胜利山革命遗址,胜利山原名平顶山,红军北上到达陕北,在胜利山举行一次举世闻名的切尾巴战役,此战的胜利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后人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随即更名为胜利山。胜利山上,各大将领当年指挥红军作战时的雕像,胜利山顶,就在那棵杜梨树下,毛主席指挥了举世闻名的切尾巴战役,现而今,毛主席的雕像巍峨矗立,从容淡定,从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到胜利的喜悦,相邻的四座山顶,都有指挥红军配合作战的各大红军将领的雕像,其阵势之大,真叫人叹咦。站在胜利山之巅,俯瞰山下,万物尽收眼底,无可厚非,这里的地势优势助红军势必大胜敌军。下山之后,我们随吴起县团县委领导到了吴起县长征革命纪念馆,到有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切尾巴\"战役,在讲述中,她提到,红军到达吴起镇已经疲惫不堪,但毛主席认为,我军疲惫,敌军依旧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了一场以疲待疲,不但是血与火的较量,而且是意志与体力的较量。毛主席拖着疲惫的身子与彭德怀一道指挥了这场战役,依仗胜利山的地势优势,设埋伏,搞围歼,敌军数千铁骑顷刻之间被我军剿灭,缴获大量装备以及战马,大大补充了我军新建骑兵队力量。同时,导游还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落脚吴起镇时的生活情况等,陕北吴起镇成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在这里,我们的领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所在,看清了中国革命的真谛,坚持以民为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将中国的革命进行到底。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延安,展开了为其一天的长征知识调查活动,找路人,找学生,随机的调查他们对长征知识的了解情况,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人长征比较了解,但是少数人了解很少。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扬长征精神,让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在生活中,我们要以长征精神时刻鼓舞时刻约束,始终让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在学习中,要以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时刻警示,不抛弃不放弃方可成大器。在工作中要以艰苦朴素时刻自勉,恪尽职守,做一名优秀的公民。

二、后期总结:(一)、长征的胜利归功谁人?

1、秋毫不犯得民心长征途中,部队受尽了苦头,吃尽了难头,但他们能够胜利的走完长征之路,这是为什么?纵观长征行程,与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红军处处得民心。这主要取决于红军战士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他们对人民秋毫不犯,不光这样,他们还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发给农民,因而人民是他们的靠山。他们得到了民心,自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得天下势在必得。

2、军纪严明打胜仗在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里,第一条就是\"无条件执行\"。我想西点军校在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不凡的成就,与这条军纪密不可分。军纪是一支部队打胜仗,走向成功必备的条件。红军为什么能打胜仗?那是他们有严明的军纪。1936年2月,红

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敌军切断了其通往黔西南的道路,一度将红军包围在大山丛林里。危急关头,贺龙下达秘密突围命令,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不准点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明显声响。1万多名红军官兵,严守行军纪律,最终从敌军防线中钻了出去,保全了实力。

3、民心所向立大功红军长征是人民的长征,必定会取得胜利,再苦再累,在战士们的心目中,中央红军有正确的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后盾,必会取得胜利,在每一个战士的心中都有取胜的坚定信念,这要比利剑还要锋利。所以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势在必得!(二)、长征精神对中国发展作用:

1、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磨练了中国人的意志。苦难不再是一件让人畏惧之事,饱经磨难更是磨练了中国人不怕失败的心。

2、长征精神得来了自豪感和自信心长征的壮举改变了中国以前任受西方侵略者剥削的局面,长征的壮举让在侵略者在心中敬而生畏。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国人无限的力量,长征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教会了他们勇于奋斗,同时教会了他们只要努力奋斗就必有理想的结果。长征精神铸就了不灭的革命精神。

3、长征精神是锲而不舍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等都是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坚守,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三)、长征精神时刻教诲我们大学生刻苦好学

1、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大学时代,正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与信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当代大学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理想与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精神。通过弘扬长征精神,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宏伟的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不为利诱所误导,不为情欲所误导,一心向学,塑造良好的心态。

2、传承长征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然而,求知之路难免有磕磕碰碰,传承长征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顽强的斗志,时刻以红军长征之艰难自勉,促进当代大学生成才。

3、学习长征精神,造就大学生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一家人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有人无私奉献,家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方可和睦相处,日日蒸上。一个国家要过上好日子,则必须要每个公民都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而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一份子,必须担当起富民强国之大任。然而,我们当今需要做的就是造就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红军长征中没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这样的高尚品德,不可能有今天的胜利,所以,学习长征精神,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品德很有必要。

4、长征中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出来的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启迪民族发展的灵魂就是创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心骨,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走向前进的动力,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我们要到其中汲取经验,做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做到敢为人先。

东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吴起镇导游词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实践报告

东北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东北大学赴辽阳、鞍山社会实践团总结报告——志愿服务

赴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赴新丰街镇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东北大学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承诺书

东北大学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管理办法

东北大学实习报告

《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doc》
东北大学赴吴起镇社会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