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流程

2020-03-02 13:08: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堂教学流程

谦德传统文化学校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四个落脚点,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交流解惑,合作考试,定向反思”四个步骤,为此教务处将暂定“课堂教学流程”,以供教师课堂操作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及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为宗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建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案引领(或预习提纲)、适时点拨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以达到学生初步解决简单问题,充分暴露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问题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合作学习、深层探究奠定基础。点拨自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操作步骤】

1.学法指导: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提示自学方法。

2.示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结合教材进行独立学习。自学可以放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进行,由教师恰当选择。

3.完成学案: 学生独立初步完成学案。

4.组内合作:小组汇报学案完成情况,对积累的问题,合作解决,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

5.组际合作:小组汇报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际合作或自由交流方式解决。 6.梳理问题:梳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提炼问题。 【操作建议】

1.点拨自学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做宏观指导。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学任务放在课下。

2.自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初步合作以及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3.学生合作要根据情况掌握合作的契机:(1)存有疑难,期待帮助与解决时。(2)学生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时。

4.注重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合作方式的选择。

(二)交流解惑:交流解惑是学生自学与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效结合的过程,是提炼问题、

1 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集中互动的主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拓展与提升。交流解惑注重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成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操作步骤】

1.汇报学情:组长汇报本组学情并出示本组疑点、难点。 2.互动解疑:学生自由互动,明确解疑办法和结论。

3.精要点拔:教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启发点拔,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原理。 4.当堂训练:出示考题,限时演练,梳理问题,为合作考试提供内容。 【操作建议】

1.注意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与功能取向。 2.学生交流学习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方式。

3.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4.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点拨。

(三)合作考试:合作考试是学生通过先独立再合作的考试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解惑性考试的特指。它的实质是学习,而不是检验,是对教与学方法的优化和统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解惑及提升,达到融会贯通、能力迁移的目的,真正实现评价多元化。

【操作步骤】

1.科学命题:合作考试的试题来源于 “点拨自学,交流解疑”过程中问题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命题形式,挖掘命题资源,从而确定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合作考试题。

2.合作答题:教师下发考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有合作必要时再合作答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做必要的指导。

(1)合理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 (2)开卷答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开卷答题并交换互批。 (3)组内合作:组内互助研究解答疑难问题。

3.组际合作:组内合作后存在的问题,由组际合作研究解决。教师要把握问题的价值取向及组间问题研究过程的调控。

4.点拨释疑: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教师强调重点,释疑难点,同时梳理方法,总结规律。

5.合理评价:合作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而及时地点评,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操作建议】

1.合作考试的安排取决于问题的积累量,问题量适中的时候,即可进行一次合作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合作考试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及试题量。

2.突出合作考试主旨,因学设考、以考促学。强化对基础知识、文源理法、疑难问题的解惑学习。

3.要重视合作考试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避免学生考试过程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确保考试真实有效,。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高尚的荣辱观。

(四)定向反思 :这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拓展和提升,是探寻规律方法,生成能力的过程。反思的问题是载体,原理是重点,方法和思维是方向。定向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对接。有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又一次融合。

【操作内容】

1.课程定向:利用标准的课时与课型上好反思课。

2.对象定向:以学生反思为主,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互动反思,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反思。

3.内容定向:(1)反思素材来自合作考试、即时或最近课堂遗留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自然、生命的认识。(2)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需要总结和梳理的问题。(3)纵观学科和专业学习所关系到的学法和思维方法。

4.方法定向:(1)对于课堂遗留的问题进行技术性反思。技术性反思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思维过程等的反思。(2)对学段和单元知识体系的问题进行原理性反思。(3)对学科进行专业性的反思,主要是进行思维和方法反思。

5.步骤定向:(1)出示客观问题。(2)教师明确反思方法和要求。(3)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交流。(4)归纳总结,梳理思维方法。

【操作建议】

1.定向反思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反思建立在学生反思基础之上;学生反思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载体。其实质在于形成思维能力。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对反思课进行充分预设,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疑难问题的积累量设置反思课,集中解决问题、梳理办法。 4.定向反思不应局限于学科和知识体系本位,应以之为载体,引导教师能够用科学态度、哲学方法反观知识,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宽阔,看问题更高远。

3

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有效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铜鼓中心校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doc》
课堂教学流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