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总结

2020-03-03 13:16: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几年来,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以推进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目标,大力实施"一优化、三突破"战略,努力构建"五大特色经济"板块,全力抗击"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为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市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全国农业执法示范县"称号;在今年国家公布的优质农产品优势区域中,我市柑桔、油菜、棉花三项进入优势区域,是湖北省唯一有3项进入国家优势区域的县,并被湖北省纳入柑桔、油菜、棉花、优质稻4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全省纳入优势产业带最多的县(市);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随着全市农业地位不断提升,市农业局也在荣誉上获得了大丰收。数次荣获"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种植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植保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荆州市农业局综合考核为先进单位,荣获荆州市农业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2002年被市政协评为"人民最满意单位",2003年在市政府"三大建设"评比中,获得"政风洁廉公仆杯"总分第一名。 2004年农业和部门工作成绩斐然,完成了十件大事。一是松滋市农业检验检疫中心建成;二是成功承办全省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暨简化节本技术现场会;三是承办全省高产优质早熟油菜现场会;四是开通农业局局域网,初步实现办公现代化;五是成功举办松滋市首届柑桔产销衔接会;六是松滋市国家"十五"第一批优质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经国家和省验收合格;七是"上明"牌柑桔、"八宝"牌棉花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名牌农产品;八是成功承办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种子公司实现民营化,大湖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九是毒鼠强等剧鼠药清查收缴工作进展顺利,共清缴70余公斤,受到省和荆州市通报表扬;十是完成机关院内绿化、美化。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农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

棉花。今年19.31万亩,比上年增3.43万亩,增21.6%,预计总产1.39万吨,增0.13万吨,增10.3%。柑桔。面积增加到20万亩,比1999年增加3倍,总产3.9万吨,增加到6.5万吨,增2.6万吨,增66.7%。

2、农作物品种品质不断优化。

3、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4、五大板块经济产业带已成型。

5、专业村建设成效显著。

(二)战胜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全面丰收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达半月的盛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突破50年来气象记录,我市最高温度达39.7℃,高温热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稻结实,但我市中稻结实率达到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灾害,农业部门及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导下,措施得力,夺取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35.2吨,棉花1.4万吨,油料549.9万吨,蔬菜109826万吨,柑桔万吨。

2、科学品种定向。棉花以"鄂杂棉4号"当家,示范种植d180、荆抗97-28等高抗抗虫棉品种;油菜主推"华杂4号"、"中油杂3号"、"中双7号"等双低品种;水稻主推"两优培九"、"粤优938"、"红莲优6号"、"金优928",今年我市中稻结实率高于其它县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定向科学。

3、运用优新技术。一是绿色食品技术。重点推广高效bt农药、种子包衣、频振灯、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有害物残留。二是轻简化节本技术。重点推广农田化学除草、水稻免耕抛秧、油菜免耕翻、果树生草覆盖等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三是设施技术。棉花营养钵育苗18.5万亩,双膜棉1.15万亩。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济建设的主线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用产业思路来研究、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通过壮龙头、建基地、跑订单、拓市场、强中介,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1、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在2004年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评选活动,我们申报了10家,有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银达利米业公司、云祺公司等3家被评为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望春花集团与加拿大万安利公司联合我市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年加工水果能力5万吨的浓缩果汁项目,该项目全套引进意大利橙汁加工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橙汁加工生产线,目前是长江上中游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果蔬汁加工基地。

2、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迅猛。 2003年成立的松滋市柑桔产销协会,是全省第一家柑桔行业协会,我市是全省第一个柑桔产业实现行业协会管理的县市。近3年来全市新开发柑桔基地8万亩,协会统一供苗500多万株,每亩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发放光碟220盘张。苗木供应实行"协会采购,乡镇参与,专家签字,终身负责",柑桔销售以协会为平台,以"主导销售、健全网络、统一价格、提高效益"为方针,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柑桔价格,使果农获益。去年全市新上柑桔产后处理加工生产线6条,柑桔成功出口北美40吨。今年9月,由农业局主办、协会承办的"松滋市首届柑桔产销衔接会"成功举办,全国11个省22个县市57名客商与会,现场签订柑桔销售合同5500万斤,合同金额2200万元,解决了柑桔卖难问题。

3、私营农庄方兴未艾。(四)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符合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的要求,才有市场竞争力。我市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以此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2000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以山区、丘陵、平原、城郊、危水旅游等五大生态区和八大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农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畜牧养殖工程、水产养殖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危水生态旅游建设工程)为重点建设内容,抓了5个生态示范乡镇,5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500个生态农庄,5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工程.市特科所、老城白龙埂柑桔场、陈店荷花冲村被省农业厅评为"生态农业基地"。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3、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去年7月份我市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制订了全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及优惠奖励政策,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市政府奖励1万元,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奖励5000元。确定了首先在柑桔、西瓜、茶叶、蔬菜、水产品、蜂蜜、食用菌、果汁等八大类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行动。我市"上明"牌柑桔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今年3月份获得省无公害食品标识,柑桔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工作正抓紧进行。我市还有一批农产品如银达利稻米、望春花果汁等品牌正在着手申报绿色食品标识。

4、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五)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服务"三农"是农业部门的神圣使命。近几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

2、逐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 我市是较早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县(市),2000年五站合一在荆州市率先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定编24人。2002年我市被纳入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和省农业政法示范县建设,购买数码摄像机一台,数码相机一部,完善了交通、通讯设备,建立了完备的农业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成立了局长张启义为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农业行政执法督查组,实行政务公开,做到"两有三挂四上墙",制订了《松滋市农业行政执法督查办法》,完善了农业执法"四制"。自实行综合执法以来,2003年农业执法大队被评为全市十星级文明单位,有14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无一名执法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没有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和扰民现象发生,所办到的案件也没有一例因复议、诉讼而改判或败诉。

3、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去年,我们筹资10多万元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使我市农业搭上了信息快车道。一是制作了松滋农业网页,形成对外宣传松滋农业的窗口;二是建立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农产品信息并向全市发布;三是全市各乡镇接开通了农业网"一站通",形成了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平台

4、健全农业科技教育体系。

5、兴建农业检验检疫体系。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去年开始我市着手筹建农业检验检疫中心,在原种子检验站、肥料检测站基础上,先后添置了油菜芥酸硫甙检测仪、种子智能恒温箱等设备。今年筹资50万元,装修了办公楼,购买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农业检验检测中心,种子、肥料质量检验难过了省级计量认证。

(六)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

1、以学习贯彻"农业三法"为契机,促进干部学法用法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把学习《农业法》、《草原法》、《土地承包法》"农业三法"作为今年"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普法坚持四个结合,即一是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紧密结合。先后请市委党校讲师给机关干部上学习十六大报告和wto知识辅导课,调动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我局被评为市wto知识培训先进集体。二是与端正行风、规范执法紧密结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农业部门向全市人民作出十项承诺,依法完善机关管理十项制度,进行四项规范,即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政策行为、规范办事行为。三是与部门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市大湖农场、市面上种子总公司作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组织两家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改革相关政策,增强了干职工遵纪守法意识,依法处理有关遗留问题,种子公司实现民营化,农场顺利改制。。四是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局党组在法制宣教工作中,把农业行政执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维护农民利益作为依法治理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加大"法轮功问题"处理力度,确保"三个零指标",被荆州市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单位"。

2、以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为重点,切实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1)深入开展以种子、地产肥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战役①坚持市场普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②坚持规范与处罚相结合③坚持普法与维权相结合。今年共受理农民投诉60余起,其中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27起,市农业检验检疫中心为申请人出具鉴定意见书13份,农业局督办大案3起,为农民挽回可得利益损失70多万元。

(2)努力扑灭以柑桔溃疡病为重点的植物检疫性病害战役。 我市水稻、柑桔是国家和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为保证两大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柑桔检疫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柑桔疫情进行一次普查,在沙道观镇集中销毁有检疫性病害苗木68.7万株,在万家乡销毁带病苗木4000株,并对八宝镇白水淌村一农户200株成树进行强制性除害处理。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和漫延。为防止水稻检疫性病害传入我市,十月我们对外地调入种子进行一次细菌性条班病普查,十一月又与市粮食局联合转发省农业厅、省粮食局《关于严禁从稻水象甲疫区调运水稻种子、稻谷、稻米及其加工产品的通知》,并设立举报电话。今年共查处植物检疫方面案件2起,罚没5000多元。(3)彻底清缴以毒鼠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剧毒鼠药战役。

(七)继续推进部门改革,全面提升部门经济效益和运行水平。 农业系统共有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8家,近几年来,系统各单位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农业部门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00 万元,利税100万元,经营管理比上年下降70万元,化解债务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下降6%。

1、深化部门改革。(1)认真分析现状,理顺改革思路。农业系统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逐年滑坡、职工收入普遍偏低、经营机制严重滞后、科技推广难度大,针对现状,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农业系统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广泛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改革氛围,形成改革共识,狠抓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因企制宜,制定方案。农业系统事业单位有生产经营型、技术推广型、科研型和管理型等多种类型,情况复杂。改革必须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一场(厂)一策,一企多策的改革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办法:①事企分离,把真正有社会化服务职能的事业与企业分离,如,大湖棉花原种场、东岳棉花原种场,保留两场事业单位和部分干部编制,将两场所办的良种棉加工厂从原种场分离,编制以外的干部职工分离到加工厂,加工厂按企业组织生产经营,自负盈亏。②整体事改企,王家大湖农场2003年底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后,注销了正科级事业法人,整体改制成了公司,干部职工一律用40亩农田安置。③置换身份,民有民营。市种子公司2003年被市委政府确定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实行了全员买断,置换了干部职工身份,原公司资产通过评估后整体出让给了金松种业公司(新公司),新公司由原公司31名职工入股组建,实行民有民营。④优化组合,竞聘上岗。市水稻原种场、市特产开发公司严格实行定岗定责、定酬、公开竞争上岗,末位淘汰。⑤合伙经营,市土肥站6人,共同出资100多万元经营优质肥料,年销货额突破1000万元。⑥分块承包,市植保公司按门市部、综合经营部、批发部三块进行承包。(3)企业改革初具成效。①观念变了。普遍认识到只有改革提出企业的唯一出路。②体制新了。市种子公司实行民有民营,是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最彻底的一家,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③机制活了。王家大湖农场通过改革,按《公司法》组建了松滋市金桂农业发展公司,管理人员由原来25人减少到了6人,生产经营活动再不由行政导向,真正实现了按照企业机制运作。④债务轻了。通过改革,全系统共化解各方面债务近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⑤效益好了。王家大湖农场事改企后,实行了全员保险,新公司当年可以收支平衡,减亏45万元。东岳原种场、大湖原种场当年可减亏50万元,市种子公司组建的民营公司当年可盈利50-100万元。

2、大力招商引资。

(八)抓文明创建,努力提高农业部门整体素质。

1、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文明创建活动。

2、加强党建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

3、抓好机关环境改造升级。 前几年我局是"局长住厨房、高工住门房",在社会上曾一度地位十分低下,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局党组一班人把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和机关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当作提升部门形象的大事来抓,筹资200多万元修建36套职工住宅楼,装修了办公大楼,绿化了机关大院,更新了办公桌椅,添置办公用具,干部职工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极大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部门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年来,全市农业工作及农业系统部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主要表现在:

1、全市农业优势区域建设力度不大,特别粮食生产有所滑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较弱。

2、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技人员政策不落实,人心不稳,服务手段乏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工作,形成"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农业行风,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作贡献。

三、明年及后段工作规划: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重点以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农产品名牌品牌,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建设全面的农村小康社会。

(三)工作措施

1、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重点扶持湖北望春花果汁公司、银达利米业公司、市特产开发公司、市东岳原种场、金松种业公司的一批基础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侧重于基地建设、品种改良、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服务。

2、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农业行业协会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以柑桔、油菜、棉花、优质稻四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为重点,搞好区域规划,纵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

4、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建立5万亩柑桔、10万亩水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5、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扩大"上明"牌柑桔、"宇丰"牌种子、"东原"牌棉种、"宝利"牌西瓜、"南丰"盐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把品牌做大做强。

6、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执法体系、农业科教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检验检疫体系,形成完备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

7、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转移农民促进增收。

8、抓好部门经济建设。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清收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人才、资源、资产存量等优势,壮大部门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doc》
农业局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