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20-03-02 05:04: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音乐歌唱课中不同伴奏方式的效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洪波

一、研究背景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10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伴奏条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乐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伴奏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 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 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 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伴奏对歌唱的意义:伴奏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 歌唱教学的伴奏方式:钢伴音响伴奏自己敲击节奏伴奏学生合着伴奏寻找韵律效能:这一词语有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保证音乐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伴奏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老师对伴奏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伴奏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及兴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参与的积极性上收到影响。

5.不同伴奏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烘托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引领效果。因各种伴奏方式的优点差别而出现不同效能性。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综合运用伴奏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投入的全面认识所学内容,在对音乐的整体形象得以把握后能够把外部听觉和自身机体动作结合运用,从而能够形成听、击节奏、唱三者统一的协调运作,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音乐感知力,这才实现歌唱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运,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运用与学生歌唱学习所产生的能动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种认识或是一定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课中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完善的研究内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现由想法、认识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乡》《无锡景》《丹顶鹤的故事》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定群体--------选择七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法 --------实行班内比较,比较不同歌曲类型出现的差别效果。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所能实现的效果。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实际的感受音乐及再创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答卷调查学生对各个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与认识。

六、课题研究读书目:

《中学音乐教学法》作者:邵祖亮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唱歌教学法》作 者:鲁美丽主编 陈登颐译出 版 社:音乐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主编:王次炤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课题研究读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13年2月5日至2013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

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2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

2013年2月5日至2013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

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1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完成读书笔记

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20日读完《音乐美学》 完成读书笔记

八完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时间:

第一阶段:2013年2月

该阶段主要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重点,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确定研究使用的教学内容、研究对象;进行人员分工;上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

2013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13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13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乡》

2013年4月15日,案例分析:《无锡景》

2013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顶鹤的故事》

该阶段主要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2013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课导入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个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