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

2020-03-01 16:27: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华时评:和谐春运始于购票公平

2013年01月22日 16:58:0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樊曦)春运将至,“一票难求”又成焦点。网络与窗口预售期的差异、抢票软件的泛滥、对票源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的质疑,让公平购票的问题再次凸显。和谐春运是每个人的期盼。给每个人公平购票的机会,正是建设和谐春运的起点。

运力不足是当下中国铁路交通的客观特点。加快铁路建设,协调区域发展,提速城镇化进程,是解决铁路车票紧张的治本之道。然而,当下不能满足每个出行者都买到火车票的现实面前,构建公平公正的购票环境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首先,票务信息应该公开透明。虽然火车票有限,但要让旅客对票务信息明明白白。包括春运期间的运力安排、每次列车车票总数、余票等等信息,铁道部都应做到在车站、网站等公开显示,一目了然,供购票者参考。

其次,车票预售应同步。现在网络、电话订票提前20天预售,而车站窗口、代售点提前18天预售。此举可以引导更多人走向网络、电话订票,省却排队之苦。但还要看到,毕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上网,只能去窗口排队。这些人很多来自农民工等群体,出行不易,理应得到社会更多关爱。

再次,订票网站要完善。要提高12306网站的“抗击打能力”。现在到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订票时段,12306网站每天点击量约20亿次。流量巨大不能成为网站脆弱的理由,也不能单纯责怪抢票插件“添乱”。打铁还需自身硬,根本之策还应是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应当着力优化网站系统架构,

提高处理能力,完善操作流程。此外,铁路部门还可以尝试引入商业网站协作售票模式,分担服务器压力。

一票难求,更考验有关部门一心为民的意识和力度。引入社会监督、完善公平环境,让每个人享有公平购票的机会,应当成为今年春运的强劲旋律。

新华网评:治雾霾弥城 先治治“城市病”http://www.daodoc.com2013-01-18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促使人们不得不对粗放式发展和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雾霾围城,各地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但多数仍属于权宜之计,“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居多,其实难以治本。要根治雾霾,应先从治理“城市病”入手。

“城市病”说到底是一种“发展病”,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方式。眼下,一些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张,越来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北京为例,目前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的供应常年紧张。此外,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无疑都在给环境治理“添堵”。

近年来,扩城、造城运动在全国屡见不鲜。殊不知,在交通和能源资源供应难以同步的前提下,“摊大饼式”式的发展,只会让“城市病”愈加严重。一些城市为拓宽道路,不断挤压甚至拆除了自行车道,不少市民因此失去了环保出行的机会,被迫加入“购车一族”,加大了治理城市污染的难度。

“城市病”考验着“美丽中国”,也是导致这次雾霾天气持续多日的重要原因,治理“城市病”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反思“城市病”的同时,开始追求“幸福指数”、“健康城市”、“绿色城市”,以减少“城市病”的深度传染。江苏江阴、河南平顶山等地把“幸福指数”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等地通过大规模实施“煤改气”工程,使这个冬天增加了不少晴朗天气;浙江杭州推出城市免费公共自行车,也受到市民热捧。

这些都是治疗“城市病”的积极尝试,也是治理雾霾的有益探索。同呼吸,共责任,只

有各地真正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入手,倾情倾力倾智,“天蓝、山青、水绿”的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制度反腐才是治本之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从而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反腐败要进入法治轨道。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措辞日趋严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当前,人民群众反腐呼声和反腐热情越来越高,每年两会,反腐都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第一话题。而网络反腐以其强大的公众参与性,改变了传统反腐格局,在聚集起广大民意的同时,也聚集起反腐的巨大能量。

反腐的认识高度在提升,反腐的路径选择也必须更明确。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中进行,离开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反腐败行之不远。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依法反腐、推动国家反腐败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正当性。在法治轨道上的制度化反腐,要求反腐败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既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维护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稳定性。无论反腐败的形势多么严峻,反腐败的需要多么迫切,运动式反腐败都是大忌。在法治轨道上的反腐败就是以法律的稳定性,克服政策反腐败的随意性,以法律的稳定性,克服因人们注意力的转移而导致的反腐败的弹性。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反腐倡廉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这里讲的就是反腐败的持续性。只有让反腐败进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保证反腐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保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真正预防腐败。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犯罪,更在于预防犯罪,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可以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

只有将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持久信心,才会使中国的反腐败更加科学有效。(本报评论员)

让节俭务实会风浸润日常政务

如果说今年地方“两会”最大的变化,恐怕就在于这一股节俭务实之新风。毋庸置疑,这股新风拂面有着积极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节约不少公帑,也有利于增强会议效果。

当然,人们在欣闻变化的同时,更是希望这股新风能够浸润至整个日常政务活动。毕竟,如果把政治活动比作一台机器的话,“两会”仅仅是其中一个部件,而机器的良性运转,取决于整体部件的精良程度。说白了,如果随着各地“两会”的闭幕,公款吃喝、彩旗飘摇、大搞排场等奢糜之风照旧活跃于政务活动,“节俭务实”显然是谈不上蔚然成风,而更像是“一阵风”。正因如此,我们不仅要继续掀起良好的会风,还要着力通过优良会风促政风。实现这一点,至少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通过制度践行朴实作风会风。事实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去年年底一致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为制度推行做了一个“顶层设计”,只不过,会议究竟怎样开才合理、个别地方仍然开“豪华会议”又该如何等等,这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度进一步细化,并使之更具操作性和监督性。毕竟,“八项规定”虽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性和号召力,但部分地方仍然大搞“下有对策”。例如内蒙古某贫困县一副县长年终为接待一天泡八次温泉、无锡一街道办官员集体飞赴厦门开会等现象就是典型。

二是在制度化朴实会风的基础上,如何让节俭务实贯穿于整个政务活动,更是一个深刻的政治命题。例如“两会”不用高档酒菜,那么对于日常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又该如何监督?要知道,对比近期国人广泛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两会”用高档酒菜不过“九牛一毛”。正因如此,“两会”新风要想取得持久的带动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时把节俭务实的精神体现在日常政务活动的制度上,甚至内化为每一个干部和机关的政务自觉。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制度制定出来了,还要谨防执行难问题。事实一再证明,好的规定难以落实,问题常常不在规定本身,而是缺乏配套措施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违规成本过低,才导致很多规定都形同虚设。基于此,要规避“两会”新风不是“一阵风”,不至于在平常政务活动的执行中走样、扭曲,应从如下两点入手:

首先就是要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例如财政预算和使用公开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子上消弭公款招待不计成本、以办公用品的形式开具发票来冲账等滥用公帑现象„„

其次是建立起立体的监督制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与举报机制,另一方面则要有相应的问责措施。这里须特别提醒的是,除完善体制内监督,还很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舆论监督——一旦有了网络、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就必须迅速介入,以实现违纪必究,维护作风建设相关制度的高度权威。

总之,地方“两会”新风仅仅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政风作风的根本转变离中央以及民众期待还有相当距离,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深刻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

新华时评

新华时评

新华时评

新华时评

新华国际时评

新华时评集锦

新华时评5

新华时评:改进作风要从领导干部做起

新华时评:企业有活力 经济有动力

新华时评:用法治之手解开“钉子户”死结

《新华时评.doc》
新华时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