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

2020-03-04 01:31: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我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又对学习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埋下伏笔,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高中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图表或多媒体进行演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升读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是: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阅读地图(图表)、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主要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想出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水能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这样自然而然导入本课所学内容——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新课教学

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已经掌握了洋流的概念、主要动力以及分类。下面,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北半球冬季世界洋流分布图” 和我事先准备好的探究问题。

问题设置如下:

1、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有什么关系?

2、中低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有什么差异?请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3、分析南纬40度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4.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的洋流流向有什么区别?

这样处理,突出重点,层层设问,各个击破,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所探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学生小组活动时,我会巡回观察学生分组学习情况,并适时鼓励或点拨,特别留意参与程度不够的学生。通过各小组发表探究结果,我能够掌握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对于不足之处我会进行纠正与补充。 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突出地理学科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的特点。

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反复画写。(提示:注意纬度位置确定,可以利用0度、30度、60度纬线。

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先让学生看图说出洋流的名称,最后再动态展示洋流的分布以及流向。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通过画图、填图可以直观的感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 案例分析 学以致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步:引导学生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画出各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流和暖流,并让学生具体分析西欧海洋性气候和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通过比较得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四大渔场地理位置,联系洋流成因、性质、分类,讨论并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第三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案例说明洋流对航运、海洋环境的影响。

之所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记忆。 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

讨论环节:假如要使一个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漂流到亚洲沿岸,或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哪里投放?简述其可能的漂流路径。

通过以上的讨论达到巩固联系、拓展深化本节所学知识的目的。 第五环节 小结与作业

为了回顾知识,强化记忆,我通过设计梯度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如下:

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设想如何才能充分收集利用海水运动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服务? 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概念、成因

二、分布规律

三、地理意义:气候、生物、航运、环境 教学过程模板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给同学播放一段XX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xx,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板书。

2、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课题。

3、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入。问题:

利用xx导入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4、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学生对这些知识充分回顾后,我会适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课题。

之所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是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内容基础上的深入,复习前面的知识要点,对于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大有裨益。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新课教学

1.知识点都很难,同上

2.知识点简单(人文)。先分组探究全部知识点,再进一步探究难点。 第三环节 巩固提高 第四环节 小结与作业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思路与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洋流教案

高一地理《洋流》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洋流》复习学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说课稿

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doc》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