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困惑

2020-03-02 01:47: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我们成长慢的原因在哪里?

据有关统计,60%的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成长慢、集聚抗风险能力弱是许多民企难以通过生命高危期的主要原因。而经营管理上的短板和经营理念上的短视又是民企成长慢的根源所在。

1.经营管理上的短板。调研中发现,民企在经营管理的主要环节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现象。

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多数生产型民企,在生产组织、流程设计、岗位职能、评价体系等生产管理环节上,理念落后,水平低下,不仅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有巨大差距,甚至落后于泰罗时代科学管理“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的要求。泰罗在其所著《工厂管理》一书中说过:“管理技术的定义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方法去干’”。我们许多民企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效率与效益在生产环节就遭到阻截。

营销管理上的短板。营销管理是经营者引导产品和服务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全部管理活动。把产品和服务从生产者有效地流转到消费者是一门艺术,必须是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多数民企并未掌握这门艺术,营销管理的短板,一是“短”在“卖给谁”上,对消费群体缺乏数量测算、层次划分、购买意愿调查,往往是面对消费者,却非购买者。二是“短”在“怎么卖”上,自营?委托?批发?零售?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组合就会有不同的机会生成,有不同的风险生成,有不同的成本模式,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在这种复杂的营销“八阵图”前,许多经营者往往迷失方向。三是“短”在“何时卖”上,营销的活的灵魂就是把握时机,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春秋时代的谋士计然深谙商业之道,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著名的经商理念。但我们许多民企不善于捕捉“活的灵魂”,不善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营销管理的短板,使企业的经营绩效严重流失。

员工管理上的短板。有些民企经营者自以为能给员工开工资,就可以以救世主自居了,人文情怀淡薄,管理方法简单,短板现象突出。对员工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添了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是难以克服员工的埋怨情绪。亚伯拉罕·马斯洛时代就告诫人们,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给员工开高工资,却不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那么,员工的埋怨情绪会伴随工资增长而增长。其次是难以激活员工的敬业精神。考核、奖惩、晋升、培训等标准不公正、机会不平等,无法培育和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第三是难以凝聚团队意识。看人、用人总有亲疏之分、内外之别,只会使圈子文化盛行,非正式组织林立,而难以形成以向心力、凝聚力为主要特征的团队合力。第四是难以规避道德风险。没有向上的企业精神支撑,失去健康的主流文化引导,极易诱发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寻租行为、“胳膊拐向外拐”现象很难避免。员工管理的短板,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极具毁灭性。

2.经营理念上的短视。管理上短板现象严重,抑制了成长能力,加大了生存压力,这反过来又约束和降低了经营者的眼光和境界。为了能在盈利能力不足的局面下维持企业生存,各种短视行为充斥于民企的经营活动之中。常见的短视行为有:一是从环保偷排中节省一点;二是从税收偷漏中节省一点;三是从原材料以次充好上省一点;四是从克扣员工福利待遇上省一点;五是从生产现场因陋就简上省一点。这五个节省一点,为企业取得了眼下的蝇头小利,延续了企业的经营寿命,表面上看是一些聪明之举。但一经剖析,即会感叹这是糊涂至极。因为,每完成一次“节省一点”,就是对企业生命机体的一次重创,同时也是对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的一次危害。“节省一点”的行为,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不仅救助不了企业自身,而且还会给社会留下无穷祸害。

“创业25年了,我感觉,今年的经营形势是有始以来最艰难的。”6月3日,在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交谈中,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松林做出这样的判断。他向本报记者细数了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亏损、融资难、用工成本高、税费压力重……“现在的小微企业成了弱势群体,有人问我是否考虑让小孩接班?我说自己都苦死了,谁还想让孩子接班受苦?”

在中国经济时报的本次调查中,李松林的判断与困惑并不鲜见。数量众多、业态多样的小微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2012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成本上升、用工难、融资不易且贵、市场竞争激烈、政策玻璃门等等。

采访中,大多数小微企业对当前的处境判断是“艰难”的,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那时候的企业是一下子倒掉,现在是在慢慢煎熬”,中国经济时报此次当面采访的113家小微企业主中,有相当多的人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有不少企业主同时表示“日子还能过”,而且,有些过得还不错,尤其是那些有独家产品或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小微企业。

虽然有抱怨,也有人喊着“干不了了”,但他们仍然有期待,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哪怕是苦苦支撑。为的是“稳市场,保客户”。这是本次调查发现的一个值得回味的现象。

拿李松林来说,他对本报记者说,为应对艰难处境,他做出了不少改变:开始重视建立销售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升品牌,尽力保证内控制度更健全,投资也更谨慎。

销售:整体持平略有下降明显向减少方向倾斜

5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州昊宇服装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说,自己企业目前的销售状况与去年基本持平。这是因为欧盟市场不行的时候,他开拓了俄罗斯市场。而他的那些将产品出口到欧洲、中东的同行则处境不妙。因为销售情况不佳,张文杰的一位同行朋友最近几个月一直没有开工,工厂将放假到7月份。

这与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组调查的113家小微企业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相一致。问卷分析显示,今年1—5月,小微企业同比销售情况是:整体在基本持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销售减少者多于增长者,高增长所占比例最小。从销售情况看,小微企业今年1—5月份生存状况有一定难度,销售基本持平的比例最高,占32.7%,销售减少10%—30%的比例为26.7%,仅次于基本持平的比例32.7%,减少30%以上的所占比例高于增长30%以上的比例,销售状况明显向减少方向倾斜。

分行业来看,机械制造业超五成的企业销售减少10%—30%;纺织、服装行业近五成企业销售减少10%—30%;医药行业有四成企业销售减少10%—30%。

从地区来看,抽样表明,广东企业销售情况不佳,近七成(66.7%)的企业销售订单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浙江四成企业销售减少,两成企业销售增加,其余持平;四川企业近四成(38.5%)销售增长,三成企业销售持平,三成企业销售减少;辽宁近三成(28.6%)企业销售减少,近五成(47.6%)销售增加;山东企业近五成(46.2%)销售减少,近15.4%的企业销售增加;湖南企业销售情况良好,近四成(36.4%)呈现增长。

本报调查组发现,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环节监管不力、销售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会影响销售业绩。另外,销售情况与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率的下降、资金紧张以及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利润:增长空间有限发展动力不足

中国经济时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看,目前,小微企业利润率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

本次113家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约一半企业的利润处于5%—9%范围内,仅有不到20%的企业有10%以上利润率,利润率很低、不盈利、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加起来已经超过30%。分行业看,纺织、服装行业,化工行业和服务业的利润率维持在一般水平,农产品加工和电子行业的利润率偏高,机械、建材的利润率较低。

物业企业发展困惑解析之人才篇

企业发展

课题困惑

思想困惑

阅读教学困惑

企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企业发展演讲稿

企业发展演讲稿

企业发展演讲稿

企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企业发展的困惑.doc》
企业发展的困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