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观后感

2020-03-02 08:28: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丁肇中的故事

读完丁肇中的故事,首先对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了初步的认识,他的认真,他的坚持都是他如今成就的根源。并且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根在中国。为了祖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在他亲自指导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已经在欧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而且还热心为祖国培养实验物理的研究生而努力奔波。现在他受聘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样的一位的学者是令人敬佩的,而且,会被永远记住。

二.居里夫婦的故事

居里夫妇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科学的真谛,他们一直都是在简简单单地坚持,坚持着她们心中的理想,居里夫人曾说过: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同时皮埃尔的陪伴也是居里夫人强大的精神支柱,他们一起提炼出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元素,并将其命名为钋和镭,他们一起努力,为了证实钋与镭的存在,那段时光相信是他们一起拥有的最美好的时光。皮埃尔的离去虽是悲痛却击不垮坚强的居里,她会带着科学的梦一直走下去。

最后,就像居里夫人说的: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三.诺贝尔奖获奖名录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许多年来,有众多的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意味着这些年来,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走向更好的未来。而狭隘一点看,仅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中少有中国人,觉得自己的民族应该有更大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能更进一步,发展成真正的强国。

四.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文现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隆重的重新下葬。

“你不必赏我像赏给圣保罗的恩宠,但求你赏赐我像你给圣伯多禄的宽赦和右盗的仁慈”,这是哥白尼死前他为自己预作的墓志铭,他已与世长辞,但他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真理。

五.扫描隧穿显微镜

扫描隧穿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利用电子在原子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将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状态转换为图像信息的。在量子隧穿效应中,原子间距离与隧穿电流关系相应。通过移动着的探针与物质表面的相互作用,表面与针尖间的隧穿电流反馈出表面某个原子间电子的跃迁,由此可以确定出物质表面的单一原子及它们的排列状态。

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及亨利希·罗勒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厄恩斯特·鲁什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 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颌在低温下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隧穿显微镜的原理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上的隧道效应及隧道电流。金属体内存在大量\"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体内的能量分布集中于费米能级附近,而在金属边界上则存在一个能量比费米能级高的势垒。因此,从经典物理学来看,在金属内的\"自由\"电子,只有能量高于边界势垒的那些电子才有可能从金属内部逸出到外部。但根据量子力学原理,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还具有波动性,这种电子波在向金属边界传播而遇到表面势垒时,会有一部分透射。也就是说,会有部分能量低于表面势垒的电子能够穿透金属表面势垒,形成金属表面上的\"电子云\"。这种效应称为隧道效应。所以,当两种金属靠得很近时(几纳米以下),两种金属的电子云将互相渗透。当加上适当的电压时,即使两种金属并未真正接触,也会有电流由一种金属流向另一种金属,这种电流称为隧道电流。隧道电流和隧道电阻随隧道间隙的变化非常敏感,隧道间隙即使只发生0.01nm的变化,也能引起隧道电流的显著变化。

总之,隧穿显微镜的发明是伟大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观后感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总结

大学物理小结

大学物理(B)

《大学物理观后感.doc》
大学物理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