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2020-03-02 19:14: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河北工程大学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空巢老人”家庭是指身边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包括独居老人、俩老夫妇和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也包括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的老人。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空巢老人”家庭将逐年递增,成为老人养老的主要模式,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且由于“空巢”家庭出现的时间早,老年人的寿命又延长,因此有些老人在“空巢”中要生活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以此叶庄居于近期基本摸清了“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现就我区“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基本状况

截止2009年低,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70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92%。此次调查的37个居民小组共有1635户5062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705人,“空巢老人”家庭133户,占总户数的8.1%;“空巢老人”为17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5%,其中男97人,占“空巢老人”54.9%,女79人占45.1%,60—69岁的61人占34.5%,70—79岁的74人占42.3%,80岁以上的35人占20%;单身老人户为90户,占“空巢老人”家庭总户数的67.7%。按“空巢老人”的意愿分,被迫型的“空巢老人”家庭44户,占总数的33.1%,其中包括无子女家庭39户;自愿型的“空巢老人”家庭60户,占总数的45.1%,多数是夫妻健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家庭;无奈型“空巢老人”家庭29户,占总数的21.8%,主要是子女外出经商、打工,留下老人单独在家。

1、31.6%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

老年人自己对经济状况的评价是衡量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的一个指标。调查表明,经济较好的“空巢老人”家庭有30户占22.6%,一般的61户占45.8%,他们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困难的有42户占31.6%。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离退休费的有11户占8.3%,自己创收的27户占20.3%,依靠子女赡养的有54户占40.6%,靠集体、五保、低保供养的有41户占30.8%。在住房方面,30m2以下的有30户占22.6%,30—50m2的35户占26.3%,50m2以上的68户占51.1%。有93户“空巢老人”住楼房,占69.9%;40户住平房占30.1%。

2、20%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这次调查中,有78名44.5%的“空巢老人”身体是健康的,有35名20%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很差,还有62名35.4%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一般。而每年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的老人有43位,占24.5%。虽然现在叶庄居已经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一大部分由个人支付,这对经济收入本来就很有限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像十六组万启宏老两人都有病,每月买药要

三、四百元,尤其万启宏身患多种疾病,目前两只脚疯肿得已不能走路,虽然他们全年有低保金4320元,但若用于生活就无钱医病,若用于医病生活费无着落。另外,农村老年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另一方面舍不得花钱看病,最后导致病情加重,使不少老年人过早进入被照顾的队伍,加大了照顾者的强度和难度。在这次调查的“空巢老人”中生活能够自理的有127人,占72.6%,部分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分别为29人、19人。日常生活照料全靠自己的“空巢老人”

家庭有114户,占85.7%,还有13户家庭由子女来照料,占9.8%,4户家庭由亲戚来照料,2户家庭由集体来照料。

3、36%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

寂寞老人最痛苦,这是最现实的问题。老人的精神得不到慰藉,整天闷在家里,除老伴之间唠叨几句,和外界接触聊天说话不多。调查显示,精神生活感到丰富的“空巢老人”有28人,占总数的16%,而感到有点孤独、很寂寞的老人有63人,占36%,还有84位老人的精神生活一般,占48%。这些“空巢老人”中,有51.4%的老人是处于无偶状态,生活就更为单调,更缺乏精神的寄托。另外,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老人有28人,偶尔参加的20人,而基本不参加的有127人,占总数的72.6%。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藉。

二、产生原因

1、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四世同堂为荣的就得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再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2、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早就“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将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农村老人除了五保户老人补贴及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据调查留守老人的人均纯收入大多数在700元以下。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无有效的约束机制。

2、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3、“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有的老人为此而伤心、哭泣。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是在所难免。

四、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的对策建议

1、主要养老模式的转变

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 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 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 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而在我国, 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我国目前的养老工作尚需深入研究。

关于养老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在探讨养老模式中使用最频繁的、争议最多的两个概念, 且远未达成共识。就目前来看, 较为大家所认同的观点是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作为划分的标准, 主

要依靠离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生活的为社会养老, 如城市中的离退休人员, 城市和乡村中的“五保户”等。主要由家庭及其成员供养的为家庭养老, 如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家庭妇女、未就业人员等。但这种划分越来越受到挑战, 因为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 仅仅从经济供养角度界定养老的概念, 很难区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混合型养老模式, 也很难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 尤其是城市老年人的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将超过经济供养问题的现实。为此, 穆光宗颇有见地地提出了一种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的标准, 认为在界定养老概念时; 是否考虑二个原则: 一是经济为主要原则, 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 非经济变量为辅; 二是问题感受原则, 这一原则实际上要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2、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

家庭养老仍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他们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恪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另一种日趋流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开展孝敬主题教育,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3、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老年服务事业,让老人能真正从家庭里走出来,逐渐淡化老人保守的观念,从而拉近老人与子女们心灵的距离。

⑴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居委会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⑵ 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目前,路桥区已有4900多人次参加省老年电大秋季三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4、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完善经济体制

空巢家庭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产物,空巢家庭增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同时,经济的发展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

在步入人口老龄化以后,空巢老人家庭逐步增多,这也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在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要研究与老年人口相关的宏观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增强责任感,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让老人欢度晚年。

参考文献:

[1]刘贵平《人口学博士论丛——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

[2] 陈为雷;论家庭关系变动中的农村老年赡养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刘书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人口研究, 1999

[4]《社会化养老: 问题在哪里? 》,《人口研究》编辑部的人口与发展论坛, 1999

[5]熊巍俊《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人口学刊, 1994

[6]杨宗传《老年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层次性分析》,老龄问题研究, 1997

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doc》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