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雷锋简介

2020-03-02 03:34: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代雷锋\"庄仕华寄语青年:坚持勤奋就能成功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贾元熙 张乐 吴迪 王冬伟)今天上午,刚刚获得中央文明委“当代雷锋”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做客中国青年网。他在接受“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编辑部采访时谈到,自己的“中国梦”就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继续服务边疆,而且“不管工作条件、环境、技术条件怎么变,自己的梦想不会变。”

3月1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50年纪念日前夕,中央文明委在这一天为庄仕华授予了“当代雷锋”称号。面对这一殊荣,庄仕华表示只有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提高技术,把本职工作做好,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的培养以及曾无私帮助过自己的很多人的期待。

庄仕华说,自己从小家贫,吃饭要靠救济粮,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是用政府的助学金。后来到了新疆,大西北虽然条件艰苦,但人非常好,部队里的关心、农民的淳朴让他对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人要懂得感恩,而且应该像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也正是因为有雷锋这样的精神激励,他的坚定与日俱增。庄仕华告诉记者,不管自己的身份如何变化,他都认为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是医生,而“不管工作条件、环境、技术条件怎么变,自己的梦想不会变。”

已走过近40年军旅路的庄仕华有着诸多壮举:累计巡诊38万多人次;12万多例手术零失误;先后捐赠款物30多万元。在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背后,庄仕华认为关键正是坚持和勤奋。为此,他通过中国青年网留下寄语,与青年网友真诚分享:“青年朋友们,坚持、勤奋,就能成功!”

新疆日报讯(记者傅翔龙 驻部队记者王国银 朱建军 通讯员于凯 牛文学 侯昌义 张三法 马爱国摄影报道)近四十年寒来暑往,庄仕华用自己的执著和真情,在新疆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医院楼道墙壁上一万多面绣满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塔吉克、藏族等各种文字的大小锦旗,层层叠叠,都述说着庄仕华对患者的大爱,也展示着老百姓从心底对“当代雷锋”的认可。让我们轻抚其中的几面,听听锦旗讲述的故事。

求助信解决燃眉之急

2011年1月26日20时,离过年还有一星期,70岁的朱凤英终于如愿以偿住进新疆武警总队医院,准备做手术了。摸着病床上的白色床单,朱凤英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由于家庭生活拮据,患有胆结石的朱凤英一直无法到医院治疗,无奈之下,朱凤英的女儿刘爱霞给庄仕华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还真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朱凤英家住乌鲁木齐市七道湾路附近,老伴是名煤矿工人,2005年因脑梗去世。如今,老人和女儿刘爱霞、孙女相依为命,一家人都靠刘爱霞每月1300元的工资过日子。

2010年下半年,朱凤英发现自己脑袋左侧总是一阵阵的胀痛,到12月时,腹部两侧也不时地疼。老人怕花钱,就忍着没给女儿说。直到2011年1月,刘爱霞发现母亲有些不对劲,忙带着母亲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一家人大吃一惊,老人不仅患有脑梗,而且胆囊里还有两个结石。

为给母亲治疗脑梗,刘爱霞已经借了两万多元,胆结石更没钱治了。为此,她只能偷偷抹眼泪,同事知道后,给她出了个主意:听说武警医院胆结石治得好,院长庄仕华还是个热心肠,要不你给他写封求助信试试。“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刘爱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庄仕华写了封求助信,庄院长,“ 我们家住本市,但很贫困,母亲得了胆结石却无钱医治,希望医院能够减免相应的费用„„”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就在刘爱霞绝望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刘爱霞吗,我这里是武警医院„„简单询问病情后,对方说:钱不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先治病,明天就来住院吧。”电话“挂断后,刘爱霞不知道电话那头到底是谁。

2011年1月20日,刘爱霞带着母亲来到了医院,当她说明来意后,医护人员马上给她安排了病房。随后她按照那个电话号码拨了过去,电话那头说,这是庄院长的办公室电话,他正在给患者做手术。为了当面向恩人道谢,刘爱霞在手术室门口等了5个小时,后来她一打听,才知道院长当天有28个手术。“先做检查,尽快做手术。”庄仕华表示,治疗费、手术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法减免,但他会号召整个肝胆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捐款,并当即决定自己带头为朱凤英母女个人捐款1000元。

看到这一幕,朱凤英哭了,“好人啊,没有你我这病就没指望了。”庄仕华却浅浅一笑,“我们是军人,这都是我们分内的事。”

瑞瑞会叫“爸爸,妈妈”了

“孩子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多亏了庄院长和总队医院开展的干细胞移植术,不然我们家就彻底完了。”这是瑞瑞父母的心声。

3岁的瑞瑞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全家人的宝贝。然而,一个意外,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罩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

2010年底的一天,小瑞瑞和平常一样起床,但不久就哭闹着说头疼,很快就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摔倒后头部撞击到硬物。焦急的父母将他抱在怀中,大声地呼喊,可瑞瑞却没有任何反应。家人立即将瑞瑞送到医院抢救,CT的结果显示:左侧小脑出血。

这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瑞瑞的父母手足无措。因为这么小的脑出血患者实在少见,医生在最短的时间为瑞瑞进行了手术。原以为血肿清除术后,病情可以稳定了,没想到复查时,CT显示瑞瑞脑部再次出血,生命垂危,这等于宣判了“死刑”。全家人顿时陷入了绝望,只剩下悲痛的哭泣。

瑞瑞是全家的希望。一家人都坚持不放弃,期待奇迹的出现。此后留置在重症监护室的瑞瑞,吃饭靠鼻饲,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导尿管、输液管、监护仪的各种管线,维系着瑞瑞脆弱的生命。幼小的生命,经受着如此巨大的折磨和考验,让医护人员和家人看到后都揪心和悲痛。随后的高压氧舱和物理康复治疗,让瑞瑞的病情渐渐稳定了。可几个月过去了,小瑞瑞依然昏迷不醒。

再次绝望的家人在朋友的介绍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咨询,恰巧碰见庄仕华院长和前来指导干细胞移植的武警总医院安沂华主任。安主任在询问病情、认真看了片子后,告诉瑞瑞的父母:有治好的希望。这个天大的喜讯,犹如一针强心剂,让瑞瑞的父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马上把瑞瑞转到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之后的1个月内,瑞瑞接受了4次干细胞移植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慢慢地,饮食、睡眠都规律了,烦躁哭闹消失了。

干细胞移植治疗2个月后,2011年5月1日,发病6个月的瑞瑞开口叫了“爸爸、妈妈”,并在家长的辅助下,可以迈步走路了,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由衷地为瑞瑞感到高兴。瑞瑞的家人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一个劲感谢庄院长。“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光有好的态度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服务各族人民,光靠一个科室一个人也不行,全面发展、全员参与才是最重要。”2010年以来,在庄仕华的提议下,医院在武警总医院的指导下,筹备成立干细胞移植中心。目前已为30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一条圣洁的哈达

2013年2月7日,蛇年春节前,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藏族牧民西然江永得知庄仕华院长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特意打来电话祝贺,并表达了全家人对他的感激之情。2008年,西然江永的妻子、两个女儿以及外甥都患有胆结石,本想着在当地做手术。但看到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播出的庄仕华真情为维吾

尔族老大娘帕塔木汗一家人解除病痛的事迹,西然江永被这位肝胆专家的爱民之情深深地感动了。他通过电话与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取得了联系。2月17日,他带着妻子、女儿乘汽车转火车,历经5天4夜千里迢迢来到了总队医院。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很快为他们办理了住院手续。刚刚走下手术台的庄仕华听说西然江永一家来到后,立即赶到病房看望他们。为方便西然江永照顾母女俩,庄仕华还特意为他们一家安排了一个两人间病房。

2008年2月19日,庄仕华为母女俩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早上,庄仕华就带着早餐和鲜花来探望她们,嘘寒问暖,这让西然江永一家心里觉得热乎乎的。女儿索南达吉激动地说:“为了让妈妈和我得到最好的治疗,父亲执意要带我们到遥远的新疆找庄仕华看病,亲朋好友包括我都不理解,但现在看来,父亲的选择没有错。”

一个星期后,西然江永的妻子和女儿即将康复出院,庄仕华提前为他们购买了返程车票和路上食用品,并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临离开医院时,西然江永把辗转了几个地方才买到的洁白哈达,用藏族人特有的礼节献给了庄仕华。

回到青海的家里,庄仕华对他们的关心并没有中断,经常打电话问候,并叮嘱他们康复的注意事项。西然江永的妻子和女儿身体恢复的状况非常好。他的大女儿卓玛拉措和外甥才仁多杰了解情况后,也想来新疆找庄仕华做手术。西然江永心里总觉得这样会给庄仕华院长添麻烦,不好意思再开口。就在这时,庄仕华打来了问候电话,于是他就顺便提起了这事。没想到,庄仕华依然非常热情,让他们尽快起程来新疆,及早解除病痛。

2008年4月14日,西然江永又带着大女儿卓玛拉措和外甥才仁多杰来到了医院,再次得到了庄仕华和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的热情服务,体味了藏汉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带来的关怀和温暖。他和家人满怀深情为庄仕华敬献了洁白的哈达,赠送了用藏汉文字书写的锦旗:“不分民族与贫富,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没有节日与假日,以他人之乐为己乐”。 一面特殊的锦旗

2013年1月18日上午10时30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护士站,正在组织新入科医护人员思想教育,大家站在护士站主墙下听护士长讲述一面锦旗的故事。

送锦旗的是曾经在医院治疗过、自治区第二建筑公司职工高仰珍的家属。2007年2月, 岁的她因胆74囊癌晚期住进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老人的二女儿在广州工作,因工作原因不能前来陪护,老人的料理陪护都落在了大女儿身上,看着她大女儿既要照顾家,又要照顾老人,整日在家与医院之间奔波,庄院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带领科里的医护人员承担起了老人的起居饮食和生活料理。

庄院长每天下了手术,总要抽出时间去陪老人,一边为老人检查身体,一边开导安慰老人。为了能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庄院长坚持每天都为老人做饭、

送饭。护士们更是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老人。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好状态,她们坚持每天为老人梳头、洗脸;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好心情,她们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千方百计逗老人开心;为了能让老人睡好觉,她们每天都为老人擦拭身体,处理大小便。老人逢人就讲,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是她的“好孩子”。亲人送来的饭菜和水果,她都要分给医护人员。

老人住院期间,出现过三次病危,每次都是在深夜,庄院长总是会同科室医生和护士长第一时间参加抢救,正是这种对患者极端负责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老人和她的家人。

2007年4月24日,老人在医院去世了。那一天,她的两个女儿和外孙女都来了,于晓萍护士长走进病房时,发现她们都在卫生间擦着眼泪,于是安慰地说:老人走了,“ 难受就哭出来吧”,可她的大女儿却擦着眼泪说:“我们不会在病房里哭的,那容易让别的病人产生误会,还以为是医院没有把我的母亲手术做好。”当老人的遗体被送进太平间后,儿女们才在太平间外失声痛哭起来。 2007年5月12日是护士节,这一天,高仰珍老人的儿女们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心尽意为患者”的锦旗和一个特意定制的大花篮送到了医院,对医院为她母亲所做的一切表示真心地感谢。从此这面锦旗就成为了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精神旗帜,教育和激励着大家“永远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每一名患者”。

当代雷锋郭明义: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http://www.daodoc.com 2012年03月03日16:39 北京晚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昨天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责任

“做好事献爱心是最大的幸福”

这是巧合。雷锋和他,都在鞍钢矿山上过班,都在部队当过兵。而他们的入伍介绍人,又是同一位老政委。

这是必然。他以雷锋为榜样,从雷锋精神中汲取营养,全心全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临近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郭明义的活动日程排得格外满。在工作之余参加解放军空军某部的爱心团队成立仪式,带领600名官兵现场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组织台安县满天星爱心分队队员与66名贫困生“一对一”结对子,为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捐赠生活费和学习用品;山西一位“暴走妈妈”要为儿捐肾,因为医药费不足发来求助信,郭明义打算发动捐款„„

自2010年先进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为更多人熟知的郭明义就像上满了发条,每天都在奉献的道路上疾行。

2月14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滑翔院区儿科血液病房,6岁女孩唐嘉怡正在病床上听爸爸讲故事。下午1点多,房门被推开,郭明义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握握小手,亲亲小脸,

鼓励孩子不怕打针。他把一个纸袋交到孩子父亲唐令华手里,临走时不忘对小嘉怡说:“听医生的话,伯伯还来看你!”

几个月前,家住辽宁海城的唐嘉怡被检查患有白血病,几十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个仅靠唐令华开出租车维持的普通家庭难以维持。郭明义的纸袋里装着16700元钱,这已是他动员志愿者们第二次为这个家庭捐款了。

网友“陈佳君777”问:“在当今追逐金钱的社会里,是什么驱动你这样做?”郭明义说:“驱使我的最大动力是一个党员的责任。我觉得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献爱心是我最大的幸福,每做一件好事,我都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

善行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

十几分钟后,在赶往抚顺雷锋纪念馆参加学雷锋活动的路上,郭明义将看望小嘉怡的照片和志愿者的捐款清单在微博上晒出,立即引来数百位网友转发和评论。

开通微博不到一年,郭明义的粉丝数就飙升至新浪微博排名前50位。他每一个动议,每一件好事都有成千上万人看到,无数人通过微博追随他加入了爱心团队。他播撒着善的种子,积聚着爱的力量。

“以爱的名义,救救这个孩子。”去年4月,郭明义发出鞍山市民严会春仅10个月大的女儿小严涵患上了白血病的帖子,号召网友伸出援手。短短一周,这条微博被转发200多次,累计评论上千条,捐款达40多万元。几个月后,小严涵在上海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个幼小的生命重新绽放希望。

2月10日下午1点50分,正在工作岗位上的郭明义接到海城男子杜兴龙的电话,他患有重度贫血的妻子临产时大出血,“婴儿恐怕保不住,急需血小板止血!”

“请A型血爱心队员,火速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抢救高危产妇!!!”1点59分,郭明义发出第一条微博。40多分钟后郭明义赶到血站,这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献血的志愿者,“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经过检验,28岁的刘东博第一个躺在采血机旁,为产妇高艳荣捐献了一个单位的A型血小板。4个小时后,郭明义在微博上发出一条“母子平安”的信息,让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抱着顺利降生的女儿,38岁的杜兴龙流下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网友“坦诚面对音乐小子”问:“很想知道你会把这样的事业做到什么时候?”郭明义说:“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敬业

“希望能带动 更多人爱岗奉献”

经年的采掘,鞍钢齐大山铁矿形成一个巨大盆地,晴天沙尘矿粉漫天飞,雨雪天又成了大泥潭。2月10日,记者来到矿山底部。偌大的采场里电动轮汽车、碎石锤、推土机来回穿梭,司机们坐在冬有暖风、夏有空调的驾驶室内。只有头戴雷锋帽、身穿厚重棉衣的郭明义在旷野中指挥着各种车辆进行修路作业。“多冷也得待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要趁着在家多干点,要不然感觉亏欠矿上的!”

工友们都说,别看老郭经常上报纸上电视,回到班上一点儿都不含糊,仍然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经常同大伙一起“会战”到深夜,下班后照样去浴池为他们搓澡。今年大年初一刚从央视春晚赶回,他在家匆匆吃了顿饺子就出现在工地上,让大伙儿倍感亲切。

郭明义如今成为了名人,常有人问他是不是“升官发财”了?郭明义说,我一不图权、二不图利。如果出名对我有什么好处的话,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爱岗敬业,奉献爱心。

郭明义事迹被广为传颂后,得到各级组织的奖金、慰问金和各种组织、个人捐赠资金20多万元,但他没往家里拿一分,全部交到矿里的党费账户保管。同时,他把各级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给他的奖品、慰问品、纪念品近千件,全部捐献给了困难工友和群众。

郭明义的家,还是齐大山矿区那套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水泥地、白灰墙、木门窗,一张老式双人床占据卧室将近二分之一的面积。成为全国典型后,矿上决定给已经让出3次福利分房机会的郭明义分一套新房,都装修好了,他就是不入住。郭明义说,如果心窄,给1万平方米的房子,也不会觉得宽敞。

示范

“只要去做, 人人都是雷锋”

每天又是上班,又做公益,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常有人问郭明义:“成为模范后比以前更忙了,你有没有觉得累?有没有因此而烦恼?”郭明义一脸不解:“怎么会烦恼?我常常幸福得落泪!”

30年来,郭明义在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关注,甚至被有的人讥讽为“傻子”、“疯子”、“献血狂”的日子里,依然不为所动,默默坚持。“而今流言蜚语没有了,这么多人关心我、支持我,跟我一起做好事,我怎能不幸福呢?!”郭明义说。

他像一支火把,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坚守中凝聚起越来越壮大的爱心大军。

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得到1700多名矿山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响应,占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的1/3;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号召,600多人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不断扩大,如今已资助1000多名贫困学生;

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集了中国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这样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遍布全国,辽宁、北京、重庆、山东、湖北„„全国十几个省市已组建150多支爱心分队,成员从2010年8月的5800人,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人。这些人中有部队官兵、有大中小学生、有机关干部、有清洁工人,甚至耄耋老者、学前儿童,本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朋友也加入其中。曾经一个人的跋涉,成为一群人的爱心之旅。

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念大一的尤佳,父母离异,父亲瘫痪在床,靠姑姑养大。去年她被诊断出重度脑结核后,郭明义向爱心团队发出倡议,一天就捐款11000多元。

新疆一名退休教师“辛亮”(笔名),每月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500元寄给郭明义,请他代捐给有需要的人。“辛亮”在来信中说:“虽然无缘和你见面,虽然你我相距千万里,但我的心和你是相通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助人为乐不分大事小事,谁都能够做,也都应该做。这是你给我的教育和启示。”

郭明义说,高举雷锋精神旗帜一路走来,千千万万人的爱心相随始终支持着我、鼓励着我,让我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道德的力量。

如今,网络让郭明义变得强大。开通新浪微博不到一年,就有上万名网友跟随他捐款、献爱心,处理网上求助200多件。去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郭明义提前两天发出号召,通过微博组织全国100多支爱心分队同步开展无偿献血。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60多万毫升。

“微博帮我构筑了千万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温暖大家庭里,每一个心怀善念的人相互搀扶、相互激励。”郭明义说,“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

据新华社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故事: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 9

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第2个故事: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

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就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整天开着车到处走,没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学习。他总是千方百计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他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别的事,就打开书看一阵。每天晚上出车回来,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有时候熄灯睡觉了,他还找地方去看书学习。他晚上常到连部办公室去学习。

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196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忙了一个礼拜的战士们有的上街买东西、逛公园,有的看书、写信、洗衣服。战士小于见雷锋吃完早饭趴在床上看报,以为他又要学习了,就一把夺过雷锋手里的报纸,说:“起来,跟我上公园转转去,今天禁止你学习一天!”雷锋这天肚子疼,没有跟小于上街。他想,今天夜里还要出车呢,肚子老疼怎么办?就跑到团部卫生连去看病。值班军医给他看了看,开了一些药,说:“你是夜里着凉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雷锋从卫生连出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大喇叭里放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推车的,挑担的,来来往往。雷锋近前一看,一块木牌上写着:“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雷锋心想,真不简单,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马上就要变成一所小学了。他突然听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飞奔过去。

在一个烧水棚旁边放着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烧水的老师傅见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车干什么?”雷锋回头说:“老大爷,我借这车用一用!”老大爷说:“我们的车不外借!”雷锋笑了笑,说:“老大爷,我就在这儿用!”老大爷才明白,这个解放军要帮忙干活,说:“怎么,你要帮咱们工地推砖啊!”雷锋说:“今天我没事,闲着也是闲着!”说完,推起车就飞快地走了。雷锋一连推了几车砖,身上出了汗。他把军装脱了下来搭在车把上,越干越欢。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说着,他又推着车走了。雷锋一边推砖一边想:自己小时候上不了学,现在国家这样关心少年儿童,给他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雷锋一鼓作气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湿透了背心。那位老师傅给他端来一碗开水,雷锋一饮而尽,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车。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 10

是应该的。”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雷锋回到营房后,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一字未提。可是,过了一会,一支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了部队驻地。连长和指导员一看,队伍前面几个人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才知道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

当代小雷锋

学习当代雷锋

当代雷锋[材料]

雷锋简介

雷锋简介

雷锋简介

雷锋简介

“当代雷锋”说奉献

当代雷锋 时代楷模

争做当代小雷锋

《当代雷锋简介.doc》
当代雷锋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