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

2020-03-03 15:03: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

——浅谈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学号:100110101006

班级:语教101班

姓名:余丹丹

礼仪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跟枢纽。学习了社交礼仪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很多社交经验,而且了解到了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美德。更重要的是,我还看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西方也亦有属于它自己的灿烂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看看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

一、日常交谈的差异

1.称呼用语。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使用正确的称呼是必要的。在中西方文化中,因为各自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等种种因素的不同,因而对人的称呼也是不同的。中西方的姓名排列顺序不同,中国人把“姓”放在最前面,“名”则在“姓”的后面;而西方却恰恰相反,他们把“名”放在“姓”的前面。中国人在称呼比较亲密的人时一般很少会直呼其名,而是用昵称代替,西方人则不然,他们一般都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

2.打招呼用语。在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用语与别人的语言的不同呢?怎么样打招呼才是比较有礼貌的呢?中国人有浓厚的饮食文化,他们觉得关心别人的饮食问题是对一个人表示关怀的最好方式,所以他们在打招呼时一般会说“你吃了吗?”。而西方人认为这样问是对他们隐私的一种侵犯,他们喜欢简单的问候,比如说“你好”、“最近好吗?”。这在中国人眼里却是觉得生疏。

3.告别用语。在告别时,人们经常会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留恋等情感,以此来增加双方的情谊。在中国,客人要离开时,总是会说“累到您了”、“麻烦您了”等客气话,来表达自己的离开是不想带给对方太多的麻烦。这种方式是把原因归咎于主人。在西方,当客人要走时,他们一般会说自己因为什么原因而不能留在这里,希望主人谅解。很明显,这是把自己作为离开的原因。

4.应对赞扬和恭维的用语。中国以谦虚为美德,当中国人受到别人称赞时,他们会说是对方谬赞了自己,其实自己没有对方称赞的那么好。而西方人面对这样的情景,则是坦然接受并表示感谢。

二、穿着服饰的差异

1.色彩。中国早期的朝代夏、商、周、崇尚黑色,那时的人们认为黑色是支配万物的色彩,因而,那时天子的衣服都是黑色。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崇拜的颜色由大地的颜色——黄色取而代之。形成了以黄为贵的观念。民间正色——青红黑白黄之说是人们衣着颜色的追求。在西方,白色代表纯洁、正直,紫色象征高贵,这两种颜色是罗马时代最流行的颜色。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

2.外形。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西方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西洋服装的外型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3.图案。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图样,不仅暗喻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西方古代多流行花草图案,近代较流行的是野兽派的杜飞花样。

4.装饰。中国服饰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运用平面刺绣的方法装饰服装的表面。另外还有镶、滚工艺的运用。西方服饰是立体的构成设计,强调三维效果,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表面。

三、餐桌礼仪的差异

1.座次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首先,要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的座位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其次,要把主宾的位置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边,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边的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流交谈,应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了客人。如果有外宾,翻译一般坐在主宾右侧。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女士坐在男士的右边,男女交叉而坐,女主人坐在最高的位置。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机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的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要同时上。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的小菜或配菜要先主后宾。西方上菜顺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到冷菜,再到海鲜,然后主菜,再到点心,最后咖啡和水果。

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跟汤勺可放在专用座上。同时,要备好牙签跟烟灰缸。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三大件。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摆放方法则是左叉右刀。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以外,中西礼仪之间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如: 中国大多信仰佛教,而西方主要信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中国把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定为传统的情人节,西方则把二月十四日作为情人的节日;伸大拇指的手势,在中国表示赞同、好,在西方是打车的意思。尽管他们之间的礼仪差异很大,但他们的礼仪同样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学习并且弘扬下去。

社交礼仪课程收获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与体会

社交礼仪课之收获

学习社交礼仪后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和体会(版)

学习《现代社交礼仪》的收获和感受

学习《现代社交礼仪》的收获与变化

社交礼仪学习资料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doc》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