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

2020-03-02 09:02: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

如何写新闻短评 放眼社会事事关心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江西卷)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 ②题目自拟。

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2009年高考作文题(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特点: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新 闻 短 评 角度 态度 深度 新闻短评的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 观点鲜明独到 语言生动活泼

新闻短评的总体结构: 总——分

总——分——总 分——总

内容上由述到评,透彻深刻; 点明观点讲理由,思路清晰; 语言上生动活泼,笔染春秋。 例题一

请看下面这则材料:

新华社11月22日的报道说,近年来,四川省剑阁县不少行业、机关部门建一个项目,就要立一块碑,诸如“计划生育三结合示范村”“黄羊养殖基地”“培植养猪大户”等等,表示重视和展示领导的政绩和形象。剑阁县日前根据有关公路法规,组织路政执法人员依法砸掉了竖立在本县境内干线公路两侧的178块所谓的“政绩碑”、“形象碑”、“功德碑”,受到全县干部群众欢迎。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一、读懂材料(是什么)

1、弄清事实

考纲要求: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了解材料主要信息,即“何人或物做何事”。 剑阁县 砸 “政绩碑”“形象碑”“功德碑”

2、把握情感倾向

新闻报道重在客观,但有时报道者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词句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有贬,这对我们提炼观点暗示了方向。

二、立场鲜明(怎么看)

从新闻中看到什么,应当肯定什么,应当否定什么,都要明确。 分别从给定的角度,对报道进行评论。

(1)对剑阁县“政绩碑”大肆泛滥的情况加以评论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 。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

(2)对剑阁县砸“政绩碑”的举措加以评论

砸掉“政绩碑”的举动,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干部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利。

(3)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

应把砸碑行动和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转变当地官员的工作作风。 (警戒劝告) (分析意义) (提出建议 )

三、说理要深刻(为什么) 阐述观点 以理服人: 推究原因 揭示意义 分析危害 提出建议 热情歌颂 警戒劝告 理论支持 揭示内涵 ······ 示例一:

砸碎“官本位”思想 树立公仆意识 “政绩碑”,砸得好!讲究面子的中国人素来有“树碑立传”的喜好,尤其是某些贪慕权力的官员,在他们看来,倘若不树碑立传就如同“锦衣夜行”,群众不知道也就罢了,但如果连上级也看不到,那就万万不可了。这样作秀的“政绩碑”,该砸!但是,砸碑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公仆意识。 示例二:

砸石碑 树口碑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 。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 与其花时间、花金钱自己把自己的碑立起来,不如为老百姓干些实事。这样,自然就在群众的心中立上了丰碑,在群众的嘴上立上了口碑。 示例三:

大功无碑 功在人心

剑阁县以“拆碑”为突破口,整顿干部作风、倡导求真务实,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实践证明,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摒弃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 例题二: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2008年12月,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今年3月又传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39岁女子苏黎杰,在家乡当起了油漆工。对于这些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示例1:

我为千余硕士竞聘“猪肉佬”的现象大声叫好。因为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消除职业歧视的体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更何况该公司还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需要的是人才。大学生毕业选择卖肉作为自己职业,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形势,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脑袋。 示例2:

大学生卖猪肉合情又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才的培养潜力是无限的,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金融海啸过后的职场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远离了高技术、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但简单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实践,为国家 gdp增长做贡献。从改变观念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反而体现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更成熟,更实际了,这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讲,大学生从事这些工作,有利于这些行业更新换代,提升技术含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示例3:

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十年寒窗,却终于学非所用。虽说学历不代表实力,但研究生卖猪肉可以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但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吧。其次,这么多高学历、高水平的 青年都要做这些工作的话,那么那些低水平、低学历的人怎么办呢?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后者的就业形势,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时评写作的三个要求:

1.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2.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3.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课堂练习1:

日本“核危机”震动全球。从3月16号下午开始,风起于广东、浙江的食盐抢购潮蔓延到了北方地区,甚至连新疆、四川这样远在内陆的地区也未能“幸免”。 有的商家借机涨价,原先1块多一袋的食盐卖到了5元甚至1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 据说,争购食用盐的理由有二:海水可能被污染;食用盐含碘,可以抗辐射。 你对此有何看法?写一篇新闻短评,100字左右。 示例一: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谣盐”, 做一个理性的公民。从这次谣言的产生背景来看,并不是食盐稀缺,而是公众的恐慌情绪。这一集体恐慌情绪的产生,表面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但更深层的间接原因,则是公众对自身安全状态的长期忧虑。在从谣言到抢盐的“谣盐”的过程中,公众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安全”措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的方式,最好是运用大众传媒发布权威信息,阻断谣言传播路径,稳定市场,消除恐慌情绪。(探究原因——提出建议) 示例二:

不需储备盐 ,多储备核安全知识。面对突发事件,人们要有未雨绸缪的心态,但是更要讲究科学应对。首先,从防辐射的角度来说,食用碘盐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想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每天就需食用3公斤以上的食用盐,谁能做到? 其次,核辐射会污染海水、降低食盐产量的担忧也是杞人忧天。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也很难被污染。即使是海盐,也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不仅不能防辐射,而且有害于身体。应对核辐射,与其盲目地抢购食盐,还不如静下心来,学习积累一些核安全方面的知识。(总——分——总) 示例三:

抢购食盐既害人有害己。它打乱了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剥夺了其他人正常的购买需求,使家里盐用完的人买不到盐,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同时由于个别商家乘机加价,使抢购者付出不合理的高价。不只是食盐,任何商品都经不起全民的抢购。任何产业都有相对平衡的产业生态,一年当中有高峰有低谷,但总归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果市场需求瞬间大增,平衡就会打破,市场链条就会暂时断裂。没必要责备老百姓愚昧,也不应放大老百姓的愚昧。真正需要谴责的是那些散播谣言、利用谣言囤积居奇的炒家,更要打击、处罚那些蓄意制造谣言、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奸商。(分析危害——警戒劝告) 课堂练习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福建高考题)

材料1: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示例一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或许我们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远怀人,把清明节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才更符合其清雅深沉的节日精神,同时也能体现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精神。 示例二

扫墓用品日益奢华,实属不该。如此祭奠,不是真的孝道,而是生者蒙昧落后思想的沉渣泛起及虚荣攀比的心理作祟。如此祭奠,不仅是对先人的亵渎,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大肆焚烧祭品还影响到环境卫生与安全。祭奠先人、表达哀思,无可厚非。但陋习应除! 示例三

课堂练习3:(福建高考题)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 姑且原谅骑毛主席像的辣妹。我认为,首先是公园管理部门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其次,在“辣妹”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她的教育缺失;还有与“辣妹”同行的伙伴,包括附近的游客,对“辣妹”的举止没有及时制止。批评辣妹,又原谅辣妹,是在倡导一种宽容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3:

对于这样地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名人形象雕塑,目的是“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湖南历史名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于伟人,对于名人,应该说他们就是中华的见证人,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这样财富性的宣传内容我们应该出于一种怎样的目的呢?与毛主席合影,是一种对伟人的尊重,更是体现对伟人的崇敬,似乎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意思,但骑在上面就有些有伤大雅,甚至有些龌龊的感觉,这位时尚少女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到此一游”的动机作出了这样的惊人之举,但却肤浅得很,无知得很。这样的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3则材料,任选一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材料1:

材料2: “复旦黄山门”事件

2010年12月 , 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在黄山遇险,导致营救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一些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认为,培养出这样的大学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好在获救者“知错能改”,他们向社会表示“很内疚”,不奢求原谅,只希望用行动去弥补。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

新闻短评理论概要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

新闻及短评训练及语言训练

如何写新闻短评——高考备考考点之选做篇课件

专题二十三 新闻短评教案(优秀)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新闻短评

《新闻短评写作文档》优秀教案

《新闻短评写作》讲评课教案

《《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doc》
《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