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2020-03-02 13:00: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大自然有目的的观察、探索等活动,提升对大自然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生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创造的美丽和神奇。

从儿童认知特点来看,儿童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认知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重视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感悟,并以大量的语言信息、场景模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流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亲近大自然》是首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的内容,本主题共包含三个栏目,即“走向大自然”、“画云彩”和“赏奇石”,是围绕儿童与自然的轴线,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绘画、制作、游戏等亲近自然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探究大自然的秘密,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主题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安排了“走向大自然”和“画云彩”两个栏目,第二课时安排了“赏奇石”,本节课是这一主题的第一课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从千变万化的云中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再以点带面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中的其它景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中已经感受到了四季变化带来的新奇,他们曾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锻炼、从中了解世界、积累知识、不断的成长。但是学生虽然每天面对生活,却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虽然亲近大自然却感受不出大自然赋予生活的神奇力量,对于那些能激起兴趣的自然现象,却也只停留于表面的感兴趣,没有更进一步地探究和发现的欲望。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4.技术准备:

( 1)收集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和各种各样的云图以及大自然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 2)制作教学课件

( 3)准备学具:彩纸、彩笔。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通过观看火烧云变化过程和欣赏多彩云图的视频资料,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通过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了解大自然中云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知道大自然是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构成。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在欣赏大自然的活动中,初步养成观察、动手、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大自然是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构成的。

( 2)初步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活动一:赏一赏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入本课学习。并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流能力。

1 .导语: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啥够不到?因为在天上!”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彩的世界去欣赏多彩的云,在欣赏的过程中看谁看得最认真。

2 .视频播放:云图加视频(通过云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云的千变万化及神奇)

3 .抓住学生观看云的表情或语言、声音等提出问题 :在看火烧云时,你怎么了,说说你的感觉?

4.学生回答预设:太神奇了、真得很漂亮!

引导:你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 .小结:是呀,火烧云真的是很漂亮,云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你的观察,你能说一说吗?

6 .学生回答预设:有白云、有乌云、有红云…… (教师:五颜六色) 有的高、有的低…… (教师:高低不同) 云的样子很多…… (教师:形状不同)

7 .小结:云彩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真是美丽极了。可是你知道吗 ,它们与我们的生活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天气变化?

活动二:猜一猜

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知道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初步了解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语:下面我们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有兴趣吗?请看大屏幕。 2 .课件出示图片加谚语:(初步了解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提问:请你猜一猜,看到这样的云,天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4 .学生回答预设: ( 1)猜不出来:

引导:没关系,想一想,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2)猜出来: 引导: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5 .提问:不同的云彩代表不同的天气,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6 .小结:云彩不但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它与我们的关系也很密切,云彩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景物,你们知道大自然中的其它景物吗?

活动三:看一看

意图: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知道大自然中包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促进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1 .导语: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谁去了?快拿出你的照片,把你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先和小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吧。

2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并巡视。 3 .提问:谁来说一说。 4 .学生回答预设:

( 1)植物、动物、太阳 …… ( 2)温暖、快乐、舒服 ……

5 .过渡:正像同学们所说,大自然中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 ……大自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 .学生回答。

7.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大自然真的太美了太神奇了,快用你的小画笔画一画这多彩的大自然吧。

活动四:画一画

意图: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活动也是反馈评价活动,一是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学生是否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二是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量化的内容通过活动外显。因此我把教材中画云活动设计为画大自然活动 ,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

1 .导语:请把你观察到的大自然景色用你的小画笔画出来。

学生操作:画大自然。(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作品,为展示评价做准备。)

2 .视频播放:背景音乐加大自然的图片合成的视频文件。(通过图片既有提示又有激情的作用)

3.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说说他的作品哪画得好? ( 1)随机展示: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 2)典型展示:从不同层面展示大自然,避免学生重复性的评价语言。 4 .提问:看着教室中的一幅幅彩图,你有什么想法? 5 .小结:是呀,美丽的大自然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活动五:做一做

意图:呼唤学生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愿望和责任。

1.过渡:这么美丽的大自然,它们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请和你身别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2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并巡视。 3 .提问: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4 .学生回答预设:爱护大自然 爱花爱草 保护动植物

5 .引导:怎样保护,怎样爱护,请你举例子说一说。

6 .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大自然看到你们的做法也会高兴的,相信你们在生活中会做得更好!

7 .总结: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都很神奇,大自然中除了有神奇的云外,还有奇石、动物、植物、它们都很神奇。希望同学们继续保留一颗探索的心去关注它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中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亲近大自然。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要关注平时评价,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持续进步和提高进行有效的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实施。

1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评价要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关怀学生的成长,设身处地地分析情况,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引领他们向更高的学习层次迈进。例如:激励性的评价要使用“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真能干”等等之类带有行动激励性的表扬,这类表扬的最大效能便是促进了学生的继续深入学习,也成为学生自主评价的动力所在。

2 .评价要产生积极的作用。

要明确设计一至两次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评价活动,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成果,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这一成果可以是学生的积极发言,提出的问题,巧妙的回答,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会产生积极的实效作用。例如:本节课中的画一画活动,在评价中一是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学生是否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二是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量化的内容通过活动外显,简言之,就是说,学生是否初步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感觉了其神秘,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在画一画和作品展示中都可以体现。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doc》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