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

2020-03-01 16:3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花的勇气》说课稿

吉强镇苟庄小学

郭敏

一、说教材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到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两条线索非常清晰。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学习园地、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理念、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人文性两者的矛盾中寻求平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在同济演讲中引用了这句哲言。希望同学们经常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经常仰望天空的人,我们的教师做好表率,不仅脚踏实地,也经常仰望天空。“实地”——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认识4个生字,理解“泛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花的句子。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重点)。“天空”——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精神熏陶,完美人格塑造。凭借例子,通过对话,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难点)

三、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法、学法互相牵制,融为一体。侧重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学生读、思、说、写。“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课主题问题,体验情感,突破重点。侧重学法方面,本文是略读课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前提示语,明确阅读要求,自主学习,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留给教师发挥作用的空间。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一对主体,相依相伴,相映成趣。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追求简约、高效、创新、和谐的课堂。

农村孩子不善于表达,知识面不广,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孩子实际,设计如下流程,仿佛经历一次精神之旅。

1、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课始,创设情境,拉开序幕,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吸引学生,震撼学生,唤醒学生。我是这样导入新课:茁壮生长在转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土壤中才能孕育。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2、整体感知 排除障碍。

呼吸一股清新的空气,我们继续前行,路上有许多障碍,生字,难理解词语、背景知识,像荆棘,挡住你的脚。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屡次获奖。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肢解。师生合作读全文,学生读课文中的部分,其余的教师读。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概括“五月的画面”“三月的画面”,为概括课文(第三个画面)打下基础。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四月的画面”部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分类听写词语(一类写花的,一类写心情的)为后面的教学服务,个别难理解的词语,在下面环节中深入体会,在此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

3、点上探究 体验情感

排除阅读障碍,对话顺畅多了。阅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阅读期待”里的内容,只有这部分内容才是学生自己的语文,坚信学生能读懂课文70%,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学生读不懂的30%。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从“和”和“勇气”两个点上进行探究,学生读、思、说、写。探究点一“花”,冯骥才对花的描写那么传神,请摘录下来。探究点二“勇气”, 找出写“勇气”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含义: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探究源于问题,围绕主题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下,师生艰难地向山顶爬去。“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生命的意义是勇气?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用心体会,进行批注。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主要问题,设计小练笔,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难点迎刃而解。同时,将小练笔穿插在课堂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4、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

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简单的课件;《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那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质疑,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三、披文入情,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1、师:谁来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提示:文中直接了当地表达的就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只见绿地不见花);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吃惊),因为(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仍不见花儿冒出来);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因为(看到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1)师: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难怪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进入深刻的体会,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诵读品味、体会。

2、合作学习:下面请大家根据平时的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情朗读,交流感悟,情感共鸣。

(1)师:你认为哪些词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感悟,教师指导朗读。

五、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布置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20*《花的勇气》 冯骥才

失望、吃惊、遗憾 惊奇、怦然一震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花的勇气》 自评稿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教学时应以读为主 ,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doc》
花的勇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