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20-03-03 14:45: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东港区教育局

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5〕17号)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区中小学课程综合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加强中小学德育、艺体工作,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方式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推进课程建设。转变课程功能,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艺体课程,实现学校活动课程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2.提高实施水平。强化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确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实现全科

— 1 —

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逐步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认真研究制定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区教育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参与科室主要有由基教科、体卫艺科、教师教育科、电教站和教研室等科室。

1.人员组成。由局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

2.主要职责。一是组织推进全区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拟定相关文件,提出指导意见;二是调研并研究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及改革工作;三是加强过程监控,负责对全区初中、小学各学校课程建设及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3.工作形式。一是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可召集临时会议。联席会议达成的决议要形成会议纪要,经召集人同意后印发至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二是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会议的通知、筹备和组织工作;三是参会单位不局限于成员,根据会议议题的需要,可邀请校长、骨干教师等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参加。

(二)下发指导意见并推进落实。

为深入贯彻《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5〕17号)精神,制定或推进以下工作意见。

— 2 —

1.《日照市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系统规划和设置德育课程体系,加大德育课程整合力度,构建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有效衔接、梯次推进的德育内容体系;强化学科课程德育功能。把学科德育目标落实和课堂推进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组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学科德育驾驭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以有针对性、生活化的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推进学校德育质量与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教科、教研室负责)

2.《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及实施水平,完善评价机制,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研室负责)

3.《日照市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化体育艺术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体卫艺科、教研室负责)

(三)加大监控督查力度。

1.强化课程监控。充分运用教学调研、抽样测试、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教育督导等多种方式,就教学思想、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对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监控,掌握学校在德育、学科、健康、音美、社会实践等课程开设及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帮助、督促学校纠正问题,克服困难,推进课程方案落实。

2.进行评估奖惩。联席会议负责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做出客观评价,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对在课程方案落实过程中存在违规教学行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问责,对群

— 3 —

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督查,查实的给予通报批评。对教学管理工作有创新、课程实施水平高、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工作任务

(一)深化德育课程建设与实施。

1.构建“序列化”德育课程。坚持长期性、整体性、衔接性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1)明确学段德育重点内容。小学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侧重基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培养;初中阶段价值感知教育为主,侧重社会公德、社会规则和基本法治观念培养。

(2)明确推进措施。研究制定《日照市中小学生序列化德育实施要求》,完成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学校德育课程分年级实施要求,制定年级德育课程目标要求、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实施主体及对象、实施途径、评价办法等。

(基教科、教研室负责)

2.强化学科课程德育功能。坚持课堂主渠道作用,以系列化课程建设和实施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科学性和针对性。

(1)加大德育课程整合力度。坚持国家课程标准,优化、改革、整合德育课程资源,改变德育课程知识化、灌输化倾向,提高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比例,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2)强化学科课程德育功能。把学科德育目标落实和课堂推进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提高教师对学科德育功能认识,提升教师学科德育驾驭能力,让课堂成为推进学生求知求进、提升— 4 —

道德素养的主阵地。

(3)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库。指导学校打造完整、系统、独特的德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调研指导,挖掘培植典型,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和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形成优质、丰富的德育资源。

(基教科、教研室负责)

3.打造“生活化”德育课程。渗透生活化道德观,使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德育课程“生活化”。

(1)增强校内德育课程实效性。根据学校实际形成校本德育课程。把学生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开展团队主题活动,开展好学生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品牌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以及评选表彰等德育活动,形成“生活化”德育课程,鼓励学生尝试自主管理,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责任感,发挥好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推进学生健康成长。

(2)增强校外德育课程落实规范性。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保证校外德育课程落实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实施,有总结、有检查评估,学生完成校外课程活动时间和成效,纳入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推进文明礼仪课程建设及教育效果。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丰富相关课程体系,养成中小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

— 5 —

式,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

(基教科负责)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建成结构完整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1)编制学段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小学加强基于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建设,重构以学生生活经验、体验和活动为中心的学科教学内容,推行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初中注重综合性课程与学科课程并行建设,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开展科技探究、创意、手工制作及艺术活动等。

(2)构建“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的基本思路,加大课程统整力度,在保证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将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按照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色性课程三大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拓展课程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做到对国家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以服务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做到专题化、系列化、模块化,以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

(3)开发校本课程。立足学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撰写《课程纲要》及相关校本课程资源。坚持思想引领、系统设计、贴近生活、知行合一的原则,重点开发具有针对性、体验性和实效性的精品德育课程。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发艺体类校本课程。

— 6 —

(教研室负责)

2.统筹规范学校课程实施。

(1)统筹课程实施。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基础性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和特色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学科德育功能,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推荐选用国家和省定目录之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积极探索学生作业布置和评价方法,建立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作业评定提倡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上课衣着得体,讲普通话,语言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师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

— 7 —

学评价是否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在理性探索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室负责)

3.课程评价注重诊断和激励作用。

(1)课程建设评价。加强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和校本课程纲要的检查和评估,重点关注课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制度。

(2)课程实施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师、社会评学活动。

(3)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课程实施综合评价报告,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规范课程建设,改进教育教学。

(教研室负责)

(三)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提质。

1.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现代教育教学观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树立目标意识,落实“三维目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把外在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确保国— 8 —

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随意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的现象;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数字资源探索现代化学习方式,实现教学信息化。

2.优化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练习检测;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把启发式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先学后教,以教导学”,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施分层教学。按照学生基础、兴趣和特长整合教材,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表,有针对性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走班制”试验,扩大选修课比例。

3.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科学地安排教学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优化教学设计。在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演示操作、质疑答辩、总结梳理、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各环节,精心预设,周密组织。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将教学内容、课程背景、补充材料等加以数字化整合,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信息化;优化练习检测。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练习,增强练习和检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度与数量上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研室、电教站负责)

— 9 —

(四)推进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与创新。 1.完善并落实好学校体育健康课程。

(1)严格落实国家体育课程。坚持开展正常体育教学,开足开齐体育课并提高课堂质效,保证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体操,寄宿制学校坚持早操、晨跑制度。

(2)构建自选体育活动课程。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鼓励、支持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参与锻炼的选择和需求。开设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课程,注重运动兴趣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3)开发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课程。加强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并开发相关课程,成立好校级田径、球类和传统项目代表队;把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活动纳入体育课程体系,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形成“人人有爱好、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格局。

(4)把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7课时,保证预防艾滋病、结核病专题教育初中学段6课时。课程内容还应包括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和近视眼防控教育,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情况,以及学生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应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加以保证。

2.加快推进艺术课程改革。

— 10 —

(1)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方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艺术课时。小学加强音乐、美术课程教学的双基教学和兴趣培养;初中探索实施综合艺术课程,创新艺术课程形式。

(2)丰富艺术课程资源。注重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开发特色艺术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3)开设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以发展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学生艺术展演及艺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课程建设,保证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保证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至两项艺术爱好。

3.建立健全体育、健康、艺术课程质量监测机制。对体育、健康、艺术课程建设和落实,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随机抽查。

(教研室、体卫艺科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由分管局长为召集人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机构,成立区德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统筹做好全区学生德育制度建设、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课程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财政设立课程改革工作专项资金。

— 11 —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足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薄弱学科教师。加大教干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力度,提升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并为其提供各方面支持。

(三)完善督查机制。联席会议负责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建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和学校德育发展状况监测制度,实施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公示和监督制度,落实优秀课程专家、优秀校本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示范学校评选制度,定期开展课改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对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做出客观评价。将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情况与校长考核相结合,对推进课程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学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对取得较好成绩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区教育局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监督和指导本区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情况。

2015年12月5日

— 12 —

附件.

深化课程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集人:宋庆国

成 员: 王培华 申作春 顾伟成 秦 勇 张国良 李殿志 李绪玉 刘伍一 张 楠 李 烨 王修波 各镇中心校、区直各中小学业务校长

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申作春兼任办公室主任。

— 13 —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逍遥镇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北仑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方案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东港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doc》
东港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