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心得体会

2020-03-03 18:3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09数学教育A班

谢喜平

096605201062

乙了老师

听《中学数学解题思维训练》专题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在聆听了乙了教师的《中学数学解题思维训练》专题讲座后,受益多多。现就“如何训练中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刚从小学升上中学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但是大多数都还是些简单的解题思维,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比按部就班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更有效。在乙老师的讲座中提到: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弄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全面系统地审题,观察问题的实质,揭示题目中的隐蔽条件,使问题清晰明了,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例如:有9只油桶,分别装油

9、

12、

14、

16、

18、

21、

24、

25、28千克,分给甲、乙两人各若干桶,最后只剩下1桶。已知甲分到的油是乙分到的油的2倍,剩下的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初看这道题,很多学生会去寻求甲和乙各分到的是哪几桶油,再求剩下的是哪一桶油。这虽然能求到具体答案,但是这过程既费时间,又繁杂。但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按逻辑推理得到所须结果。我们注意到①9桶油共重9+12+14+16+18+21+24+25+28 =167(千克)。②已知甲分到的油是乙分到的油的

21672mod(3),剩下的倍,则甲、乙共分到的油的千克数一定是3的倍数。③而

2mod(3),就只能是14千克那桶油了。 那桶油的千克数

有些题按照一般思路去解会很麻烦甚至无法解出,这时从结论出发,由后而前地推算,便能顺利解答(逆推思路)。如果结论的否定提供的信息比结论本身提供的信息更简单,更清晰,则宜用反证法。

其次,学生对于复杂的题目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乎读不懂题意,不知所云。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特殊化策略解题,可采用从简单化、特殊化入手,化归为简单情形、特殊情形,通过对简单情形、特殊情形的分析、观察与处理,从而获得对复杂问题、一般问题的解决。

例如:证明任何大于7的整数一定可表为若干个3和若干个5之和。 分析:8=5+3,9=8+1=5+3+1=3+2×3,10=9+1=3×3+1=2×5。 用归纳法证:⑴ 8=5+3, n1时成立。

nk时成立,即 k3m5l(m,l为不小于0的整数)⑵设

⑶若 l0,则k13m5l15(l1)3(m2)若l0则k13m13(m3)25,故n=k+1成立。证毕。

由此看出,猜想也不是仅用在发现定理上,在平常解题时,也可以有些小的猜想。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目标,加快解题步伐,也可以把原问题作些推广,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数学解题的猜想:从特殊情况,猜想一个一般结论,然后对一般结论,再从特殊开始。

最后,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但同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形式来表达,因此善于转换问题,把生疏的用熟悉的方式表达,复杂的用简单的表达,困难的用容易的表达,是学生解题的基本功之一。

转换问题的手法有等价问题、简化问题等。等价问题无非是是对原问题给出若干逻辑上等价的命题,在其中找一个更简单、更容易的去着手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常常有些非本质的东西挡住我们的眼睛,妨碍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若能将问题简化,抓住本质的东西,就比较容易有所突破。简化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引进一些记号和图形,使问题简单明了,也可以在众多的情况中选出一种或几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进行考虑,而别的都可以归结为这些情形解决。

总的来说,在这次的专题讲座中,让我对中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有很大提升,这也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doc》
讲座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